鼓腹而歌 第11期

时间:2022-04-25 06:27:31

近日读报,偶见《青年周末》一则《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的报道,读罢颇感慨,似欲说点什么,一吐为快,可我对教育专业知识所知不多,纵然鲁莽言之,说说外行话尚可,倘若所言极谬,误人子弟,岂不罪莫大焉。我于是领教了古人“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滋味。

重文轻武,自古使然。而今面对沸反盈天,沧海倒灌的物欲,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是否缺点“钙”?

钙,是每个人在婴儿时期从母乳中吸取的营养。缺少钙,婴儿就会得佝偻病,发育迟缓,影响成长。钙不仅婴儿要补充,青少年也要补充。即使垂垂老矣,也不可缺钙,不然便要骨头发软,挺不起腰来。今天的教科书如果少了“钙”,是不是也能对时代青年、少年们产生“软骨”的影响呢?

这实在有危言耸听的意味。可是,只要看一看今日世界,受伤害的多是华人,一如羔羊,任人宰割。譬如,在美国,黑人在地铁杀害中国留学生,受伤害的是我们;在南非、在俄罗斯,杀害中国商人的事屡有发生,受伤害的也是我们;上个世纪,印尼迫害华侨,反越自卫战期间,越南亦将华侨赶往公海,任由海盗杀掠奸污,受伤害的还是我们;即或在体育这块净化的天地,因为足球暴力而被打伤住院的,仍是我们的足球健儿。中国人这是怎么了,为何动辄受人欺凌?

我们是不是须得反思中国文化、教育,以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教育在钝化我们国人的棱角?

中华是积弱已久,备尝落后之苦的民族,南京大屠杀,日本杀害了我们35万人;日寇侵华,一个师打垮七十多个师。即使中国历史上号称强盛的汉唐,也要送女人去与戎狄和亲;至宋一代,则赔款称臣;清末以降,签署屈辱条约,沦为洋人的殖民地。

如果追寻我们的民性懦弱之原由,当上溯至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位始皇帝为“思有以刚一人而柔万夫”,于是“……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这是汉朝学者贾谊在气吞千古的《过秦论》中所记。而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叔孙通列传》也记有“叔孙通定朝仪,武士皆伏,抑首震恐,肃敬无敢谔哗。”启重文轻武之端。至汉武帝“表章六经,好文士”,重文轻武宣告实行。武之一道,成为市井无赖之嬉戏。遂有哲人叹息:自是断送我强种强族所传之武道,百炼之钢,化为绕指柔,难道我中华从此弱族乎?

中华民性如此懦弱,怎么去应对西方列强包藏祸心,思墟人国的野心?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要承载的东西虽然太多,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强邻环伺,若不从语文教科书中增加“钙”的成分,而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中生活下的青少年们,一旦遇到关乎民族存亡之际,让他们如何面对西方列强挺起腰杆。因此,给当今学子补充“钙”,使他们处事不乱,处变不惊,培养青少年们具有中国人的血性,却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才能使他们担负起社会大任。同时,也是今天语文教科书所应担负起的使命感。

其实,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不乏补充“钙”的动人篇章。如唐诗“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又如明末写下《南冠草》的“云间才子,江左神童”,十七岁时便英勇就义,死于清朝屠刀下的夏完淳,其事迹可说是感天地,惊鬼神。再如法国文学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以一个逃学学生的所见所叙,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在普鲁士统治下,法国人的亡国之痛,读后使人久久难忘。如果我们翻开历史一页,沙俄血洗江东一十六屯的暴行,中同北方大片领土被沙俄侵占,何日才能回归祖国怀抱?对此,我只有长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激励我们青少年的斗志、勇气、血性。

有鉴如斯,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选材是否可以大则(宏观)巨刃摩天,小则(微观)金针刺绣?当者(教材育人),磨铁可以成针,事半功倍;不当者,磨砖不可以成针,事倍功半。若如此,佛出世也救不得。

鼓腹而歌,言自肺腑,直抒胸臆,尚须就教,方家雅正。

上一篇:松膀技击功夫 下一篇:修炼太极梅花螳螂拳的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