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创设的探究

时间:2022-04-25 06:04:21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创设的探究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按照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新时期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多位家长的呵护,自然形成以我为中心、“好恶”分明的个性特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摸清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学习凝神、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等方面就创设小学课堂情景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问题;情景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愉快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可见,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是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和初中生的实际的。它能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并把情感作为贯穿于其中的一根红线,串联并带动起原有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现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疑中生趣的问题。供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生天生有一种好奇的倾向,天生具有探究和发现事物的兴趣,而这种好奇与兴趣往往是源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的事物,往往源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些,根据学习内容巧妙适时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就会使学生在“奇”中生疑、“奇”中生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笔者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节课时让学生当老师,任意出数来考试,当学生一次次地出数,而且出数愈来愈大,教师还能正确迅速地回答时,同学们面面相觑,自言自语道:“真奇怪,怎么回事?”抓住学生这一好奇的心理,紧接着对学生说:“你们想不想学这本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快教我们吧!”这节课只要认真听讲,掌握规律后,一定能像老师这样准确地作出判断。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这节课的教学收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强烈探求知识奥秘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年、月、日”时,就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课题生“疑”的特点,适时设“疑”:咱们班大部分同学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是小明12岁却刚过了第4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就造成学生渴望解开“12岁却刚过了4个生日”这个神秘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设置悬念就能够牵引学生思维的线。新时期的小学生好奇又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巧设疑难,引发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随意画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议论纷纷,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议论起来,老师没有量过,为什么会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呢?这样一种问题情境的设置,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四、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学习凝神

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笔者课前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先任取其中一张,出示这张三角形纸片的锐角部分,其余部分用信封遮住。然后问学生能否判断这张纸片是什么三角形?如果出示钝角的那一部分,那么能否判断呢?出示含直角的那一部分呢?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后,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有的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能判断呢?这一疑问使学生遇到了“认知冲突”,立即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精力集中,智力也到了最佳状态。

五、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5根长度分别为 3cm、5cm、7cm、6cm、9cm的小棒,任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当学生在汇报时就出现了能围成三角形的有8组:(3、5、7)、(3、5、6)、(3、6、7)、(3、7、9)、(5、6、7)、(5、6、9)、 (5、7、9)、 (6、7、9) 不能围成的有两组:(3、6、9)、(3、5、9)。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遇到了实际问题: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的,进而发现:不是任意3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三条边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从而由问题情境――引导操作实验――初步讨论结果――利用反例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自主地发现了规律,体现了知识构建过程。可见在操作中引发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解决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探索和追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也不可过分的滥设情景,情景过滥会让学生出现视觉、心理上的疲劳,让学生学习不成反成赘负。

上一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