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2-04-25 04:40:47

【摘 要】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转复及心室率控制情况。方法:70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 24 例、普罗帕酮组23 例、西地兰23例,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 mg、普罗帕酮 70~210 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AF的转复、心室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后9例转复成功(未记入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 0.01),3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胺碘酮组疗效更佳,且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胺碘酮;普罗帕酮;西地兰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41—02

阵发性心房颤动(ae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几乎占老年人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虽然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也有部分心房颤动患者不能检出任何异常。阵发性心房房颤发作通常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70例阵发性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发作时有明显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昏、出汗等;(2)有发作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3)AF 发作病程0.05), 详见表 1。

1.2 治疗方案

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150 mg 用氯化钠稀释至20ml,缓慢静脉推注,继之以1mg.min-1 ,维持静滴,依心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待复律成功即停止,总量≤600 mg。普罗帕酮组给予70mg加5%葡萄糖液20ml稀释,于10分钟内缓慢注射,必要时10~20分钟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210mg,静注起效后改为静滴,滴速0.5~1.0mg/分钟。西地兰组给以0.2-0.4mg静脉注射,无效者2小时后可追加0.2-0.4mg,总量≤0.6mg。用药过程中,持续心电图和血压监测,观察患者用药前至用药后24 h心律、心室率、心电图 QT 间期及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断

有效:AF转为窦性心律;显效:虽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心室率2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

2 结果

2.1 组转复有效率比较

用药12 h后胺碘酮组有效率为 75%,普罗帕酮组47.83%,西地兰组有效率为 43.48%。用药 24 h 后胺碘酮组有效率为 79.17%,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 65.21%,西地兰组52.17%。转复有效率比较,胺碘酮组优于其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转复前后平均心室率比较

3组治疗后平均心室率均显著降低(P

2.3不良反应

胺碘酮组出现血压降低4例(减慢静脉推注速度后好转窦性心动过缓1例,但心室率>50次.min-1,未作处理后自行好转)。普罗帕酮组4例出现心功能不全而终止,4例转复后出现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西地兰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AF持续数小时就有心房电重构及心房内血栓形成可能[2],故应尽早采取积极的复律措施。目前AF的患病率目前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病率的增加可能与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及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而来的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增加有关[3]。我国由胡大一教授牵头的首次中国大规模 AF 流行病学研究于2003年底完成。该研究对14个自然人群的2907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AF患病人数为224人,AF患病率为 0.77%,根据国内 1990 年标准F人口构成标准化后患病率为 0.61%,其中男性人群AF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0.9%vs.0.7%,P=0.013)[4]。

转复窦性心律的方法主要有电转复、药物转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AF患者复律、窦性心律维持及心室率控制方面,药物治疗依然作为一线治疗。洋地黄对于持续性AF的控制有效,但复律效果较差。IC类药物心律转复效果较好,但有较强的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因此禁用于年老、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控制心室率上三者均有较好作用。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许多独特的药理特性,其对于多个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为钙通道、钾通道阻滞剂,同时具有Ⅰ、Ⅱ、ⅢⅣ类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效应,可减少心脏跨膜复极的非均性。胺碘酮负性肌力作用很轻,致心律失常作用少,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扩血管和缓解心力衰竭的作用。胺碘酮还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供血,进而改善实房结的血液灌注的作用。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来说,胺碘酮既可较好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而且更为安全,是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首选药物。本研究表明,胺碘酮组治疗阵发性AF的转复成功率为79.17% ,高于普罗帕酮(65.21%)及西地兰(52.17%);但本研究中静脉推注胺碘酮后有4例不同幅度的血压下降及1例心率下降,因而静脉注射胺碘酮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防止心律失常发生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胺碘酮转复阵发性AF疗效较好,能够安全快速转复并且耐受性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Vijayalakshmi K,Whittaker VJ,Sutton A,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prophylactic antiarrhythmic agents(amioda-rone and sotal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or whom direct current cardioversion is planned[J]. Am

[2] S Levy G Breithardt,RWF Campell,et al.Atrialfibrillation:current knowledg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 Eur Heart J,1998,19:1294-1320

[3] Steinberg JS. Atrial fibrillation:an emerging epidemic[J]. Heart,2004,90(3):239.

[4] 周自强,胡大一,陈捷.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

[5]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82-1418.

上一篇: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 下一篇:缬沙坦合用吲达帕胺治疗中度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