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创造”与“创造观众”

时间:2022-04-25 03:36:37

“观众创造”与“创造观众”

作者简介:李芝,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专业:文艺学,研究方向:民族文艺学。

摘要:《Looking For Liana》运用象征主义创作方法,在电影中创造了大量的意象,并在给观众提供解读“象”的多重可能性从而实现“观众创造”的同时,在蒙太奇的组接中,又通过在影片内在结构的理解和情感基调上给予观众一定的方向引导,使接受主体对意象的解读与探析更为接近电影创作者的心声,实现“创造观众”。

关键词:观众创造;创造观众;象征主义

《Looking For Liana》是一部短小的公路片。尽管短小,但若能在静默中回味,细品该短片的细腻处,观众还是能发掘出不少值得思考的道理。无疑,电影的欣赏者或批评者在欣赏电影和对其进行理解或批评的过程中融入带有个人特征的解读,成为了一名创造者,同时,又在电影创作者的引导下,成为了一名被创造者。而在电影《Looking For Liana》中,使这矛盾着的双重身份得以联接的重要要素则是运用象征主义创作方法所形成的“意象”。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成为了一种文艺思潮,最初主要是在诗歌、小说、绘画中进行运用,但是因为它独特的表现力,后来被电影和电视所运用,以此来增加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象征主义强调展示隐藏在自然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要求凭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丰富的形象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这种象征方式赋予影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使目的变得若隐若现,从而增添了影视的神秘魅力,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

一、观众创造:解读“象”的多重可能性

著名理论家庞德说过:“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二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缺一不可。 电影《Looking For Liana》中“外层”的“象”的呈现颇为自然,一景一物都有其存在的剧情需要,不刻意,也不突兀。然而,细加品味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该电影文本及其画面所展现出来的“开放性”特征,即电影中“象”的解读具有多重可能性。这种解读便是观众继电影创作者之后进行的一种再创造,它可以丰富电影文本内涵,升华电影主题。

(一)Liana。Liana是Gary的妻子,这是我们在电影中不难知晓的人物关系,而电影名称“looking for Liana”却值得我们深思其意义可能的指向性。“Liana”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人名,一个外层的“象”,它在寻找中被赋予了多重意义,而对这些意义的探寻则需要观众在欣赏中不断地去回味、去挖掘,才能实现从接受者深入的一种创造。

于Gary而言,“looking for Liana”首先是寻找记忆。作为一名因患老年痴呆而导致记忆逐渐衰退的老人,他需要也正努力地去重温即将失去的并找回已经失去的记忆,以重现其“梦中的火花”。而作为他记忆中最明朗的一个符号——Liana,寻找到有关她的痕迹便可以让他找回自我,找回也许明天便会遗失的感觉。这是他对恐惧心理的驱除,也是对心灵悸动的留恋。其次,“looking for Liana”也是一种觉醒,是Gary顿悟后对自己的一种救赎方式。Liana与Gary爱在灯塔,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地。妻子曾多次跟他唠叨着要重回灯塔走走,他却将时间一再推迟,不曾想到直至妻子去世都未能成行,导致最后成为了夫妻二人的遗憾。Gary心里揣着对妻子的愧疚,病中仍坚持寻找曾经的灯塔,既是对妻子的一种补偿,也是一种顿悟后的自我救赎。

而对Stephen这一角色来说,Liana只是一个符号,“looking for Liana”实则意味着寻找一把通向理想的幸福生活的钥匙。他在工作失意、家庭压抑的生活状态里沦陷,找不到发泄地和突破口。似乎生活和情感等所有的一切都让他走投无路,却就在与Gary寻找Liana的过程中逐渐走出阴霾,解除困惑,重拾阳光与责任。

(二)灯塔。这是该影片中一个极为明显的意象。创作者并未赋予灯塔以固定意义,而是以故事去启发观众,让观众自己根据影片中的音乐、画面、语言探寻灯塔的象征义,不断地丰富灯塔这个意象,从而实现电影的再创造。灯塔象征着希望,Gary希冀着通过重抵灯塔来弥补妻子和自身的遗憾,它也可以给远航和如Stephen一样陷在生活暗夜里的人们带来曙光。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为人生中某种情绪的终结地,看到灯塔后,Stephen即准备结束逃离,心里释然。Gary的愧疚与遗憾被弥补,剩下了满心的感慨。总之,灯塔虽是一朴实的意象,却值得观众从多角度去解读并不断拓展其深层意蕴。

(三)其他。Stephen在和Gary寻找灯塔的过程中,车子孤零零地行驶在一条无限延伸的道路上,车轮高速地在运转着。几个画面,三个意象,值得咀嚼。独行的汽车,可象征人生路上的孤单跋涉,而将它视为独行者在沉静表象下的情绪波动则又是一种新的解读。高速运转的车轮象征着人物内心的斗争与躁动还是暗指主人公努力挣扎以寻求走出沉闷与压抑的突破口?我只能说这些“象”内在隐含的“意”也是多重的,不会仅局限于某一种,解读它们时需要观众在欣赏中发现,在发现中探寻,在探寻中创造。

二、创造观众:引导“意”的方向性探析

一部电影需要接受主体获得审美自由和解放的感觉,也需要创作主体在实现这种感觉的同时,能够思虑着在欣赏过程中给予观众以艺术空间。《Looking For Liana》在“象”的安排上并不牵强,也给观众留下了自我阐释的空间。除此之外,创作主体还在影片内在结构的理解和情感基调上给予一定的方向引导,使接受主体对意象的解读与探析更为深刻,也更显自然。

(一)影片的氛围整体上是从沉闷压抑逐渐转为明朗轻快。Stephen的双重失意及其逃离中的狂躁与无措,这些与旅途中一望无际的荒原,广袤土地上独行的车子等相照应,使得我们在沉闷压抑的氛围中对这些外在的“象”顺着主人公情绪的显现而对内在的“意”进行阐析。而与前者大为不同的是,越驶近灯塔,越了解Gary必须寻找到灯塔的缘由,影片的氛围也变得愈加明朗轻快。发现Gary玩具枪时的无奈哂笑,Gary梦中的温馨等画面,在这些逐渐明朗轻快的影片氛围的引导下,接受者也在明快积极的情感基调这个大方向下促进意义的无限延伸。

(二)两条人物主线反映出大团圆式结局。Stephen从困惑与逃离到释疑与回归,Gary从遗憾歉疚到实现自我救赎,两位主人公从沦陷在苦闷的情绪中到解脱,二人所遭遇的精神困惑至电影结尾皆已烟消云散,这些都引导观众在理解影片的细微处如意象或某些细腻情感的时候会以主人公问题解决前后的情感基调为前提再加以探析,由此也可见出电影创作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三、结语

影片《Looking For Liana》通过运用象征主义创作方法,通过对多种“象”自然而有效的编排,在给予观众更多想象和思考空间的同时,引导观众在其主体结构和主要情感基调的前提下对“意”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与再创造,实现了创作与接受主体的心灵对话,也促使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矛盾身份的和谐与统一。(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智华.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西安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下一篇:在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