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研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04-25 03:33:03

运用小组研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组研讨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经过实践,我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研讨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小组研讨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搭配人员

为了保证小组研讨这种学习形式真正地发挥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作用,科学地建立研讨小组是成功的关键。怎样科学合理分组呢?

1.搭配分组。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让前后位的四个同学或同桌为一组,这样便于教学中随时可进行小组研讨。

2.选好组长。刚开始试验,组长由教师指定,半学期后,由组员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研讨活动。组长在小组活动中要起到安排发言、组长研讨、调控方向等作用。

3.对全班同学进行动员和训练。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研讨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胆地把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寻求最优解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讨论问题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经实践,我认为讨论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

1.紧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关键。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要弄清“分母不同怎么办”这个关键问题就行。

2.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符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的难度应略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让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

3.问题的设计还可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若能对典型的方法进行讨论,学生则会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不仅可组织讨论长方体的特征,还可讨论怎样观察到这些特征。

4.讨论问题的设计不可过多。要充分考虑讨论时间的多少,避免流于形式,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敢想、敢说。

三、及时拨动学生智慧的琴弦,使创新性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采用小组研讨的学习形式,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主动参与、彼此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密切关注和掌握小组研讨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调控和引导点拨,就能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如有这样一道题:某服装厂接到生产12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生产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后,多数学生列式为:1200÷(1200×40%÷3)。此时点拨:如果具体的工作量1200不直接参与计算,你还能列出其他算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又重新活跃起来,各组的研讨更加深入。很快学生列出:1÷(40%÷3),1∶x=40%∶3,3÷40%,此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成功的喜悦使得他们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

四、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中高年级的研讨方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成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这样学生就学会了表达、倾听、评价、争辩、质疑的方法,学会了抓重点和关键。如:在一节平面图形的复习课中,各小组共同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后,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点,“根据图形的特征,联想公式推导,哪些公式可以合二为一?”学生经过讨论得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合用一个公式,梯形和三角形也可以合用一个公式(当梯形的一个底为0时)。

(作者单位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上一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堂好课 下一篇: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