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巴渝 融通四方

时间:2022-04-25 03:25:37

自2008年6月改制挂牌以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伴随着重庆开拓开放的脚步,快马加鞭,锐意改革,矢志发展,主要经营指标位居全国同类机构前列,跻身世界银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福布斯》全球企业1000强。

从“形似到神似”的涅槃

重庆农商行将发展目标定位于跨区域、多元经营的金融集团公司,遵循现代金融规则和先进银行经验,努力发挥后发优势,破除旧有体制障碍,建立并不断完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级法人、两级管理、三级营销”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企业面貌为之一新。赴H股上市,用优秀上市银行的标准“锻造”自己,利用上市公司制度规范、中介机构帮扶和市场有效监督,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重庆农商行逐步实现了公司治理上真正的“脱胎换骨”,已开始向现代金融机构转变。

为充分发挥改制、上市效应,2012年12月,重庆农商行开设了首家异地分行——曲靖分行,在云南、广西、福建批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投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

是不是现代银行,要看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重庆农商行比照优质银行,加大IT投入,五年来,再造600多个基础制度,上线内控合规系统,夯实了管理制度基础;创新专家审贷、“特别检查”审计等管理模式,在全国同类机构中率先上线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先后建成信贷管理、FTP、财务集中核算、审计信息、问题跟踪检查等新系统,监管评级达到二级。

助推城乡统筹不遗余力

改制不改支农定位。重庆农商行将主城区以外的31家支行划分为三农业务支行,实施考核倾斜,按全年涉农贷款利息收入的20%直接调增支行考核利润,对涉农信贷产品实行差异化定价,适度放宽涉农业务风险容忍度,信贷资源分配向三农业务支行倾斜,用机制保证支农。截至2013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83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0%以上,较年初增加101亿元;农户贷款余额382亿元,占全市的70%以上。

产品创新主领域在“三农”。至2013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已推出50多款涉农金融产品,其中包括三权抵押贷款、农民户改复垦贷款、地票质押贷款、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家乐经营贷款等,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多家,涉农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超过430亿元。同时,重庆农商行还鼓励各区县支行结合当地实际,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如铜梁核桃联保贷款、农产品鲜储保证贷款、丰都肉牛养殖贷款、武隆农家乐乡村旅游贷款、开县新农村农房建设贷款等。

网点和设备覆盖满足农民新的金融消费需求。重庆农商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近1300个,占全部网点的73%;投放到农村地区的自助设备2300多台,占全行的76%,形成了覆盖乡镇的金融服务网络。此外,还在重庆较为偏远、缺乏金融机构的街道及行政村布设了640多个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推出“定时定点服务站”,为农民办理便捷的手机银行,实施“五免一补”乡情卡服务,大大推动了城乡统筹的步伐。

助力“富民兴渝”方略

改制农商行五年来,重庆农商行在助力重庆“富民兴渝”战略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方面,围绕重庆“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紧盯重庆“6+1”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传统工业“三大万亿板块”,积极支持重庆支柱产业、优势行业、重点项目发展,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建立了“总行小企业业务部—支行小企业贷款中心—营业网点信息服务窗口”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同时,建立机制,出台专项考核办法,将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新增贷款户数、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纳入考核。实行“三重”奖励——将微企贷款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和微企创业扶持贷款1个百分点的财政奖励直接奖励给客户经理;根据不同的贷款额度,直接给予客户经理每笔贷款一定金额的奖励;按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20%调增支行考核利润等。

与此同时,开展产品流程创新,量身定做“专属”信贷产品,设立小企业贷款审批中心,实行小企业业务“调查、审查平行作业,支用、出账同时申请”和微企业务“一表通”流程,提高审贷效率,资金迅速到账。众多的小微企业由此受益。

截至2013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0亿元,其中,微企贷款余额28亿元,约占全市微企贷款余额的一半;开立微企结算账户7万户,约占全市微企开户总数的80%。

上一篇:科技信息化:一把激活奇迹的钥匙 下一篇:用数字诠释大爱金融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