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育人

时间:2022-04-25 12:47:38

在语文课堂中育人

“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我认为这几句质朴的歌词是语文课堂的生动写照,语文课既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根本规律。

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文以载道”,语文以其学科的特殊性,更加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育人这一使命。语文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其最终目的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有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人格的塑造,关键是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见多识广,才能打开思路;打开思路,想问题处理事情,就容易理性,避免片面。现今语文篇目,文质兼美,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的瑰丽精彩,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与名人对话、智者交流和仁者沟通,灵魂得到净化,认识得以提升,从而逐渐建立起与社会和时代需要相适应的价值框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德高尚、锐意进取的合格人才。

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根据这一特点,就可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以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写作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语文的思想是渗透在字里行间,蕴涵在它所描绘的每一个形象里的。你每读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每欣赏一枝花、一片叶、一个人物,都会呼吸到它的思想和意义。例如节选自《国语》的《勾践灭吴》,以勾践为中心,记其言,叙其事,着重记叙他团结国人灭吴的故事,犹如一篇越王勾践的小传。它激励人们在逆境中生存、崛起乃至东山再起,获得最后的胜利。有一副励志对联就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灭吴”两件史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的,叫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于是,这堂课,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文言的虚词实词,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了启发,尤其一些做事没有恒心的同学。老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英雄人物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学习也要持之以恒。并且,我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以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为爱情、知识和同情心而活着的培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性美。既满足个人的情感要求又能服务于社会、关心他人疾苦的人是一个懂得大道的人,培根展示的人性美浸注到的不仅是自处逆境,还有享受现代文明的平凡人的心灵。《我与地坛》的史铁生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祭十二郎文》《与妻书》用发自肺腑的血泪之书教育同学们要做一个关心他人,充满博爱的人;《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看到苏轼在遇到挫折时是怎样的豁达乐观;《劝学》《师说》激励同学们“学不可以已”,要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屈原列传》《纪念刘和珍君》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爱国、有责任感的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实践,除了教授语言、文字的知识外,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真正做一个有教养、有健全人格的人,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铸就永不磨灭的丰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即:”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这体现了孔子“做人第一,学问第二”的观点。因此,我认为今天的学生首先应该学做人,培养自己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锦瑟》教学新探 下一篇: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