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挥洒汗水的足迹

时间:2022-04-25 10:40:39

人间四月天,相聚太湖边

4月24日上午,2010年全国质检系统茧丝质量检验技术比武在浙江省湖州市纤检所新址正式落下帷幕。比赛从4月21日上午开始,到23日下午圆满结束,整整三天。本刊记者也全程陪同选手们度过了这难忘的72小时,看着他们在实验室里挥洒着汗水甚至泪水,总有一股洪水冲击般的感动。

本次比武,参赛选手的年龄跨度很大,最大者50岁,是苏州纤检所张雪玲;年龄最小的选手20岁,为云南纤检所张阳红。

更快、更准、更熟练、更智慧

奥林匹克的箴言是“更高、更快、更强”,在这里表现为“更快、更准、更熟、更智慧”。

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选手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也是一次心理素质的“大比武”;考核的不仅仅是准确程度,也是一次业务智慧的“大比拼”;提高的不仅仅是茧丝质量检验的业务知识,更是一次水平和能力的“大挑战”。

4月湖州,炽热的天气跟选手们的心情一样,激情澎湃,热火朝天。不少选手说,他们对这次比武可谓“望眼欲穿”,有的准备时间甚至长达两个多月。参加比武的大都是在茧丝质量检验一线岗位上辛勤耕耘多年的纤检系统职工,此次是他们长久深藏付出的第一次显山露水。有的则刚进入地方纤检所不久,这也是他们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充实经历。

比赛的组织由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评判工作组、样品工作组、监督组、争议仲裁组、保障工作组。比武共分选茧、清洁清净以及解舒三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重点考核参赛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全面性、问题分析能力、现场操作技能的规范性以及熟练程度,满分均为100分。

比武的评判规则非常严格:选茧项目中,漏选双官茧、口茧,下茧中含有上车茧,漏选的下茧率大于0.25%,考试成绩均为0分。清洁洁净项目,每组5块黑板,每块黑板清洁和洁净考核成绩为20分,每片丝片2分。总成绩的计算上,清洁成绩占40%,洁净成绩占60%。解舒项目,定量和定性考核分别为50分,样品组为了保证样品煮熟度的一致性,采用了小型自动煮茧器进行样品制备。

实验室凝固的空气……

记者无数次地进出实验室都有一种感觉:几乎所有的空气都已凝固,偌大的空间里只能听见流水的声音、仪器运行的声音和几个记者拍照的快门声。为了不干扰选手作业,本刊记者也屏住了呼吸。

时间不会停留,看着手机上剩余的时间从一个小时到50分钟,从50分钟到30分钟,从30分钟到10分钟……

在抽签分组时,有些选手们一脸轻松,有的选手则抱着紧张的心情,强迫着自己近乎颤抖的双手伸入抽号箱。

“感觉怎么样,考得还好吧!”记者的同一个问题,有的人回答“挺好的”,有的人则面带羞怯地表示:“考得不大好。”据说,重庆有个参赛选手因为失利伤心地哭了,眼角布满了泪水。对于记者问到的失利原因,有的说高手太多,有人则自信地归咎于EQ:“在业务上我是没问题的,但我的心理素质还是不够好,临阵慌乱的毛病还是存在。”

“实际操作还可以,理论考试不太满意,因为没有提纲。”淮安市纤检所的方成波说道。他参加的是清洁洁净项目。

至少我们曾努力过……

在考完评定的时间里,很多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记者想,可能人生有无数次漫长的等待,但无论哪一次都不及这一刻焦急的心境,这就是比武吧。

张榜,公布,异议,复核。有喜有忧……来自山东纤检局的王云辉等12人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水晶奖杯。三天的比武就这样结束了,一切又都恢复了平常。获奖的,没获奖的选手们均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一个胜利,都只是昙花一现,留下的,只有挥洒汗水的脚印。

这是一次兼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技术活动。比赛结局并不重要,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纤检系统的检验人员通过比赛有了能力的提高和提高能力的信心。正如选手所说,“比赛只是一种手段,如果要想自己事业中有所突破,就必须坚持一生的奋斗。”

然而,这也不仅是一次比赛,同时大家也在汲取知识的营养。4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应用生物资源研究所朱良均教授的专题讲座开讲。4月23日下午,安排的是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志伟高工《丝绸产品质量现状与对策》讲座。“有些丝绸服装企业离标识规范化仍有一定的距离。不规范的标识不仅直接影响到对产品质量的评定,还会误导消费者。”杭工的话至今言犹在耳。

比武活动不是一次作秀活动,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全系统练兵活动。得奖,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对选手而言,这种快乐无以言状。记者观察,获奖的选手,气质上比较稳重,但又跃跃欲试,进取心强。总体上比赛的心态较好,对标准的掌握程度、理论功底、操作技能以及经验判断能力较强。此次比武展现了我国茧丝质量检验工作的最高水平,可谓是一次高手与高手的对决与较量。

山东局:当仁不让的“大赢家”

实力强劲的山东省纤检局没有给“黑马”任何机会,在全部三个项目中,山东获得了两个第一,一个第三,并获得了“2010年全国纤检系统茧丝质量检验技术比武优胜单位”的称号,引人瞩目。

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山东获奖的三名选手。

选茧项目第一名:王云辉。比赛过程确实紧张,而且压力很大。在第一场的理论考试中题目面宽,时间紧张,感觉题量也不少,理论成绩虽然考了小组第一,分数并不理想。这次选茧实操考试也非常严格,所定的规则是以前考核中从未有过的严格细致,比赛开始前气氛就非常紧张,我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但在实操开始后,我把精力完全投入到选茧上就不紧张了,最后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比赛,经过评判实操成绩满分。通过这次比武确确实实从其他选手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知识和经验,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真心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帮助,荣誉和奖杯属于我们这个集体。

解舒项目第一名:赵芝。这次理论采用闭卷方式,这在以前从未出现,而且实际操作更加注重细节,让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虽然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但这么严谨的比赛形式还是让我觉得有些紧张。不过我还是顶住了压力,在比赛中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巧都发挥出来了,最后赢得了荣誉,为我们集体争了光。在这次比武交流活动中,我领略到其他技术精英的技能和风采,更加清楚自己应在哪些方面去努力。比赛只是一个经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解舒项目第三名:郭莹。作为山东纤检局的普通职工,有机会参加这项比赛,我很高兴。能够获奖,能够为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及我的工作生涯增添亮丽,我更欣慰。其实,这次获奖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喜悦,也没有卸下包袱的轻松,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的,也没能做到最好。这期间我努力过,也收获过,收获的不仅是操作技巧的应用,更多的是对茧丝质量检验技术的严谨、自信、配合及责任。最后感谢中纤局,感谢领导,我会努力工作弥补不足,争取做到最好。

镜头聚焦

镜头一:毕海忠始终是最忙碌的人。从比武的策划、样品的准备、布置、安排、阅卷核查再到具体的细节操作事项,他都参与其中,作风不可谓不务实……

镜头二:千万不要紧张,一定要自信……

镜头三:心高高悬挂着,不敢睁开……

镜头四:调整好零乱的思绪,回家了……

镜头五:呵呵,这样阅卷比较快……

上一篇:“营业额翻番,影响力也翻番” 下一篇:神奇的无缝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