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额翻番,影响力也翻番”

时间:2022-10-03 08:25:58

“营业额翻番,影响力也翻番”

“2009年,检测网络营收大概9000万,当中检测收入占绝大部分,还有一些咨询等其他费用。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检测及相关收入突破一个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对《中国纤检》记者表示,尽管现在有很多检测机构和企业想加入协会检测网络,但要求标准越来越严,实际上“营业额翻番,影响力也翻番”。

“贴近产业集群,决策正确”

《中国纤检》:按照入世承诺,从2005年12月11日起,我国检测市场全面开放。您认为应如何提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网络15家(2家在建)检测成员的国际化水平?

伏广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深度。从2005年12月11日开始,按照WTO的承诺,我国全面开放检测市场。这里面包含着两种深意:一种是对外国的检测机构而言,他们可以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建立服务站以及服务网络。另一种是检测定位由国家对市场进行管理的一个手段逐渐走向市场化。

检测市场的开放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必然结果。我们协会检测网络从建立到发展,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既然是市场行为,肯定要融汇各方面的检验机构和服务机构进行有序的竞争,这对提高我们国家的检测水平以及检测权威性都是有好处的。实际上我们每一个检测中心在建立之初就在推行国际化,比方说执行国外的标准、使用国外的设备、在服务方式上用中英文对照的报告、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一些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在计量、认证之外开展服务也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跟国际一流检测机构相比还是有很大距离。国际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信誉,所谓权威是体现在信誉上,还有国外商业机构对你的认可,你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

然而,这也不单单是我们一家检测机构所面临的问题,国内检验检疫机构和国际接轨的速度整体而言是比较慢的,话语权较弱,这也是我们标准和检测机构工作者争取和奋斗的目标,我们将来要采用各种机制和办法逐步向国际化迈进。所以,提高国际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做得到的。当然我们也在积极努力地做,但是这个过程可能比较艰苦、比较漫长。

《中国纤检》:我们注意到检测网络成员大多紧密贴近产业集群,这是什么原因?

伏广伟

国内有300多个纺织产业集群,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他们对标准的理解、对质量的控制以及在新产品开发质量掌控的能力和水平是需要提高的。我们大部分检测中心都建在产业集群里面,为的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生产、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以提高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的质量和水平。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纺织质量应该“两手抓”:一手抓大企业、出口企业的质量水平,以提高“中国制造”的美誉度;另一手要抓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前一个主要依靠国家有关监督机构和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来解决,后一个则得依靠提高公共服务来解决。在产业集群地区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检测中心,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一大举措,也是我们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通过这些年的运作,在产业集群地区建立的检测中心生命力还是非常如我们所愿的。大部分生存和发展比较好,对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区域品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网络的工作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安全是最根本的质量”

《中国纤检》:根据检测业务实践,您认为当前纺织企业出现了哪些很重要的质量问题?企业应做何改进?

伏广伟我们搞了很多市场调查,主要是评估中国纺织品在国际上整体处于一个什么地位。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实际上中国产品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可以这么说,在国际上我们的影响力、质量水平都是处于高端。不得不说,农村的购买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正是一些中小企业填补了这些空白。我们不能认为便宜的东西质量就不好,但可以从宏观上讲,价廉的东西和那些奢侈品有距离,质量、价格,成本都是直接相关的。

近年来,虽然我国纺织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存在着监管不到位,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以降低产品质量来进行恶性竞争的行为。我们发现二三线城市、农村集贸市场等地方纺织产品质量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监管和控制。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关系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全面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还是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一要帮助中小企业尽量避免由于生产工艺,设备等造成的质量问题,二要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个似乎更重要。

这几年,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质量的关注程度要比前些年好多了,大家会问:“掉不掉色啊?”“有无毒染料啊?”说明中国普通消费者质量意识在提高,这实际上是中国纺织工业走上强国之路最根本的动力。有效的质量监管不是抽查一下、打击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年年曝光,打击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假冒伪劣呢?我们的使命就是通过工作引导行业和消费者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尽量避免质量问题,整体上提升国家的质量水平。质量问题是千头万绪的,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生态”和“安全”。比如说衣服起球,这个问题不大,有毒有害穿上就麻烦了。如今,“质量”这个概念变得越来越宽泛,过去的质量就是耐不耐穿,现在的质量还包括安不安全,未来的质量将包括对环境有没有危害,还有碳排放要小。因此,“质量问题”是一门大学问,是个大概念,企业如何改进,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放慢脚步只因要求严苛”

《中国纤检》:当前为什么要放慢发展检测网络成员的脚步?网络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

伏广伟:这个问题问到我心里去了。2002年,我们开始建立检测网络,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当检测网络建到一定规模以后,并不是越快越好。当然,一开始肯定是,你要占领市场,要增加影响力。但如果接下来还要快的话,可能就会出问题了。一个是由于过度膨胀,你的技术能力可能会面临问题:再一个就是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也会出现问题;还有对分支机构的把握、操控能力更会出问题。

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之前,我们主要是迅速地建立检测网络,以健全的服务网络占领市场、培养人才、建立队伍,在这一块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从2007年开始,就有意识地在能力这块进行加强,不再追求数量,20个、30个、50个成员,更重要的是要把每一个检测成员变强。在这3年间,业务基本翻了一番,但成员的数量没有大增加,这样做是比较符合经济规律的。尽管现在有很多检测机构和企业想加入我们这个团队,但要求的标准越来越严,只有有条件的,成熟的才发展。其实“放慢发展检测网络成员”这个说法并不一定很准确,我们发展的脚步还是很快的,只是要求更严了,那些比较大的,强的加入,我们还是欢迎的,并不是拒之门外。

检测网络现在面临几大挑战:一个是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主要来自国外的检测机构,他们的服务水平、技术能力、市场开发手段,我觉得都是非常先进的。另外,检测行业是服务行业,“价格战”也有,我们不去跟人打“价格战”。但同行会发起。另一个是管理的挑战,因为我们是联盟的性质,和以资本为纽带的检验集团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导致有个别的检测中心还有不统一的地方,这给服务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比如说加强内部管理,推行统一的商业模式等。

《中国纤检》:检测网络竞争优势在哪儿?当前面临着哪些突出问题?将如何改善?

伏广伟

我也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有人说,你们优势很强,因为是协会的:也有人说,你们没优势。我觉得检测网络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特别是在各类标准的制定、行业的影响力等方面,尤其是和地方政府、产业集群紧密结合以后,引入了很多国外的资源,合作伙伴、技术力量,为发挥检测网络的作用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后,我们将扬长避短,按照商业化的模式向前发展。

十多年了,从项目计划到现在,我行了多少万里路不知道了,也看了很多国外同行的情况,我对整个检测网络的发展充满信心。再过十年,我们将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化的检测网络。

相关链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网络创始于2002年7月,是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纺织权威商业检验机构。“八年抗战”后,其检测范围已涵盖纺织品全部检测范围和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检测机构之一。其中中国流行面料检测中心、纺织工业(南方)面料检测中心已经获得国家及众多国际机构,如CNAL、奥地利兰精公司、美国AATCC、英国SDL等机构的认可,其检测服务、标准与检测技术培训、企业实验室咨询等业务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威信,受到有关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上一篇: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注册问题解答(一) 下一篇:留下挥洒汗水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