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 创造美

时间:2022-04-25 07:48:45

为了美 创造美

在一切对美的描述中,总有一块绕不开的位置――服饰之美。

20年前的中国,许多人对于时尚还处在蒙昧阶段。从“不爱红装爱武装”到大量时装概念涌入,一夜之间,中国成了一座混搭之国。军大衣、喇叭裤、中山装、超短裙,这些服饰混合出现在街头,让我们不禁产生疑惑――什么是中国时尚?什么是属于中国的服饰之美?

时间倒回1993年,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经济建设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就在这一年,首届中国国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启动,来自法国的皮尔卡丹和来自意大利的瓦伦迪诺、费雷三位大师同台亮相北京,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个聚集中国服装设计师的行业组织――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立,自此开始了20年的服饰寻美之路。

从无到有 普及美的观念

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创立之初,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二是品牌的创建和聚合。

彼时,绝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服装相关专业,均以纺织、面料方向居多,真正与国外潮流接轨的设计课程少之又少。1995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先后创立了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评选和“新人奖”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评选旨在提高国内服装设计水平,选拔杰出设计师,发现、培育优秀设计人才,提高我国服装设计界的整体形象;“新人奖”则是专为国内青年设计师设立的大赛,其宗旨是挖掘和培养设计新秀,为尚未成熟的年轻设计人才提供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为设计师队伍培养后继人才。这两个比赛,其实是希望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年轻设计师不断学习创新,从另一方面,也是在树立行业标准,明确“什么样的服装才是美的、时尚的、符合当前需求的”。

牛刀小试 初露锋芒

1997年,中国服装协会在处于无米下炊的阶段,他们开始筹办第一届中国时装周,但普通民众并不关注,甚至毫无信息渠道。台前幕后,只有几个服装品牌的老总和刚刚起步的模特公司高层在忙活着。虽然吴海燕、王新元、谢锋、张肇达这些第一批中国时装设计师一个个加入协会,但到年底第一届时装周召开时,只能凑齐4场会。时装周的整体布置也十分简陋,模特走秀环节甚至没有伴奏音乐,更不用说配合灯光、布景、舞美了。亲历者设计师房莹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对于时装周只有很浅显的概念,根本没考虑过其他。”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门越来越开放,市场和品牌形态越来越多元,国内品牌走出去,国际资本引进来,这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中国服装产业开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却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是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服装贸易博览,还是继续精心打造专业高端的中国国际时装周?

他们,选择了后者。

2001年的时装周,除了场地移到中国大饭店以外,在舞美、灯光方面也有了更详细的要求,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所有参加人员的请柬上注明“请盛装出席”。

这一届服装周把目光对准设计师品牌,“维信・张继成时装会”成为开幕式上的亮点。在1999年崛起的吕燕、艳丽、于娜,以及此前已经声名鹊起的陈娟红等人,都在秀场展现了国际风范。从零开始的中国时尚,终于走向了世界舞台。

20年回首,20年感动

十六年来,中国国际时装周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成为中国时尚产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不可或缺的平台。

就在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期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立20周年理事大会圆满召开,一路走来,协会从一个只有64名会员的学术型组织,逐渐发展为有1655名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其下设的8个专业委员会汇聚了服装及时尚业界的职业设计师、高等院校教授、自主品牌创始人、时尚评论员和职业模特等专业人士。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20年的历程,促进了服装设计师群体的成长,推动了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发展,在所有那些光鲜亮丽、风云涌动的时尚秀场背后,站立的是一整代时装从业者团结、坚持与创新的力量!

上一篇:儒学立德教学相长 下一篇:“高中化学分组合作讨论”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