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尚难自我实现

时间:2022-04-25 05:51:01

通胀预期尚难自我实现

中国刺激经济的举措意犹未尽,近期政策面再次强调将继续执行宽松货币政策。这将增加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并降低未来经济掉头向下的可能性。

不过,这是否会加快通货膨胀的到采?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考虑收紧机制了,包括经济依然赢弱的日本。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应对舆论压力的一种姿态,在今年没有国家会真的转向紧缩。

尽管有人借此进一步抒发对通胀的担忧。但在全球范围内,今年不会有通胀,有的只是通胀预期。当前各类市场正在通胀预期的主导下演绎。然而,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应该未雨绸缪,收紧银根,平衡财政预算。历史经验显示,这将有可能葬送经济复苏。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和1990年代日本衰退时期的政策教训,不应该被当前的讨论者抛在脑后。对于萧条时期而言。通胀预期的出现正是政策希望促成的结果,通胀预期有助于经济走出复苏。

在全球范围内,今年经济都将在潜在水平以下运行,部分生产能力闲置。这意味着通胀不可能失去控制,大多数国家全年的平均物价将在O附近,很多国家,比如英国,物价仍在下跌。通胀预期的出现,对于打破通缩循环是及时而必要的。通胀预期能够刺激投资和消费,也会帮助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改善。

有人相信,通胀预期一旦形成,现代金融系统,将会使其完成自我实现。其机制可以描述为,金融市场会利用通’胀预期将商品价格炒高,商品现货价格也将上涨,这意味着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工会会要求增加工资,从而通胀机制启动。经济学理论的确说过,通胀预期会自我实现。但通常也认为,这一机制不会在经济衰退时期发生。经济衰退时期,意味着有些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物价上涨很难持续。

当然,在通胀预期的背后,确是堆积着大量的货币。钱多了,难道还不通胀吗?通胀最终还是一个货币现象,如果缺少货币扩张的配合,仅有通胀预期还不足以制造通胀,因为既定的货币量无法支撑不断走高的物价。

现在市场担忧通胀降临,主要是看到了货币扩张或流动性充裕。在美国,基础货币增加为原来的10倍,增幅为过去50年之最,而银行准备金几乎增加了20倍。在中国,因顺差减少基础货币增速虽在下降,但信贷增速举世震惊。这是通胀预期的主要来源。

可是,你口袋里的钱增多了吗?我是没有。如果大多数人的收入没有增加,这意味着新增的货币,还没有带来新增的购买力。

印钞机的开动并不立即会带来通胀。否则,按照现在全球基础货币增加的速度,通胀早已揭竿而起。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从美联储流出的钱。现在还躺在银行的账户里,并没有通过信贷扩张机制成倍地进入经济中。正如,亚特兰大储备银行行长最近所说,基础货币变成的银行超额准备金,并不具备制造通胀能力。即便在大萧条时期,商业银行里的超额准备金在很多时候都是充裕的。正因如此,美联储停止了购买国债,并对市场是否缺钱争论不休。

银行把钱留在金库里。是因为感觉到风险很大,需要准备应付不时之需。尽管美国基础货币成倍增加,但今年5月份,美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只增加了大约9%。这是信贷市场收缩导致货币乘数下降的结果。

中国信贷放松的机制与美国大不相同。我们的基础货币增速甚至在下降,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却增加很快。统计显示,物价与广义货币量增速的联系要比基础货币增速更为紧密。从这点来看,中国的通胀应该会先于美国起来。

现在很多人担忧美国国债膨胀带来的全球通胀风险。但只要国债市场运转正常,美国财政部就不需要通过美联储大规模融资,美国的通胀很可能只是长期而温和的。

未来全球的通胀路径可能是,宽松程度超过美国的中国政策将拉动经济率先复苏,同时物价也率先上涨,此外,中国需求的增加也会抬升基础商品价格,并带动全球物价上涨。

但这个通胀机制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能上演。中国现在有通胀预期,也有货币供给高增速,但中国同时还有可观的过剩产能。严峻的就业形势会继续限制工资增长,我们也不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来自中国的需求虽有所恢复。但其强度还不足够带动国际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在流动性充裕,经济复苏。有通胀预期而没有真实通胀的背景下,市场或许正处于难得的机遇期。

上一篇:货币强心剂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下一篇:通用的破产只是一个资本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