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施工的临时纵向围堰优化分析

时间:2022-04-25 02:10:44

某水电站施工的临时纵向围堰优化分析

摘 要:根据某水电站的围堰施工实践,分析影响实现项目目标的的关键施工制约因素,并对主导性的临时纵向围堰进行优化,验算纵向围堰结构的稳定性,有效确保了临时工程及主体结构的施工安全。

关键词:围堰;导流;优化

中图分类号:TV4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一般来讲,在水利工程中,围堰结构适用于临时、附属的工程,也可用于构造海域、溪流等沿线护岸、堤岸的“堤芯”主体结构。采取围堰结构施工,无论是作为临时、附属或主体工程,其发挥的功能不可小视,对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实施,起到非常独特、显著的作用。因此,围堰的安全、稳定,关系到主体结构的施工部署,以及能否成功实施、实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

二、工程概况与简析

拟建水电站位于某流域的干流上,坝址距城关约16km,距上游已建的某水电站6km,装机容量1万kW。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橡胶坝、河床式发电厂房、挡水坝段、冲砂孔坝段、开关站等组成。

查阅项目招标文件、地勘报告等水文资料情况,本工程的导流标准为3年一遇,施工导流设计标准表1。

该流域内,存在梯级水电站开发及水田灌溉等,施工导流拟采用束窄河床的方式,在上、下游横向围堰与纵向围堰构成的U型围堰保护下,工程实体(水下部分)在围堰区域内进行干处施工。在招标文件中,对施工导流的临时围堰(上、下游横向)采取“土石围堰”、(纵向)采取“浆砌石围堰”的施工工艺,进度目标为“在枯水期内(即汛前)完成厂房进、出口闸门的安装和一期大坝的水下施工”。

考虑浆砌石围堰的施工备料、止水效果、工效问题以及进度安排等工作要求,如按浆砌石围堰施工,较难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特别是环境因素影响、施工组织不力等,一旦施工进度延误,将导致临时围堰的施工时段转入该流域的汛期期间,项目主体施工的预期目标偏离程度也将加大。

针对块石运输与储备历时较长,也远不及充分利用河床开挖的卵石粗集料作为砼施工的拌合骨料,且可利用自备的砼拌合系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一旦拟定方案,即可安排实施,施工准备期较短、各项资源投入及时;一方面,浆砌块石施工,采取止水措施的工艺难度将加大,止水效果也难以有效保证和控制,反而不及采取砼结构(渗透系数较低);另一方面,人工砌筑块石的施工作业工效,相对于拟选采取砼浇筑工艺也偏低,影响、制约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且安全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所增加。

因此,纵向围堰的断面及形式宜适当调整,据所述的分析情况判定、选取为砼结构,并可进行结构断面的优化、改进。根据拟建水电站的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本工程为河床式电站枢纽,采用分期导流方式,视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将上、下游土石围堰适当加高。围堰分期实施、主体施工具体如下:

(1)第一期:在纵向砼围堰和右河床上、下游土石围堰的防护下,施工右河床的厂房及右岸挡水坝段、冲沙闸及橡胶坝右半部。其中,橡胶坝右半部在年内汛前施工完成,具备过洪条件;右岸挡水坝、冲沙闸、厂房在纵向砼围堰和右河床上、下游土石围堰(汛期加高)的防护下,全年施工。

(2)第二期:在纵向砼围堰和左河床上、下游土石围堰的共同防护下,施工左河床部位的左岸挡水坝、左岸防洪堤、橡胶坝左半部。

下述按一期围堰布置,仅涉及枯水期;二期围堰布置从略。

三、围堰布置方案

围堰布置,以满足坝体施工时的开挖线和基础轮廓线,以及施工场地内的人员、机械、设备的活动要求为准,并预留2~5m的安全距离,确保水电站的主体结构及临时围堰的施工安全。

(1)上、下游土石围堰

围堰顶宽为6.0m,迎水面为1:2.2,背水面为1:1.5。土石围堰结构剖面图如图l。

围堰迎水面以粘土斜墙防渗,铺设碎石及大块石护面,上游堰顶高程为189.02m,与纵向围堰上游高程一致;下游堰顶高程为186.40m,衔接段与纵向围堰堰顶标高渐变、顺接,加高至187.63m。

上游土石围堰,自右岸岸边(坝上90.0m),横向河道戗堤进占;左侧与砼纵向围堰在坝上35.0m位置相交。下游土石围堰,自右岸岸边(坝下120.0m),横向河道戗堤进占;左侧与砼纵向围堰在坝下45.0m位置相交。

(2)纵向砼围堰

在橡胶坝第一个中墩(由右岸往左岸计)轴线上设一道砼围堰。在坝体部位,砼围堰向外侧绕开,两侧底边线距离为5m。纵向围堰上下端为坝上50.0m,坝下75.0m。纵向围堰上游高程189.02m,下游高程187.63m,均与上、下游的横向土石围堰高程顺接。纵向砼围堰的横剖面图,基本上按梯形断面考虑设置,并予以优化后组织实施。

四、纵向围堰断面优化

坝址处拟建纵向围堰的位置,在清基后,基底河床高程各不一致,分段平均高程按182.5m、182.0m控制,以此进行优化分析和稳定性验算。

(1)优化方案I

围堰基础高程以182.5m计,采用迎水面、背水面均为1:0.25,堰顶宽度为1.0m。横剖面图如图2:

对方案I进行抗滑稳定分析,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规定,当坝基内不存在可能导致深层滑动的软弱面时,应按抗剪断强度公式验算。重力式砼围堰采用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s'≥3.0;若考虑排水失效情况,Ks'≥2.5。

计算公式:Ks'=(f'(∑W-U)+c'A)/ ∑P

式中:Ks'——抗剪断稳定安全系数;

f'——抗剪断摩擦系数;

∑W——作用于基础截面上的总垂直力;

c'——抗剪断凝聚力;

A——基础面积;

∑P——作用基础截面以上的总水平力。

抗剪断摩擦系数f'及抗剪断凝聚力c',结合本工程现场实际,并参考已建类似工程进行分析、拟定。一般情况下,f'=0.9~1.5,c'=0.7~1.5MPa(7~15kgf/cm2)。

验算过程如下:

参考《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取砼强度等级≤C15,计算容重为2360Kg/m3×9.8N/kg=23.13kN/ m3;

经验取值:f'=1.0,c'=10kgf/cm2;

以H=6.52m的水头计算,P=0.5×9.8×6.522=208.30kN/m;

计入扬压力U=0.5×9.8×6.52×(1.0+6.52×0.25×2)=136.10kN/m的影响,∑W-U=[1.0+(1.0+6.52×0.25×2)]

×6.52/2×23.13-136.10=260.52kN/m;

校核控制断面,安全系数Ks'=[1.0×260.52+10×9.8×(1.0+6.52×0.25×2)]/208.30=3.25>2.5。因此,该优化方案是可行的。

(2)优化方案II

围堰基础高程以182.0m计,采用迎水面为直立面,背水面坡度比为1:0.5,堰顶宽度为1.0m。横剖面图如图3。

对方案II进行抗滑稳定分析,验算过程如下:

C15砼的容重,f'、c'的经验取值,与优化方案I一致;

以H=7.02m的水头计算,P=0.5×9.8×7.022=241.47kN/m;

计入扬压力U=0.5×9.8×7.02×(1.0+7.02×0.5)=155.13 kN/m的影响,

∑W-U=[1.0+(1.0+7.02×0.5)]×

7.02/2×23.13-155.13=292.21kN/m;

校核控制断面,安全系数Ks'=[1.0×292.21+10×9.8×(1.0+7.02×0.5)]/241.47=3.04>2.5。因此,该优化方案也是可行的。

结语

在围堰内进行工程实体施工,临时围堰的安全性与施工质量同等重要。上述优化方案I、II的围堰横剖面图,均适用于该水电站的纵向砼围堰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堰顶设置的沉降观测点,观测数据显示堰体基本趋于稳定、无异常沉降;同时,加强U型围堰范围的安全巡检,特别是纵向砼围堰与横向上、下游土石围堰的交接部位检查,均未发现围堰两侧及端头有产生明显沉陷、滑移或失稳现象,围堰整体稳定性高。

因此,优化后的砼围堰方案,更为该水电站的基础与主体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该围堰结构的安全稳定系数富余,具备施工可行性,工艺可靠,成功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沙沱水电站纵向围堰水下混凝土导管法浇筑施工[J].大众科技.

上一篇:35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有效创新策略 下一篇:浅谈煤田地质勘探中煤质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