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考

时间:2022-04-24 09:29:20

巧设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考

摘要: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才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设问引入新课,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加强课堂互动;巧妙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学习;思考;问题;参与;互动;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然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促进学生思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很快,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通过设问引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飞入物理境界

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才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才有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设问引入,可以尽快的把学生的思绪牵引到学习中来,在思考中开始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片断1,在思考问题中学习平抛运动,用一个弹簧和一个刻度尺并排放在桌边,找一个废纸篓放在离桌子边缘1米左右,左手固定弹簧,右手拿出一个金属小球,用小球挤压弹簧。弹簧被压缩2厘米后,右手松开,金属小球被弹出去,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提问:

1,小球离开桌面后,速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小球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

2,小球受到几个力,受力有什么特点?

3,如果小球没有落进废纸篓,该怎么做才能让金属小球落进废纸篓?

从前两个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第三个问题可以让两个学生上讲台上实际操作,探究一下,从探究中认识到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片断2,从问题探究中学习向心力,老师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让小球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作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吗?如果是匀速圆周运动呢?

3,小球受到哪些力?这些力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第二个问题就体现学以致用,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圆周运动;第三个问题,就引入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自己思考总结得出的规律,比老师讲出来的要好的多。

物理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在知识殿堂里畅游。高效课堂的评价也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中,精巧的设置问题,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勇敢的提出问题,加强课堂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问题上,其实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开始,是科学探究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

教学片断3,我在讲授功的时候,粤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40N拉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8m,求:

(1)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

(2)摩擦力对木箱所做的功

(3)外力对木箱所做的总功

我对这个例题的处理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提出哪里不太懂,几分钟后,学生真的提出我提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如下:1,第三问中让我们求外力对木箱做的功,外力是什么力?2,求摩擦力做功,摩擦力不是向左吗?物体的位移方向向右,在摩擦力的方向上不是没有位移吗?3,求摩擦力做功可以用摩擦力乘以位移大小,再乘以摩擦力和拉力夹角的余弦吗?这样做可以吗?我这样做答案也是对的?

学生的提问,让我很诧异,他们怎么会这么想?不过也正是有了他们的问题,使我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才会更高。课后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一个班有50多个学生,你怎么可能知道他们的脑袋里想着什么,迷惑的是什么。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会有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和解决物理问题。如果课堂缺少这样互动环节,就显得枯燥无味,还不如看看专家讲的视频。

三、巧妙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力是思维的翅膀,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用学习的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问题,我就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

教学片断4,在讲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飞向太空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箭能够把各种飞行器和宇航员送入太空,实现人类的飞天梦想。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有机会去太空旅游,但因为太空的环境和地面不同,要想生存下来需要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先想想如何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第一组:设计太空服需要注意什么?

第二组:对太空食品有什么要求?

第三组:怎样解决睡眠问题?

第四组:怎样解决太空行走?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各抒己见,兴高采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然后有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成员补充,老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某些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老师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然后我又抛出几个问题,探索太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有什么积极意义?有消极意义吗?假如你是一个宇航员,你登上了一个陌生的星球,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吗?这几个问题课堂上可能解决不彻底,可以留在课后学生查资料解决。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在于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问题的巧设,使课堂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只有精心创设物理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卫东:融入课程标准理念的物理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物理》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江喜标:新课程体系中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研究》2003.4

[4]王永元:注重过程设计,强化问题意识《物理教师》2012.3

上一篇:巧用绘本,实现“三境”教学 下一篇: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