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实现“三境”教学

时间:2022-09-17 03:11:31

巧用绘本,实现“三境”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不同的课例分析,从巧用绘本,感受真实情境;巧用绘本,营造趣味情境;巧用绘本,品味文化意境三方面阐述了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绘本,实现,“三境”教学

众所周知,孩子与图书就像是一对恋人,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缘”。回忆我们的童年,留给我们深刻记忆的莫过于是那些小人书。假如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少了图书的点缀,那么他的童年必定会失去几分诗意和美好的想象空间。

所谓绘本,顾名思义,是有绘画的书本,又名(picture book),它是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它能够萌发孩子言说的冲动,生成言说的力量。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绘本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互补互融,体现了一种既高深又浅显的儿童哲学,是孩子最诗意的栖居,是他们最本真的精神源泉。绘本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其特有的魅力是单纯的语篇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实现“真境”“趣境”“意境”的“三境”教学。

一.巧用绘本,感受真实情境。

真实生活,是一块试金石。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当时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否则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记得陈思羽说过:“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在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的确,英语教学活动与学生所处的真实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还是有一定出入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特别处理好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这三者间的关系,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语境,帮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气息,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而体现学习语言的价值。

从教学效果看,本堂课后半部分比较成功,师生沉浸其中,思维碰撞,情感交融,心灵沟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孩子们对妈妈的爱。教师借助于绘本对孩子进行了亲情的唤醒,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感恩的种子。因为孩子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只有教师所创设的文本情境引发了他们的共鸣,教学才能有回味的余地,才能产生文化的濡染。

通过本次学习,懂事的学生打算放学要帮妈妈泡一杯茶,帮妈妈洗一次脚,短短一堂课,纵然改变不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但是使他们有所反思,有所促动,慢慢地去影响自己的行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吗?

二.巧用绘本,营造趣味情境。

追求趣味课堂,对于英语教师而言,的确是美丽的负担。落实到每天的课堂上,教师总会挖空心思地变着法子,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但是受一些文本的局限,要想结合趣味的活动,让教师深感无奈。而无趣的课堂会把孩子们禁锢成不会潜水的龙,不会猎食的虎,不会歌唱的鸟,不会驰骋的马。正当我们英语教师感到黔驴技穷时,绘本则脱颖而出,因为它是能让孩子们保持持久兴趣的教学文本,假如英语教师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课堂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徐老师借助绘本设置悬念,学生则用英语表达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英语课堂中,时常会因为学生所熟知的教学内容而错失了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想象空间越来越狭隘,而绘本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同时也把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丰润,勾起了学生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味,无声无息中,教师便达成了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

应该说:绘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尽凭一方有限的空间,让孩子们幻化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漫谈英式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其实犹如一群蝴蝶,我们千万不要把他们网在网兜里,更不要把他们制成标本钉在墙上。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飞翔着的蝴蝶才是最美丽的。”绘本可以让童心摆脱镣铐,激发思维的灵性,让孩子们在无压力的状态下爱上阅读。

三.巧用绘本,品味文化意境

有言道:西方的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东方的诗人从长江看逝者如斯,从明月中看盈虚者如彼。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中就有所涉及,但大多是蜻蜓点水,而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却表现出了盎然的兴趣。而绘本恰恰是多元文化的眼神,它在帮助学生汲取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可带领他们领略精彩纷呈的异国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鹤琴小学的谢莉莉老师在执教《The Wolf And His Roast Chicken》一课时,里面有许多新单词,例如:“pizza”“pudding”“egg tarts”“pancakes”“donuts”。这些单词离开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对于孩子们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是大多学生都知道“KFC”,便也不难了解原来蛋挞就是“egg tarts”,“pizza”就是我们平时在吃的比萨饼。与此同时,这些陌生的词汇就变得很熟悉也很简单了。

在中国孩子的传统文化意识中,狼则是“邪恶”的代表,例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成语,均带有贬义色彩。而在儿童读物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点,例如《狼和小羊》,所以大多数学生对狼必定是恨之入骨。而绘本中的“Lulu”则在传承狼的本性中有了突破和创新。“He likes eating.”“A roast hen must be yummy.”中让学生觉得来者不善。但是在它为了能使“roast hen”变得胖一点,它的举动便显得十分可爱,“On Monday evening,Lulu cooks 100 pancakes.”“On Tuesday evening,Lulu cooks 100 donuts.”“On Wednesday evening,Lulu makes 100 egg tarts.”“On Thursday evening,Lulu cooks 100 vegetables.”“On Friday evening,Lulu cooks a big pudding.”“On Saturday evening,Lulu cooks a big pizza.”所有的努力,“Lulu”只想让“roast hen”吃得多一点,长得胖一点,因为那样就会比它瘦的时候更“yummy”。但是故事的结尾却有了大转弯,不可思议,原本的天敌却成为了好朋友。小鸡们的友好表现让“Lulu”原本的计划发生了改变,并认识到友情的可贵。随着故事的终结,孩子们的心里也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That night,Lulu is hungry.But he is very happy.Because he has so many friends.”让我们感知事物的美好面,也许那刻,学生们在精彩的故事世界里遨游的同时,便学会了理性的分析问题,用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这就是异国文化带给我们的别样精彩。

当然,让绘本阅读真正成为教材所延伸的文本内容,并实行“三境”教学的有效统一,并非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仍然需要英语教师们不断的搜集和探究,并利用团队的智慧进行适当创新和突破,期待英语语言的追寻过程多一份童趣,让英语课堂多一份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严咏梅,2012,儿童文化视角下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和感悟[M],小学英语教学设计,(1):30―32.

[2]林丽,2011,巧用英语绘本开展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8):29―32.

[3]杨文华,2012,意境,趣境,真境[M],小学英语教学设计,(3):41―42。

上一篇:教学在“动”中 下一篇:巧设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