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时间:2022-04-24 05:41:30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建筑常见的工程项目,在建筑结构中起主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模板工程施工和钢筋制作与安装,其次,阐述了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同时,就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行为,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前言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建筑常见的工程项目,在建筑结构中起主要作用。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所以,加强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模板工程施工

2.1模板安装要点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份,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l/1000-3/1000。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2)上层支架的立校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3)当采用悬吊模板、衍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

2.2柱模板施工要点

安装模板前基面要抄平,井掸出纵模中心线和四周边线。对通排柱模板,宜先安装两端柱模板,校正固定,然后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为抵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必须设置柱箍,柱箍可选用工具式柱箍或用四根方木互相搭接钉牢,柱箍应有初始应力,柱箍断面和间距应计算确定。为方便拆模,梁柱连接处的梁模板宜缩短2-3mm,并锯成小斜面。

2.3墙模板施工要点

立模前应基面抄平,弹出墙中心线和两边线,选择一边先装挡、横挡及斜撑,钉侧板在顶部.用线锤吊直、拉线找平、撑牢钉实。待钢筋绑扎完毕后,冉立另一边侧模。为保证墙体混凝土厚度,两模板间应加撑头,撑头可用水泥砂桨或混

凝土制成。墙模板间应设置对拉螺杆,螺杆直径以及纵横间距应经计算确定。

2.4梁模板的施工委点

梁跨度4m时,底板应起拱,起供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支撑或琵琶撑间设拉杆,一般离地面500mm设第一道,以上每隔2m左右设―道,支柱下均匀垫楔子和通氏垫板,势板下的土面应拍平夯实,楔子待支撑标高校正后钉牢。当梁高较大时,可先安梁的一侧模板,待钢筋绑扎结束后,再封另外一侧板。上下层梁模板的支柱,一般应安装在一条竖向中心线上。

3.钢筋制作与安装

合格的钢筋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钢筋进场在成批加工前应取样进行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试验。另外,钢筋配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比如,梁、板的钢筋位置不正确,就将显著减少梁、板的有效高度,不但使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变形增加,而且会增加裂缝的宽度,严重的还会使梁、板有折断的危险。所以,施工时应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钢筋安装时应注意受力筋位置、受力筋的净间距、受力筋的搭接,钢筋代换时注意螺纹钢用圆钢代换时,应增设弯钩;不同级别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是不相同的,代用后,应根据范围规定,将钢筋延长或缩短等。作好的钢筋半成品应分类堆放在棚内,注意保管,防止沾污和锈蚀。钢筋在制作前应将其表面的污垢、鳞皮清除干净。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可节约钢材和保证质量。现浇梁板的构造加筋和弯起钢筋,施工时严禁踩踏变形,以免造成质量事故。凡使用的钢筋,首先应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单,不合格钢筋一律不准使用。绑扎完毕的钢筋要进行工序交接检查,核对构件中钢筋的直径、根数、位置、几何尺寸、保护层垫块高度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等。

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该尽可能连续进行,一气呵成。混凝土需要分层浇筑的,应注意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完,并捣实完毕,使上下两层混凝土紧密结合。

当浇筑柱子时,如果高度不大于3.0m而截面边长大于400mm,并且没有交叉钢筋时,可以从柱顶直接浇筑下,否则应在柱模中部开口,先浇下面一半,捣振完毕并封好模板再浇筑上面一半,也可以从顶部通过串筒直接下料,从模板侧面中间一口捣振。深而窄的构件或部位应在底部浇筑一层厚50~100mm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或者在底部浇筑一部分减石混凝土。梁的浇筑:从梁的一端浇筑起,快到另一端时,反过来又先浇筑另一端,然后两段在初凝之前合拢。

严防混凝土的分层离折,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糟、溜管等下料。混凝土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子的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边;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20~30mm处,当板下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3)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的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5)墙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5.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行为,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1重点加强楼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

钢筋在混凝土板中主要是抗拉构件承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楼面上层负筋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究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弯曲、变形、下坠,负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而马凳筋太少、马凳设置间距过大或甚至不设,负筋无法受到有效依托保护;加上各工种交叉同时作业,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尤其砼泵管装拆时无处落脚而直接踩踏到负筋上。由于负筋被踩踏而不能起到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对此防治的方法是混凝土楼板施工强制要求使用悬挂法施工,有效的避免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造成板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

5.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交叉、重合时,很容易产生因线管挤占混凝土、钢筋保护层不足而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处理。可通过增设抗裂短钢筋网片,或采用φ6钢筋垂直管路走向设置,间距≤200。

参考文献:

[1] 闫向群,张莉.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裂缝问题的探讨[J]. 吉林建材.2004,(03):155-157.

[2] 吴思宇.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成因及其控制[J]. 才智. 2009,(21):141-143.

[3] 陈宗严. 防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劣化的措施[J]. 工业建筑 .2007,(03):185-189.

[4] 于骁中,居襄. 混凝土断裂韧性的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08,(04):174-176.

[5] 刘清,张光泰,王克新. 用非破坏方法推测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J]. 低温建筑技术. 2006,(01):182-185.

(作者单位: 浙江凯凯建设有限公司312300)

上一篇:建筑工程的概预算\报价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