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诗意 ――论玛丽•洛朗辛的艺术

时间:2022-07-07 01:25:57

永恒的诗意 ――论玛丽•洛朗辛的艺术

法国女画家玛丽•洛朗辛(Marie Laurencin),是法国画坛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气质的女性,尤以肖像画著称。她笔下的人物各种明丽的容姿,那种深具诱惑力,优雅纤细的女性气质沁人心脾。她的作品绝非古典,却在时尚与前卫的艺术潮流中具有了永恒而独特的诗意美感,更与当下流行的“卡通化”“果冻状”的人物肖像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作为一个画家她用成熟的绘画语言,形成了自己标志性的绘画面貌,并将自己的艺术风格延 伸到舞台美术,服装,插画,招贴等实用的商业设计领域。她的艺术给我们了一种和谐的美,这种美:诗意,清新,简朴,远离一切教条。

玛丽•洛朗辛1883年出生于保守的法国中产阶级社会,她父母的结合是一桩婚外情,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这就决定了玛丽必须以“私生女”的身份面对生活与社会。母亲鼓励她学习诗文艺术,决心将她调教成高尚淑女。玛丽的母亲擅长女红刺绣,将生活布置的雍容华贵,母女两人生活在女性柔美的世界,排除一切男性化的成分,隐居生活。这也造就玛丽日后在绘画中采取如发带、丝巾、蝴蝶结、璎珞等大量的女性化符号,呈现"蕾丝边" 的风格倾向。成年后的玛丽在陶瓷工厂从事瓷画工作。这时,她立志成为职业画家,其偏于的装饰的艺术风格由此萌芽。1904年,玛丽进入安贝尔学院学习绘画,在这里她接受了传统的绘画技法的训练。同年,初次尝试正式的大幅肖像画,并结识了创立“立体派”的乔治•布拉克及其他巴黎艺术界画家。1905年秋天,野兽派团体在秋季沙龙的实验性展出,揭开了20世纪数个重大美术活动的滥觞。此时,这两种革命性的艺术潮流明显激发了玛丽的创作,产生了大量的作品(图1234)。1907年玛丽与纪尧姆•阿波里奈尔邂逅,开始了一段长达7年的炽烈恋情,这段恋情对玛丽的艺术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再加上布拉克的引介,使她得以加入毕加索的“洗濯船”画屋行列。借助与前卫艺术家的频繁接触,玛丽在绘画方面逐渐卸除了传统学院的粉黛气息。后来一战爆发,玛丽因嫁给了德国人,被宣告丧失法国籍。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流亡生活。流亡异国的岁月,带给她精神上无限的苦闷与辛酸,这是时期作品画面人物神情多忧郁。1920玛丽重返巴黎,这是的巴黎正处于“疯狂年代”,玛丽被迎接到巴黎社交圈进行肖像画创作,时尚服装设计师香奈儿以及巴黎桔园女主人居庸夫人都曾是她画中的模特儿。这一时期,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成熟的艺术状态使她拓宽了自己的艺术实践的领域,优雅的天性使她与时尚和潮流很快接轨,蜚声国际,达到了艺术生涯的巅峰,成为巴黎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之后世界性的经济萧条,玛丽以真实人物作为模特的机会大为减少,玛丽创作了大批的少女图,这些少女两颊丰满,色彩艳丽犹如化了浓妆。作品都以非常粗略的笔法代替细部描绘,但是却能充分把握人物的神韵,格外具有魅力。这批作品在1925年举办的“现代装饰工业艺术国际展览会”中大放异彩,给当时装饰艺术不小的影响。1944年法德再起战端,玛丽再度经历了九年流浪生涯。晚年,玛丽和女管家苏珊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就如同幼年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情景再现,玛丽仍默默作画,装饰饰优雅的风格一直延续到1953年玛丽去世。

阿波利奈尔在最亲密的伴侣玛丽的艺术作品中,发现了一种“衡量完美的新尺度”,在其重要的评论中对其艺术进行推介并给予肯定:

1908年玛丽参加独立画家美术展览会,阿波里奈尔对其作品评价是“她毫无男性的缺点,有最大限度的具备女性的长处…”;

1910年独立画家美展.玛丽与马蒂斯同在18展厅展出.“比起其他从事造型艺术的女性来,她的艺术多了几分男性化。这种理想的雄健结合一种优美,是在别处可能找不到的一种魅力”。“我们感到这是一种胸有成竹的技艺,是一种想象,体现一种很有装饰性的造型抒情”

1911年独立画家美术展览会首展。“仍然朴实坚定而大胆,这类作品在优美和清雅方面,可以得到最高评价,至于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在我看来,也只有毕加索可与之媲美”。

恋人之间的交流给了玛丽很大的信心与思想上的滋养,玛丽的艺术不仅局限于绘画创作,在实用商业领域也广泛涉及,甚至也发表了自己的新诗诗集《夜的手贴》,并为自己的诗集配上插图。在玛丽的一生中她为三十多部书籍制作了插画,涉及水彩画,腐蚀铜版画,色铅笔等技术。

1924年1月6日《牝鹿》在蒙特卡罗剧院世界首演。在这次芭蕾舞剧中,两名女性艺术家妮金斯卡和玛丽在同一芭蕾舞团负责编舞以及服装与舞台设计,并对传统的芭蕾舞剧进行改革,这是第一次。甚至在历史上称为“第一代女权主义芭蕾”。玛丽用蓝色,粉红色来装扮人物,用具有光泽度的羽毛来美发,舞蹈演员仿佛是玛丽画中的人一样;以绘画的形式制作舞台帷幕画,色调柔和清新,具有玛丽洛朗辛绘画的典型风格。这幅画现藏于巴黎桔园美术馆,为芭蕾舞剧设计的招贴跟戏剧轻快淡雅的风格一至,切合主题。玛丽诗意的绘画风格与绘画元素在舞台美术,服装,招贴等方面的运用使她的艺术影响力大大加强。这次演出在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48年玛丽为世界顶级的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设计酒标“酒神的女祭司们”,世界顶级的艺术家达利、安迪•沃霍尔、毕加索、巴尔蒂斯,塔马约都曾应邀为其不同年份的红酒设计酒标。

“诗意”是玛丽艺术作品的一大特点。玛丽非常喜欢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古典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波提切利画面具有如下特点:1.人物形象轻盈柔美,略带忧郁,富于诗意,画面文学意味隽永。2.明暗对比弱化,人物形象不强调立体感,突出线的运用效果。以线组织的疏密绘出了特有的节奏感,很强的装饰韵律。3.构图中也不受透视法则的约束,不强调深远感。这些都对玛丽有着深远的影响。玛丽画面中蕴含的永恒的古典美感,浓浓的诗意,较高的绘画品格均源于对于古典绘画的传承。

同时代画家,“20世纪朴素派之父”亨利•卢梭的艺术具“清澈且雄浑”的境界。这种清新、简朴的境界也正是玛丽所崇尚的。卢梭与阿波利奈尔、玛丽有着深厚的友谊。其名作《诗人和他的缪斯》绘的正是玛丽与阿波利奈尔的爱情。卢梭的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单纯,严谨的依照本身的感觉,凭借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精简的构图,削弱空间感和立体感;笔触与颜色过度微妙,有看似平涂一般的效果。画面呈现出外轮廓线清晰,造型简约,色块感很强的面貌。既紧紧抓住自然,研究自然,又通过具有寓意的画面元素重视内在神韵和自我的表达,没有丝毫矫揉造作.

显而易见,玛丽从东方艺术――波斯细密画中汲取了营养,趋为变成一种纯粹的装饰图案“但是这种装饰图案,一方面因注意观察自然而人性化了,另一方面因其夸张而远离单纯的装饰,同时又保持悦目的特质”。细密画具有自然主义手法描绘动物形象和变形手法创作装饰、抽象图案的双重倾向,在空间表现上是突出平面的超自然构图,艺术家的想象力充分的得以施展。色调优雅,色彩丰富。具有装饰意味和唯美情趣。经常表现一些奇幻浪漫的情节,不仅如此,玛丽的创作使装饰图案变成了精致的形象,这些形象造型单纯饱满,宛如古代希腊的雕塑,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使柔美的画风具有强健的力度。从而凸现画家对于线的把握,罗丹看到玛丽的画 曾评价:“她不过是一只莺,她懂得何谓优美具有花蛇一样的线条”。

玛丽•洛朗辛的艺术创作根据时期属于不同的风格流派:野兽派与立体派以及后来的巴黎画派。说她是“立体主义”画派成员主要因为她的创作与活动年代正好处于“立体主义”鼎盛时期,同时,她也与“立体派”成员关系密切。但是,对她成熟时期的画作进行分析:对造型的处理常常简练、明快,线条流畅和富有韵律感;大多运用了平涂法或微妙过渡,将人物、场景作为一种平面装饰,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展示色彩的音乐般美感,源于法国的洛可可与巴洛克风格柔美的色彩基调上将纯净的平面色块组合以寻求一种富有变化的和谐性,犹如诗歌中的韵脚和节奏变幻,给人美妙的体验和视觉享受。所有这一切似乎与“野兽派”热衷于色彩鲜明的视觉效果、采用线条勾勒和平涂绘法有着深切的关联。

假如毕加索没有《格尔尼卡》这样为人类泣血画作,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一位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一样,遗憾的是,玛丽缺少这样的作品。“但是伟大诗人和伟大艺术家的社会功能,就是不断的更新自然在世人眼中的表象”。“如果没有诗人,没有艺术家,…他们对于宇宙崇高的理念,就要以惊人的速度垮下来。…一切又要重归混沌状态。再也不分季节了,再也没有文明,没有思想没有人类,甚至没有生命了。 "诗人和艺术家齐心协力确定他们时代的形象,而且未来也驯服的符合他们的见解…"创造这种幻象:典型正是艺术的特性,也正是他的社会角色,从这个角度,玛丽•洛朗辛她创造了自我心中诗意的图像,完成了作为一位画家的使命。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上一篇:色彩对居住建筑的营造作用 下一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