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困生”,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时间:2022-04-24 05:12:33

调动“学困生”,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案例背景】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村高级中学,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有一小群学生的状态为: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他们还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每一个步骤都跟不上节奏。对于这样的学困生,我们要多加关注,在课堂中要调动这部分学生,让课堂更高效。

【案例主题】

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大多数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感兴趣,课上表现很好。但部分学困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这就对我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

【案例过程描述】

片段一: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一开始一定要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在课堂中才能紧跟着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学困生因为对学习有恐惧心理,基础差,更加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一开始用视频作为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我播放石头剪刀布视频,让学生睁大眼睛观察为什么机器人总能赢。视频最后有慢动作,说明了机器人总赢的原因。视频播放到最后,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我挑了个胆小的学困生回答问题。此时,平时很胆怯的小姑娘,居然很自信地告诉我机器人作弊,每次都是人先出机器人后出。我大声地对这小姑娘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增加了这个学困生的信心和勇气。

片段二:

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我趁热打铁,抛出了本节课的学生体验活动,并且设置体验活动内容时充分考虑到了学困生,活动如下:

(1)翻译古诗词,借助百度在线翻译网站:http:///。

(2)体验“人机对战五子棋”。

(3)访问http:///,用自然语言和机器人对话。

这三个体验活动吸引住了学生。体验一主要是体验在线翻译,让学生感受到机器只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人;体验二是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玩的这个小游戏其实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的应用,知道人工智能离我们并不遥远;体验三是人机对话,根据你所说的内容,机器人能够进行相应的回复。对于这三个体验活动,即使学习再困难的学困生都能独立完成。这样,“学困生”增加了自信,对掌握这节课所学内容有了信心。

片段三:

体验后,我设置了讨论活动。讨论问题:你知道哪些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全班学生先讨论,讨论后我找了学困生孙XX。孙XX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总结,让他对他和同学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他来说是一个锻炼机会。孙XX回答后我再找其他学生对他的回答进行补充,学生回答的内容我在黑板上作了记录,为下面所授内容做铺垫。

片段四: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总结,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贯穿其中,通过师生共同列举大量的实例,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本节课知识点总结如下:

(1)模式识别:①指纹识别;②语音识别;③手写识别;④光学字符识别。

(2)机器翻译:介绍几个常用的机器翻译软件和几种在线翻译方法。

(3)其他应用:①智能机器人;②计算机博弈。

片段五:

让学生一起来展望:未来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在前面的氛围的带动下,学生开始大声回答,这时我站到了刘XX(刘XX,来自较偏远的农村,由于在初中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很陌生,因此进入了“学困生”行列)的旁边用眼神鼓励他,对他的回答给予大大的好评。刘XX回答后,我又找了其他的学生畅想未来,学生们热情高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和学生一起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结束了本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

【案例反思】

教育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论,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困生,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里掌握所需的知识,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但课堂中我仍有环节处理得不够得当,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调整。这次课的讲授,增加了我对学困生转化的信心,认识到充分调动学困生,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甚至将其转化为优等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上一篇:刍议水粉画教学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以电影校本活动课程开展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