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Δ降压起动》教学案例简析

时间:2022-04-24 04:40:52

《Y―Δ降压起动》教学案例简析

摘 要:“电力拖动”是对口单招电子专业高考理论科目中的一门专业课。在本教学案例中,多多采用各种教具,结合各种典型例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结构体系框架下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具;YΔ降压起动;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对口高考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招收职业中学毕业生成为高校学生的专项措施,而“电力拖动”则是对口单招电子专业高考理论科目中的一门专业课,同时其相关的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在技能高考中也占了半壁江山。学生是否能正确掌握理论知识,势必影响其动手技能的成绩。《Y-Δ降压起动》的相关计算及其控制线路的分析,在理论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其中IstY-Δ、TstY-Δ的计算、能否用Y-Δ降压起动的判断,Y-Δ之间如何进行切换以及定子绕组两端电压的分析,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析

虽然高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基础和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部分学习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如《Y-Δ降压起动》中电机能否采用Y-Δ降压起动以及各种情况下定子绕组两端承受的电压到底是多少,他们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一个PPT,上课用来展示10个知识点。同时就本节课的内容精选2道例题和2道课后作业题,并布置所有学生均做好课前复习工作。

本班共有24人,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4人,每个小组定个组长。选择其中5组,由每个组长召集组员共同研究探讨完成其中2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制作成小卡片,以便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向第6组学生提供近三年的高考试卷及各地的模考卷,这组同学负责找出试卷上跟本节内容相关的试题,同时也制作成卡片或者PPT。

2课堂组织

①教师按顺序依次用PPT展示本节课相关的10个知识点;②请知识点归纳相应小组的代表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本组根据高考考纲就此知识点归纳出来的内容,并进行阐述;阐述完后,其他同学作相应补充,可将其记录与板书;③教师就此内容进行点评、指出重点及难点,并就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再强调;④教师展示精选例题,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组员间相互讨论,研究题目的解决方法及步骤;⑤教师请已解决问题的小组组员上台展示本组的做题过程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在听讲的同时可及时纠错;⑥教师进行点评并可作适当的知识拓展延伸;⑦请第6组展示近三年的高考试卷及各地的模考卷上出现本节内容相关的试题,同学们相互讨论并逐步解决,教师可巡回指导并作适当的提示;⑧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及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法;⑨教师点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布置课后作业及下次课需要做的准备。

三、教学反思

①在上课之前把任务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知识点的归纳,并制作成卡片,用于课上展示。采用这种方式,知识是由学生亲身经历和亲眼观察所得到的直接知识。②在Y-Δ降压起动的控制线路中,对所用到的一些元器件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等分析,则可以选用一些实物模型,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获得直观而形象的认识,抽象的知识进行了具体化,可以缩短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提高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③课上采用PPT展示相应的知识点、控制线路及相应的试题。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④对于学生知识点的讲解、习题的解答,笔者采取让学生先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评价,发表各自的看法,相互借鉴,对各自得出的结论进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这一节比较成功教学案例,让我明白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教书育人”。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在《Y-Δ降压起动》的教学中,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在自主空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 1] 尚艳华.电力拖动 [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 2] 李淑华主编.高中新课程:更有效的评价细节 [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把好计算关 帮助学困生脱离“困境” 下一篇:泰国学习者习得形容词重叠式的常见偏误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