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

时间:2022-04-24 01:35:0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通过三种实际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①一般通用治疗方法;②小剂量尿激酶加一般通用治疗方法;③尿激酶患肢加压加上一般通用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一般通用治疗方法治愈率为26%, 住院时间为22.1 d;小剂量尿激酶加一般通用治疗方法治愈率为32%, 住院时间为26.7 d;尿激酶患肢加压加上一般通用治疗方法患肢注射时略感疼痛, 且治愈率为42%, 住院时间为14.1 d。结论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 治疗时患肢加压处略感疼痛, 护理操作简单, 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尿激酶;腿损伤;压力;血栓性静脉炎;护理

针对临床使用尿激酶溶栓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已被广大医师在临床中应用, 但针对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过程的护理方法很少研究。结合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护理, 具体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24例, 女14例;年龄21~67岁。病变在右下肢者22例, 病变在左下肢者16例。诱因: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的共24例, 妊娠产后及长期服用避孕药者12例, 原因不明者2例。主要临床表现: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与健侧肢体相比较, 患肢大腿增粗5~12 cm, 平均增粗6.4 cm。小腿同径增粗3~9 cm, 平均增粗4.9 cm, 均有大腿根部沿股静脉走行明显压痛。下肢深静脉造影, 造影剂均在不同部位受阻。38例患者均行彩色B超检查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2 治疗方法

1. 2. 1 一般通用治疗 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 加复方丹参10 ml, 静脉滴注1次/d, 7~8 d为1个疗程, 最长3个疗程, 并给予维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等口服。

1. 2. 2 小剂量尿激酶加一般通用治疗 常规静脉滴注小剂量尿激酶4~6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 1次/d, 7 d为1个疗程, 此治疗方法最长2个疗程。

1. 2. 3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加一般通用治疗 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治疗, 穿刺成功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踝关节上2~3 cm处, 掌握患肢血液循环正常非常重要。尿酸酶10~20万U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 用微量输液泵恒定输入, 30~40 min滴完, 2次/d, 用药3~7 d, 再配合一般通用治疗。

1. 3 治愈的判定标准 ①独立站立>30 min, 无明显肿胀、沉重感、压痛;②下肢浮肿明显消退或完全消退;③下肢深静脉造影, 造影剂无受阻。

2 结果

应用一般通用治疗方法治愈10例(26%), 住院时间为22.1 d;小剂量尿激酶用药加一般通用治疗治愈率12例(32%), 住院时间为26.7 d;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加一般通用治疗时对患肢注射, 用药后第3天效果明显, 患肢疼痛、肿胀减轻, 一般8 d后要对血管进行彩超检查, 一般血栓血管部位达到再通, 10~15 d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 治愈16例(42%), 住院时间为14.1 d。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中非常常见,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护理不恰当, 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患肢出现部分功能丧失, 严重者可能致残, 丧失劳动能力, 严重者发生肺栓塞[1]。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3. 1 对患者用完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过程 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 患者长期卧床, 接触的人少, 沟通交流的机会少, 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 态度诚恳, 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抑郁, 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 增加其自信心, 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注意患者面色、患肢温度、尿量等,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处理。患肢供血障碍, 局部压迫易引起缺血、缺氧, 要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 及时更换已污染的床单、防止压疮。溶栓期间配合好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 观察有无出血症状, 穿刺点是否渗血, 同时用微量输液泵严格掌握药物输入速度, 保证输入恒定。

3. 2 做好患肢护理, 预防肺栓塞发生 如在急性期, 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7~10 d, 抬高患肢30°, 鼓励患者尽快多运动, 以免再次血栓形成。若在冬天要注意保暖, 测量和记录患肢的周径需每日进行, 并与健侧周径动态比较, 用以判断治疗效果。测量位置一般测量髌骨上15 cm及髌骨下15 cm周径, 同时避免在床上活动时动作过大, 禁止对患者按摩患肢以防止血栓脱落进而造成肺动脉栓塞。如果患者出现突发剧烈疼痛、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咯血甚至休克等异常情况症状, 此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 避免咳嗽、翻动不要剧烈, 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 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 同时安慰患者, 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 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戒烟酒, 多饮开水, 2000 ml/d以上, 避免血液粘滞[2]。如发现站立后有下肢沉重、红肿、胀痛、双腿粗细不一等, 及时汇报医师。

3. 3 针对弹力绷带加压的操作要点 由于静脉表浅, 稍有压力很容易被阻断, 因此其加压后的松紧适合度保持与常规静脉注射时压脉带捆扎血管上方的松紧程度一致即可。弹力绷带的压力控制是否合适是尿激酶患肢加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关键护理要素, 因此必须掌握操作要点, 熟练操作技术。作者认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护理操作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最经济有效方法, 但必须配合合理的关键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和疼痛, 同时可能伴有淤血及静脉曲张。临床如出现上述症状时容易确诊, 而有些患者疼痛轻微且症状不典型, 易被漏诊或误诊。

参考文献

[1] 孙建民, 张培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87, 14(4):213-217.

[2] 王燕, 吉祥.尿激酶溶栓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 1993, 8(4): 42.

[收稿日期:2015-08-17]

上一篇:186例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乳腺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