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MES影响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26 10:34:14

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MES影响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微栓子信号(MES)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和神经营养药物及康复治疗, 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随访3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MES数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数目。结果 治疗3个月后, 两组的MES数量、NIHSS评分及不稳定性斑块数均显著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黄连素;阿托伐他汀;微栓子信号;经颅多普勒;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MES是公认的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的重要客观指标[1]。目前国内外学者已证实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减少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MES的数量[2]。本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与黄连素联合阿司匹林应用能控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进展, 减少MES数量, 控制患者病情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ISS分型)],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40例。其中A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 49~79 岁, 平均年龄 (66.38±8.57) 岁;B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 50~77 岁, 平均年龄 (66.40±8.85) 岁。所有患者脑梗死发病在48 h内, 并排除头颅颞部超声窗关闭者;患者病情严重, 不能耐受30 min微栓子监测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拒绝合作者。应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进行微栓子监测, 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 并进行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NIHSS评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德力凯公司生产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仪尽快行微栓子监测, 要求所有患者均闭目、安静仰卧于检查床上。首先用2、4 MHz探头分别常规监测颅内外各血管, 然后在责任病灶一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后, 固定架固定探头, 在大脑中动脉的起始段或其狭窄的远端进行微栓子监测, 取样深度48~58 mm, 两点间距离≥6 cm, 取样容积6~12 cm, 微栓子相对强度阈值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空腹抽血监测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MES数目、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彩色多普勒LOGIQ E9), 并完成NIHSS评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下将斑块分为扁平斑、硬斑、软斑、混合斑和溃疡型斑块。根据不稳定性斑块的特征, 将扁平斑、硬斑记为稳定性斑块;软斑、混合斑和溃疡型斑块记为不稳定性斑块。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A组用药1周、3个月后 AST(U/L)为(20.62±7.05)、(27.82±9.19), ALT(U/L)为(24.81±9.98)、(28.08±13.21), Scr(μmol/L)为(101.45±28.59)、(110.36±39.65);B组分别为(21.87±8.41)、(27.47±11.07), (23.94±10.82)、(28.38±9.30), (97.87±25.02)、(102.93±28.41)。用药后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治疗3个月后, 两组的MES数目、NIHSS评分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均显著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梗死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进行干预, 是干预手段最多、临床疗效最好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其致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 堵塞颅内动脉, 造成大脑局部缺血, 引起神经细胞坏死。而MES是公认的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的重要客观指标。对微栓子进行监测可以有效预测进展型脑梗死及脑梗死再发。TCD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监测缺血性脑梗死脑动脉内微栓子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 微栓子的TCD监测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临床检查技术, 并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研究工具, 而广泛应用于各医疗领域。微栓子主要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来防治。随着对他汀类药物认识的深入, 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已得到认同。近几年的多项研究表明黄连素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明显作用, 而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黄连素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 在长期的临床使用中已证实其安全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监测到的MES数量动态变化与脑梗死进展、再发事件相关。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高、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早期发现脑梗死进展、再发危险因素, 早期干预,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进展, 减少再发率、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进展, 减少MES数量, 控制患者病情进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鑫爱, 梁小乐, 马素芬.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医学综述, 2011, 17(17):2691-2694.

[2] 王遐, 潘旭东, 马爱军, 等.微栓子信号在评价抗血小板药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1, 19(3):204-208.

[3] 王昭琴, 王华君, 孙家果, 等.黄连素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对照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8, 27(3):1.

[收稿日期:2015-09-16]

上一篇:大理扎染:扎尽繁华现手工染尽铅华现初心 下一篇:72例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畸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