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创新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4-24 05:24:44

应用型本科创新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体系结构,从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估、教师培训、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使用、校园文化5个方面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学的模式,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为例,介绍基于以上模式进行创新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教学;创新人才;计算机网络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技术进步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与创造力是解决经济、环境和社会危机的核心驱动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升高校教育具有关键作用。目前,高校已经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作为未来学生进入企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等院校目前分为3类,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一般来说,985院校和多数211院校属于研究型大学,除此之外的本科院校一般被认为是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一些近十年开办本科教育的大学则属于教学型大学。在这类高校中,有些以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也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需要体现“应用”本质,不仅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中革故鼎新的独创性活动。从内容上说,创新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而实现这些创新的主体就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并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创新型人才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征:(1)知识结构的特征,创新型人才不但善于从教师那里和书本上获取间接知识,而且注重培养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知识和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2)思维能力的特征,创新型人才不仅注重培养正向思维,还注重培养逆向思维;(3)能力的结构特征,创新型人才不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4)培养过程的特征,创新型人才以人为本,强调个性,要求个性教育化。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二本院校,学生入学成绩不高,与一本院校学生有差距,但更强调实践与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现场设备和操作平台,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学的探讨

创新教学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育和教学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它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创新教学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

2.1 课程设置

研究表明,术语“创意”与“创新”及相关同义词是在教学课程设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一些国家的教师和教育专家认为本国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并把主要原因归结为不能正确地将创新思想融入这些课程。实际上,课程包含较多的内容反而会降低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的程度。好的课程设置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帮助教师理解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材选择、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信息、电子和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可选教材很多,其中国内的经典教材是谢希仁主编的《计算机网络》,这是国内影响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入门教材之一,被很多大学采用。另外,由IEEE高级会员坦尼鲍姆编写的英文版《计算机网络》,则被国外大学和国内一些院校广泛采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后者更适用于双语教学和基于问题驱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另外,该教材的每个章节开头都以提问方式引入,非常有利于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预设一些英文题目,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在教材中查找答案。通过这类教学,一方面,学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自学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也得到锻炼。在这门课程大纲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核心技术内容作为讲解的重点,并要求学生用软硬件模拟实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2 课程教学与评估

课程教学与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创新性,评估方法好可以激励创新,若不好也可能阻碍创新。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教学评估通常采用等级评分法和总结性评分法。除此之外,评估的方式还有陈述报告、小组总结、同行反馈与评价等。评估的主体除了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包括学生父母和除此之外的第三者。良好的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教师和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创新。

课程教学也对教学创新性具有一定影响。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可以采用一些激励课堂创新的方法。例如,在课程表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通过延长两次课程的间隔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创新周期。另外,还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创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可以分为3个阶段:实验诱导与准备、实验探究和归纳研究。实验诱导与准备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实验和创新、开放性实验。基本实验由教师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实验,课前印成讲义,发给学生预习准备。例如,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网络命令PING、IPCONFIG等,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需要把这些命令使用的详细步骤发给学生并让其熟悉。创新、开放性实验则是由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启发学生在课前自己设计实验,如在JSP网页编程实验中,教师事先准备几个较为复杂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并分组完成。

在实验探究阶段,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细观察、勤思考、善总结。学生不会观察,就不会思考,不会有明确的学科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抽出时间检验每组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询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DNS服务器的设置实验中,教师需要查看每名学生的实验日志,帮助他们分析可能出现的域名解析失败现象,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原因。

归纳研究阶段是实验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观测是先导,是基础。为了避免学生简单地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及时将学生观测到的实验现象或记录的一系列数据作为入门向导,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总结性问题。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心得与总结内容,写出新发现和新想法并将其作为实验的重要考核点。

2.3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对于课程的创新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培训可以帮助新教师反思如何通过实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教师具有更积极的教育创新理念。另外,受过培训的教师掌握了更多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前沿知识,而这些新知识、新技术能够成为激励个体创新的正能量。该项研究还表明,连续几年一直接受教学培训的教师是最有兴趣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教学的群体。这说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师对课程的深入钻研。教师培训计划必须经过审查和修订,以确保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培训中要提供先进的数字多媒体平台,此外互联网作为同行之间交流互动的培训平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颇具名气的网络培训如CCNA、CCIE等。CCNA包括EIGRP、串行线路接口、帧中继、RIPv2、VLAN、以太网和访问控制列表等协议的使用。CCIE则是美国Cisco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专家级认证考试。通过这类培训,教师对网络软硬件知识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网络前沿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的另一种方式是有固定时问或地点的培训,一般由学校聘请公司有实践经验的员工进行授课,或者由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产学研实践,让师生在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2.4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使用

信息通讯技术的优势在于强化了校园的创新和创意环境。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创新教学的基础。据调查,大部分教师都能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和下载资源,但其中仅有一半的人会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协作和网络社交,更不用说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和进行教学创新。虽然目前校园内计算机的数量剧增,但是调查显示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学习的能力仍然不强。学生使用现代化的数字工具可以帮助提高思考、理解和创新学习的能力。现代化技术一方面使学生成为掌握这类技能的数字专家,另一方面则加强了师学问的互动。一些最佳实践的案例表明,师生之间的互动配以外部专家的指导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创新教育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我们在授课中提倡学生采用便携、具有个性化的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辅助学习。移动技术与设备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我们采用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教育游戏培训学习方式。游戏可以成为相当好的教育与培训载体,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计算机网络教学与游戏结合,选择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术语以及与动手实践相关的内容,编写游戏脚本,再由教育技术人员负责把脚本转化成游戏软件,通过校园网或校园FTP向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外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5 校园文化

教育文化对创新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非常关键。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等过程。其中,教育文化或多或少会对个人的培养产生影响。对于高校来说,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关键作用。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学院积极发扬办学传统,走特色办学之路,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确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建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满足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现代生产业发展需要的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摇篮。

笔者在对计算机网络专业2009级本科生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基于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经验,培养积极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创新思维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强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全班80%以上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技能,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教师也通过以上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3 结语

大学教育要想传承久远,就必须实现教学创新。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教育和发展是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充分重视教学创新的建设和实施,积极从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估、教师培训、信息与通信技术及校园文化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结合院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将创新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通过探讨创新教学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实施,我们加强了对创新教学观念的理解,形成了更加完整合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学培养计划。在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创新教学和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上一篇:《坐上火车去拉萨》编辑实战 下一篇: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