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2:课外PK:小清新的下午还是算盘精的账单?

时间:2022-04-24 02:56:39

Round2:课外PK:小清新的下午还是算盘精的账单?

务虚派

躲进小楼成一统——记在厦大鲁迅纪念馆的日子

允许跑题的人生

鲁迅的《自嘲》是早就熟悉的:“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然而真正明白这首诗,是在鲁迅纪念馆做了一年讲解员之后的事。

我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身边同学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的开始在公司兼职早出晚归,有的为考经济学一类实用学科的研究生每天随图书馆开关时间而作息,我只是待在我的朱红色小楼里,看熟了每一件展品,发现了许多个背后的故事,从此以后对鲁迅、对生命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态度——这是我选择在鲁迅纪念馆勤工俭学最美丽的收获。

人人网上经常分享一些“成功学生”的日志,各种数字和荣耀让每一个点击的人羡慕,而他们的辛苦卓绝却让我叹息。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我总觉得,学习的目的并不全都是为了成功,我需要追求一种更为值得的生活。正如鲁迅放弃了医学,正如他多年积淀、37岁才写出第一篇白话小说,正如他在阅读、写作的同时,热爱着收集拓片、绘制土偶……

美丽的生命,从来都是允许“跑题”的。我想,学习中文,就是让我能在这样的年纪,在这个纷扰的世界“躲进小楼”,多明白些东西,暗暗地使自己越来越好、自我圆足,以待积蓄足够的力量来释放光亮。

存在细节中的生命

某次在讲解鲁迅当年住的房间时,有人提出问题:“厕所在哪里呢?他吃饭是要怎么办呢?”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一下子还原了1926年鲁迅在这里的真实生活,而这些历史的真实、人的真实,往往都是被我们忽略的。

我因此特意去重读了《两地书》,在这些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件里,他将自己的生活说得详详细细,就好像她亦在身边。吃饭的问题是这样:“饭是每餐一大碗(方底的碗,等于尖底碗的两碗),但因为此地的菜总是淡而无味(校内的饭菜是不能吃的,我们合雇了一个厨子,每月工钱十元,每人饭菜钱十元,但仍然淡而无味),所以还不免吃点辣椒末,但我还想改良,逐渐停止。”鲁迅的抱怨、面对爱人时对自己身体的督责,在这几句话里鲜活地表现出来。厕所问题更是好笑:“我到邮政代办处的路,大约有八十步,再加八十步,才到便所。天一黑,我就不到那里去了,就在楼下的草地上了事。近几天有几个初来的教员,被迎进在一间冷房里,口干则无水,要小便则需远行,还在‘茫茫若丧家之狗’哩。”这一点比较而来的得意,是那么真实和可爱。

历史中的人物,会在不同时代、因为不同目的而被人“塑造”和抛高,但是这些生命的细节,往往顽固地将他拉回大地、拉回人群,让你开始敢于直视。

给世界培一朵花

有一次去值班,推开第一展厅朱红色的门,竟然发现清晨的一束阳光从高高的小窗射进来,正巧落在鲁迅先生逝世前的那张照片上。他须长覆唇、两颊凹陷、双眼微睁,每次讲解时我看见简直酸酸的想哭,却于这个瞬间在日光下圣洁起来。

我突然开始懂他。懂他“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勇气与担当,懂他“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的为他人的幸福。人活在世界上,总该付出一点什么,告别世界之际,也就不会太过遗憾。

当我为穿着廉价衣衫的农民工人讲解的时候,当我为独自前来的老人讲解的时候,当我为叽叽喳喳的幼儿园小朋友们讲解的时候,我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不光是我的,也是他们的。它是我们一起拥有的,每个人都要做点什么,来增加这个世界的光华,拓宽这个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的指点和解释,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看。每当看到留言册上他们真诚的留言,就觉得每一次讲解都是值得的。

今年春天,校园里的木棉一树树盛开,又一朵朵掉下来。我在夕阳里关闭纪念馆的各扇门时,突然发现角落里那尊鲁迅像前,放满了拾来的木棉花。

务实派

游学中介帮我赚到第一桶金

在理工男纷纷用桃花灿烂的异性缘瓦解着他们“科学怪人”形象的同时,我周围的文科生们也正用实际行动扭转外界对他们“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的偏见。

小赵在北京某大学就读市场营销专业。一次在人人网闲逛的时候,一位外校同学主页上在香港学习和玩乐的片段吸引了小赵的目光。津津有味地看完这些日记和照片后,小赵和同学海聊起来,得知这位同学原来是参加了一个香港实习活动,数千元的费用可在香港生活两周,期间可以去香港各大高校参加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还能进入大型企业实习。听着朋友讲述在异地有趣的见闻、新鲜的经历,言语间颇有些意犹未尽,小赵也有些心动。他也想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是高昂的费用又让他有些犹豫。回到宿舍,他跟室友谈起了人人网上的这段游学故事,哪知室友们也是兴趣颇浓。这时一则小故事突然跃入小赵的脑海。

传说有一座小岛金矿丰富,引得人们竞相前去掘金。而前往小岛的渡口只有一个,人们争先恐后,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怎么样才能率先抢滩?此时却有一个人不去思索这个问题,他放弃了掘金梦,在这个唯一的码头做起租赁船只、卖水和食物的生意。后来他赚的钱竟然比找到金子的人还要多。

接受了两年多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小赵,此时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既然这个活动这么有吸引力,与其花钱参加,何不给想去的同学铺路搭桥,自己当这个“租赁船只”的人?

他立即上网搜集与活动有关的背景资料和主办单位的相关信息,确定活动内容真实可靠。原来这个活动当前知名度并不算高,学校里还没有同学曾经参加过。这让他欣喜万分,这仿佛是发现了一块新油田,大有市场潜力可挖。

准备好材料后,小赵直接找到主办单位,向对方表示了希望担任中介的意愿,他说服主办方相信,他的营销计划,能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主办方也正想方设法提高这个新兴项目的吸引力,对他提出的营销方式很感兴趣,小赵在交流中展示出自信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表达也令对方相信他的参与能带来更多收益,双方一拍即合。几经谈判,主办方最终将给小赵的提成敲定在5%。这样算来,只需成功几笔就能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小赵怀揣着兴奋之情开始了他的中介之路。他发挥自己能言善道、口齿伶俐的优势,先从一些家境富裕的同学开始,力陈这个活动的种种好处,令听者相信这是一个寓学于乐、在游历中实践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有三位同学在他的引导下报了名,小赵顺理成章地做成了第一笔“生意”,这是他大学期间掘到的“第一桶金”。

后来活动反响好得超出小赵的预期。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同学知道可以找小赵报名参加去香港的游学活动。可知道的人多,真正报名的人却寥寥。小赵意识到,单凭自己一张嘴,面对面“推销”,宣传的力度还是有限。首批参加活动的同学回来之后,小赵对他们进行了“回访”,了解到他们普遍感到相当满意,不少同学都颇有收获和心得,他发现,自己再怎么舌灿莲花,也比不上这些同学的亲身经历有说服力,但是,怎么才能广而告之呢?

小赵想到了平时最受同学们关注的校内论坛,加上他是论坛的活跃用户和其中一个版块的版主,具备身份优势。他在论坛上增设了“游学经历”的专题,以论坛币为奖励,鼓励大家分享在外地旅行或实习的收获和感悟。然后又大力游说“旧客户”上网发帖,参加过香港活动的同学也乐得“晒一晒”自己的见闻。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被吸引。小赵的“客户”应接不暇,仅一个学期他就赚回了四位数的生活费。

小赵的故事在经济系、管理系的学生中不是特例。你在经济、金融学的教室举目四顾,会发现文科生并不是埋首典籍的学究,或者只懂得“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或在学校社团里叱咤风云,或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施展才华,又或者用敏锐的观察发现“商机”聚集财富,文科生的舞台在这里一样广阔。

上一篇:夸张 第8期 下一篇:人物形象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