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通络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

时间:2022-04-24 01:29:07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益气通络汤,配合电针治疗6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2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益气通络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作用。

【关题词】益气通络汤;电针;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临床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大大提高,使中风急性期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往往会遗留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后遗症,病程较长。本人根据中医理论,结合20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益气通络汤配合电针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在1990年9月~2010年10月接诊的60例患者,均符合《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证属气虚血瘀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逐、言语不清等症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出血性中风15例,缺血性中风36例;出血伴梗死者9例,伴有高血压者19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者45例,30~50岁之间者15例。

1.2 方法

益气通络汤组成:太子参30g、黄芪90g、川芎12g、当归30g、赤芍20g、桃仁15g、红花15g、桂枝15g、地龙20g、丹参30g、乌虫20g、鸡血藤30g、全虫10g、牛膝18g、甘草10g。临床加减,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者加白附子12g、石菖蒲10g、白僵蚕10g;肢体拘挛者加白芍15g、伸筋草30g;肢体无力者加五加皮20g、川断18g、独活18g;肢体麻木者加木瓜30g;气虚明显者重用太子参、黄芪;头昏目眩者、干哕者加天麻10g、双丁30g、赭石30g。两天一剂,早、晚饭后服用,5付为一个疗程。

体针选穴: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上肢取肩、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言语不清者加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伴口眼歪斜者加地仓、颊车、下关、太阳等穴;尿失禁者加关元、中极、三阴交,交替选穴。接6805电针治疗仪,治疗30min,每天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3天。

例:付振太,男,66岁,于2006年9月8日就诊。患者主诉半个月前早晨起床后,感觉左半身麻木、无力,活动后加重,不能行走,去县中医院做CT检查,提示右侧脑梗塞,住院治疗半月后,病情稳定,转我院就诊。T36.5℃,P84次/min,R20次/min,BP150/90mmHg;患者发育正常,体质较胖,意识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疼,无头疼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象;两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伸舌居中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疼反跳疼及腹肌紧张;脊柱四肢发育正常,左侧上肢肌力III级,下肢肌力II级,左巴氏征(+),左膝腱反射亢进,右侧正常;舌质紫暗,苔白厚,脉细弦。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诊断,中风气虚血瘀型。治疗原则: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方药:益气通络汤加五加皮30g、独活15g、寄生15g,水煎早、晚饭后服用,每日针肩穴、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每天一次交替电针,电疗30min,每天一次,两疗程后家属搀扶着能行走,4疗程后行走如常。

2结果

参照《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临床痊愈:语言和肢体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自理,或正常工作。显效:语言明显恢复,肌力在IV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好转:语言有一定恢复,肌力在III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15例,显效2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以上。

3讨论

中风又称“卒中”,中医学认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中风后遗症多以本虚标实者居多,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故治疗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黄芪、太子参为君药以补气,赤芍、鸡血藤、全虫、红花、丹参为臣药以化瘀,佐以牛膝、地龙、桂枝,走四肢以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君臣有续,佐使有节,共取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扶正祛邪,配合电针,针药共施,使其经络畅通、气血流畅,见恢复肢体功能之效。

上一篇: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医院发展 下一篇: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