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时间:2022-04-24 01:12:46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心归何处

在《诗经・卫风・淇奥》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的意思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做人,需要这样的切磋琢磨,做文不也是如此吗?否则,怎么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境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间“绿”字的用法,可谓妙绝。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这是最著名的一段关于诗歌炼字的佳话。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水间”“只隔”“数重山”从空间上极言两地距离很近。再来看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世人都说“绿”字用得好,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及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致。然而,诗中的“又”字,也值得细细品味。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可是诗人却身归何处呢?

这首诗从表面上来看,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如果我们联系王安石“变法”失败,就能体会出别样的情怀。京口和瓜洲之间,不过横着一条江的距离,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江南的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岸的故乡呢?

诗的第一、二两句,从空间上落笔,写回乡的路并不遥远,而第三句则是从时间上落笔,写出心灵的一种阻隔。在经历了人生起起落落之后,诗人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和深思。

人生看遍,心归何处?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寄情山水间

一首诗,就是一段人生。《元日》,表达了诗人弃旧图新,致力于改革的豪迈之情。《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几番变法失败后,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到了晚年,王安石退居江宁,心绪趋于平静,吟诗学佛,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的绝句。北宋诗人黄庭坚评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这里的荆公,就是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诗的前两句,赞美了湖阴先生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江南地湿,又值初夏多雨之季,青苔便会肆意而生。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了,不正表明经常打扫,使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诗的后两句,从大处落笔,写湖阴先生家周围的环境。你瞧!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我们都知道,“诗言志”。由文及人,诗人的性格、才情、人生观,都可以通过文字一一推知。《书湖阴先生壁》不仅写出了园子主人的高雅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欢愉之情。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上一篇:插图,让阅读更灵动 下一篇:5年不跳槽,这个90后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