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在纠结中前行

时间:2022-04-23 06:09:13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们这些青春勃发的“80后”,穿行在城市高楼丛中的那份豪情:五年左右我们要在这个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也许,在很多城市同伴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对我以及我身边许多从山乡走出的朋友来讲,这的确不是个小事,以至于它竟然成了我们为之竭力奋斗的理想之一。

转眼间毕业三年了。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偶尔会相聚在这座城市某条巷子的烤肉摊旁快意人生,然而当言说起栖身的居所时,却让我们不能不相继感叹起现实的生活压力:“今天某某给我介绍了个女朋友,感觉挺好。可是当听说没有买房后就吹了”;“昨天又搬家了,房东涨房租了,就那几十平米的房子还要几百元一月?”

房子,房子,成了压在我们这群人心头的沉重之山。当年的青春豪情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美好理想与现实生活摩擦的酸涩体味。

经常和一帮同学交流,三年中,大家体会最深的是一种叫做 “飘”的状态。如果你听说某个同学从某某地方辞职去了某某地方,过两天又辞职去了另一个城市,甚至漂洋过海,我们已不再惊讶,因为这好像成了生活的常态。这不沾天不着地的“飘”又根系何处?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是因为房子。

曾被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感动,作为今天的我们,不求广厦,但求一安居小窝,可否?

答曰:目前有点难。

一部《蜗居》曾让许多人感慨。其实,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若在城市有间“蜗居”,亦是美好期望!

每天看新闻,总是与房价有关。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王频出,房价“朝五晚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使二线城市,夸张点说,是一觉醒来一个价,眨巴一下眼睛再睁开,你会怀疑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数字出了问题;当拿着平均不到2000元的月工资,去跟每平米6000多元的房价较劲的时候;我们都失去了判断力,不得不感慨这“疯狂的房子”。

“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又常怀不足之心”,这深刻的人性剖析,在今天的房市得到了最大化的印证。当我们在签名档写下“我想有个窝”、“我的房子在哪儿”的时候,网络上却又有很多人炫耀自己的一大把房产证;当我们为有个小窝而愁肠百结的时候,那数量庞大的一伙炒房者,将房价炒得天怒人怨。

……

今天,我们活在一个据说“除了工资都通胀的”特殊时期,而又以房价为最,据说猛于虎,毒于蛇,可经济学家说这是在合理区间内,于是我们纠结。

我们不想“飘”,可是我们没有那根牵系我们的线,这根线老辈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它就是房子,这根线太贵暂时不能得,于是我们纠结。

……

随着2010的到来,“80后”开始逐渐步入三十这道坎儿,三十而立,立身、立家、立业。

中国人有安土重迁的习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终是那极少的伟丈夫之所为,“不成家无以立业”及至“老婆孩子热炕头”毕竟是世俗常态。今天,基于某种不安全感,无房不以成家似乎也成了理所当然。

从三年前的豪迈到今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承认,我们过早的嫁给了现实,嫁得纠结不已。

纠结之一,买还是不买?

曾想着“租房吧,看你们这帮人把房子炒给谁?”可是房东不停的涨价只涨得人心慌。罢了,即使忍过了房东,忍过了开发商,焉能忍得过经济学家那口中字字如铁的“刚性需求”?甚至更忍不过岳母大人的“硬性指标”。

终归,还是屈服于“刚性需求”。经济学家说消费是一种冲动行为,不能不说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过年的几天和父母出去逛街,被散发卖房传单的小伙子拉去看房,一看竟然就定下了,现在想来,实为草率。就这样,“啃老”之余,再搭上几十年的光阴,就被那方圆几平的空中楼阁抵消了。

纠结结果,买战胜了不买。

纠结之二,喜还是愁?

当几个知心朋友知道后,都说“恭喜”。而我心中,实难言喜,却倍感纠结,更有酸楚。

“房奴”,当你真的当上了房奴,你才会体会到,这个词真的不是一般的沉重。当你每个月将自己微薄的收入交给房贷,你的生活开支压缩到最小,生活的确倍感拮据。你得将自己梦想的旅游计划取消掉,你会尽量减少和朋友的聚会,缩小开支,朋友们也都很理解,一起吃饭时不再让我付钱,理解万岁。一切为了房子。

可话又说回来,每个月将那一把票子存进存款机,哗啦啦的声音之后,一张薄薄的存条出来,意味着你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点点,跑长跑的人会把距离化成很多段,这样会轻松一些,我想,跑完这漫长的距离之后,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心里头也有些甜蜜。

纠结没有结果,喜忧参半。

纠结之三,“啃老”可耻吗?

关于啃老,批评者有之,亦不乏理解者。总之,我“啃老”了,说实在的,我心里很惭愧。父母说买房是大事,应该支持的。话虽如此,终觉惭愧。后来父母又开导说,儿女安稳是父母最大的心愿,“飘”着终归让父母揪心。哎,中国才有这么好的父母,我们唯有奋斗,方能慰父母之所愿。

纠结之四,房子买贵了还是便宜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对头。听别人讨论房价,心里头不免掂量再三,不免纠结,后来心一横,不再想,贵了还是便宜了都不能改变了,何必再去想,徒添烦恼。再说,无论房价是涨是跌,赔了还是赚了,都与我们无关,因为房子对我来说,是用来栖身的,而不是投资。而对于更多祈求栖身者来说,多么希望房价永远都是平的!

纠结之五,房子的质量咋就那么让人揪心呢?

有报道说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30年?我似乎听到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房奴”心碎的声音,为奴数十载,换得30年的可堪使用的房子,怎一个“痛”字了得。后来有专家出来辟谣,说这个报道其实是失实的,心略宽,但现在的开发商建筑质量良莠不齐,工程质量的确不能让人省心,只能祈祷自己运气好一点。

……

不知不觉间,距离冲动买房过去几个月了。这几个月间,身边的朋友们陆续又有好几个买了房。偶尔相聚,他们说的,好像谈房贷之累者较少,听他们谈如何装修啊,装修完了结婚啊之类的,渐渐的,我们都考虑到了筑造自己的家。欢笑之间,突然感到,生活原来还是这样美好的。

说起家,就突然特别想家,想起老相册里爸爸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样子,想到他现在爬满皱纹的脸和花白的头发,想起妈妈讲爸爸:8岁死了妈,十几岁初中毕业参加三线建设还受过重伤,24岁开始当民办教师辗转在那些总是一个人的学校,家里失火房子全烧掉白手起家盖起房子,36年三尺讲台的坚持……我的高考作文写我爸30年的孤独坚持,似乎得了满分,算是对他的一个奖赏吧。爸爸的很多同龄人去煤矿成了煤老板,一夜暴富,他或许有过很多的纠结吧。

原来,所谓纠结,只是一个过程。我们的父辈当年进城的,还不是白手起家辛苦打拼才有了今日的所获;待在农村的,用自己面朝黄土的艰辛、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的爱给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除了继承他们的拼搏精神为我们自己也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报答呢?

“80后”,关于买房的纠结,只是一个“时代病”,我们的父母也曾在他们的那个时代有过他们的纠结。随着我们的成熟,买房只是生活中一个充满奋斗韵律的词语,生活的图画本还有大段的文字需要去书写。

放下纠结,我们向前!我们依然可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上一篇:企业文化的力量 下一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