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

时间:2022-04-23 07:18:06

浅议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

【摘 要】研究、制定并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语翻译标准是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知识,开展国际合作,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根据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总结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原则,并加以简要介绍。

【关键词】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语翻译;规范化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人们为了交流的需要,就开始给事物订名,并注意名称的统一,这可以看作是名词术语的最早出现。医药卫生对人类自身关系最大,因而医药学的名词术语也出现较早。在我国,很早以前中医药名词术语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中医药对许多疾病有确切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形成了近年来的世界“中医热”。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文字的障碍等原因,中医药名词术语的翻译非常不规范、不标准,几乎每个名词术语都有多种译法,阻碍了中医国际传播和应用,影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很有必要对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进行规范化工作。根据中医药名词术语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翻译原则,可以总结出以下英译规范原则。

1 对应性

就这点而言,所选英文术语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医术语内涵,也就是中医概念与相应的西医概念在语义上完全对应。一些疾病名词,不管如何称呼,它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中西医在疾病名称方面,有很多完全对应的情况。例如,感冒cold,梅毒syphilis。另外,在治疗方法上,中西医也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所以这方面词语完全对应的情况也比较常见。例如,放血bloodletting,止血stopping bleeding,止痛stopping pain。

2 系统性

术语是概念的指称,这点强调保证中医学科概念体系的完整性。中医理论自成体系,在翻译的时候,除了照顾中西医术语的对应关系,还要照顾要中医学术体系本身的系统性,相同系列的概念术语翻译应该注意其系统性。例如,可以按照这种原则进行外科术语“瘤”及其下位概念术语的英译。瘤tumor,气瘤qi tumor,血瘤blood tumor,肉瘤fleshy tumor,筋瘤sinew tumor,骨瘤bone tumor,脂瘤fatty tumor。

3 简洁性

中医用语的突出特点是简明扼要,译名也应保持这一特点。译名不是辞典释义,用词不能太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译名的信息密度。

早期很多词典采用解释性翻译,以帮助英文读者理解中医术语的内涵,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现在,中医走出国门已久,中医药在国外广为传播,国外的中医学校众多,国内的医生访问外流,外国人学成归国,英文中医著作大量出版,这些因素使得国外对于中医知之不少,术语英译已经进入崭新的阶段。属于典型的辞典解释性翻译的意译法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因为它使得运载信息的原语被分解为多个译语词,致使译语词的信息密度大为降低。要使介于自然与人文学科的中医术语的翻译逐渐由繁复向简约过渡,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直译法。另外,在不影响译名准确性前提下,利用名词修饰名词的语法现象,减少“of”的使用。例如,肝肾阴虚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事实上,根据简介性原则,此译名更好的英译为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4 回译性

“回译性”指的是英译的中医名词术语在结构上应与中文形式相近,这样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就能较好地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国外的语言学家认为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中应该以源语言文本为导向,字对字直译可以反映中医药原貌。确实,具有回译性的译语能较为准确地再现原文所含信息,减少翻译过程中对信息的损益程度。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而中医又纯属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强调译语的回译性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并保持其固有特色。

随着国外对中医药的了解加深,面对中医药国际双向交流的需要,回译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以上文提到的例子,肝肾阴虚“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以回译性原则,译名结构在形式上与中文一致或相近,更好的译名为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5 约定性

早期,很多中医术语的英译直接借用西医名词,并不符合中医原意。但是,根据约定俗成,一些目前已通用的译名,虽然与规范性原则不完全符合,仍可考虑采用。像经络及经脉的经翻译为meridian,这是随着WHO1981年的针灸国际标准推广的名词。学术上,国内学者及部分国外学者都认为更早的channel, 更符合中医对经络的描述。但是,meridian已经广为应用,约定俗成。因此,在各个标准基本将其作为第一标准,一些将channel作为许用词。

6 民族性

虽然可以借用西医语言翻译中医用语,但这种借用是有一定限度和标准的。

事实上中医语言中只有一部分在西医语言中能找到对应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找不到的。因此,在这部分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上就应体现民族性原则。

中医学有其自身特殊的认识体系,在思想原则、概念范畴等方面都有自身独到的规定性。特别在文化特征而言,中医学还只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体系,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定名时,要充分考虑我国文化特色和中医药名词术语特征,翻译是尽量保留中医文化特色。最能体现民族性原则的是一些人名、书名、部分基础名词的英译,一般采用的是音译法,这些专有名词采用拉丁化拼音作为第一标准。人名音译格式:姓+空格+名,如张仲景Zhang Zhong-jing,皇甫谧Huangfu Mi。书名选用公式:拉丁化汉语拼音+英译书名。例如,《黄帝内经》Huang Di Nei Jing; Inner Canon of Huangdi。《仲景全书》Zhong Jing Quan Shu; [Zhang] Zhongjing’s Complete Book。基础名词:气qi、阴yin、阳yang、脏zang-organ、腑fu-organ。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中医翻译兴起时间尚短,很多术语英译仍然在争论中。为了更好地既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又较为准确地传达中医药原意,中医药术语英译规范化工作迫在眉睫,需要中医界、语言翻译界、中医翻译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杜,1993:49-50.

[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

[3]朱建平.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的历史[J].科技术语研究,2001(02).

[4]朱建平,洪梅.中医病名英译规范策略[J].中国科学术语,2008(02).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教改实践 下一篇:虚拟社会场域视角下互联网的社会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