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现象

时间:2022-04-23 04:36:17

【摘 要】不平衡双语者英语水平对汉语口语的反迁移影响,使双语者在用汉语交流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偏离语言规范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双语者对于语言文化的认同性和语言竞争模式引起。

【关键词】双语者;口语;反迁移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6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英语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出国留学人员、跨国企业工作人员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地增长,使用中英双语的宽式双语者越来越多。这些双语者在生活中的显性表现是口语中汉英语码的频繁转换。很多人认为这是双语者对自己英语水平的炫耀,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口语中汉英语码地转换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英语对汉语口语的反迁移现象。

迁移现象是二语习得中经常被讨论的话题。但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母语对于目标语的正负迁移影响。很少人想到目标语对母语水平的“反摄干扰”,也叫“反向迁移”。文章主要从英语对汉语口语具体在哪些方面有所干扰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讨论,以期为“假洋鬼子”正名。

一、英语对汉语口语反迁移影响的具体方面

文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曾在英语国家学习生活过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分别在英语国家生活了1到3年不等。出国前英语水平已达到英语专业八级的水平,但是还不能算是平衡的双语者,其母语的文化流利性优于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跟这些研究对象交流,所获得的语料也来自日常对话。英语对汉语口语的反迁移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语音套用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多数留学生回国后会出现英汉两种语言音素掺杂成一个音节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当想表达因果关系这个概念时,头脑中会同时出现英语单词“so”和汉语“所以”。又由于英语单词“so”与“所”字发音相似,经常会把英语辅音/s/的发音方法套用在汉字“所”的韵母/s/上。类似的情况还会出现在如“这”与“the”,“说”与“say”这些发音具有相似性的单词上。

(二)词汇替代

词汇替代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受英语影响最为明显的现象。双语者在用汉语进行交流时,会夹杂使用一些英语单词或词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其一为,长时间使用英语思考而形成的思维惯性;其二为,不同的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概念不是完全对等,有的概念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单词表达,这时双语者就得借用英语词汇。

(三)语法混用

双语者的口语往往在大体上有一个汉语的框架,但会加入某些英语的语法特征,如更多地使用主语和系词,使得句子呈现出完整的SVO结构,汉语中的非谓谓语句由主语直接加形容词组成,但是受英语句型“主语+系动词+表语”的影响,双语者习惯在用汉语非谓谓语句时加上“是”这个与英语系动词具有部分语法特征的单词;更多地使用代词,汉语中可以不用人称代词时一般不用,在主语,宾语前和限定语位置的前指代词经常省略,相关的语义及语用关系听者可以通过语境来理解,而英语则不能省略;双语者倾向于使用长修饰语,英语的名词词组之后可有较长的修饰语,以定语从句的形式最为常见,而汉语推崇简练的风格,且其定语从句一般位于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前。于是双语者经常把名词前的简短修饰语扩展延伸为数个词组或分词修饰语,加在中心词前。

二、产生反迁移的原因

Bates&MacWhinney(1982)曾提出语言竞争模式。他们认为,人类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的容量上具有局限性,只能运用有限的标识。当说话人具备一种以上标识体系时,不同标识体系会相互竞争,以占据有限的加工容量。反映在双语现象中,当两种语言同时被使用时定会产生竞争,而诱发竞争的条件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社会环境,研究对象的语言背景,谈话话题等。

边永卫,高一虹(2006)曾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阶段分为工具性双语认同,削减性双语认同,附加性双语认同和生产性双语认同四个阶段。工具性双语认同指的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为考试、升学等呈现成绩动机。削减性双语认同指的是学习者在接触英语文化有了一定深度之后,体验到英语与母语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母语文化认同遭遇了新的文化认同的挑战,可能出现削减性认同,英语水平上升的同时,母语水平下降。附加性双语认同指的是学习者将自己设定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并据此采用不同的文化身份。生产性双语认同指的是学习者随着对英语规律性认识程度的加深,对汉语的领悟能力有所提高,两种语言都有共同的发展。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多数对英语具有工具性认同,它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是升学、考试、出国的必备。当留学生来到英语国家后,一开始,对于陌生环境的不熟悉,生活中突出的留学生身份使得附加性双语认同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融入进了英语国家的生活中, 留学生英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同自己同胞交流时,会出现词不达意,英汉语法混用等偏离语言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因人而异会持续到留学生回国半年到一年后;经过回国后对汉语的再认识,这时留学生对英汉双语会呈生产性认同,两种语言共同发展。

三、结语

留学生回国后,两种语言都被激活,竞争模式即被开启。双语者要同时流畅地加工截然分开的两种语言体系需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往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找捷径,而捷径之一是将一种语言的行为策略迁移到另一种语言中。

参考文献:

[1]Bates.E.& B.MacWhinne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grammar[M].New York:CUP,1982.

[2]熊淑慧.一个中英文双语者的自我身份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4).

[3]杨文慧.正负语用迁移与外语语用效应问题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上一篇:浅谈安岳石刻 下一篇:柏拉图的载体与亚里士多德的纯质料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