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教师的人格美

时间:2022-04-23 02:50:03

简论教师的人格美

教师人格是高素质教师的灵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断言:“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高品位的教师人格极具审美价值,他们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无处不在,其言行、思维方式等等都会久远地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观念、行为,甚至是人生道路的选择。

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

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其他要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教师光明磊落的情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对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作为“人师”,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理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德育主导因素,使其能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体可感的道德规范去校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并从中提升原有的道德信念。如果教师是自身缺乏道德人格的“经师”,只是以空洞无力的道德说教,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行为,那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对灵魂作自我审视和自我反省的欲望和动力,更不会主动去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做自我调节,甚至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激励作用。教师高尚的理想精神、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鼓舞学生积极向上、发奋进取的强烈召唤。学生受教师人格魅力的深深激励,转化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长葆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奋进状态,从而形成外在行为与心灵渴求合二为一的深沉而持久的“内部学习”。教师的理想精神和敬业态度对学生灵魂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课本教材更富有魅力。

再次,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情感化具有陶冶功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养。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教师的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应,并自愿接受约束,自觉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第四,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意义。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应当公正、宽厚、仁爱,以博大无私的胸怀去关心、理解、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这种热爱、关心和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架在师生心中的桥梁。所有的真爱都基于一份尊重,师生之间形成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主动去适应各种变化、挑战、竞争、挫折和失败,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从而形成健康美好的人格。

总之,教师人格体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文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教育价值,并对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主动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教师人格美的内涵要素

德、才、学、识是构成教师人格的基本要素。教师的人格美,主要体现于美德、广才、博学、卓识、善教、达观等方面。

教师人格是一种智慧人格,具有超群的智慧、理性的自觉。教育活动是一种运用教师的智慧来培养学生智慧的活动,教师通过智慧育人教给学生终身受用 的生存智慧、学习智慧和创新智慧。教师人格作为智慧人格,具有博学、理性和创新等特质。博学指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具有预见性,才能满足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烈、想象丰富、渴望探索的学生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赖。理性是以正确运用智力为特征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创新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教学是创造性劳动,教师只有不墨守成规,不囿于旧说,勇于探索,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才会有创造性的发现。

教师人格是一种道德人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道德人格也就是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它是反映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上的教师的自我道德要求,是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师的主动性和倾力的工作奉献,是建立在教师内部道德环境上的对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表现。在思想上是无私的,在容量上是无限的,在情感上是无保留的,在教育要求上是无终点的。归结起来就是使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是使学生能够受到教育,或者说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教育,最充分地得到发展。一 个具有道德人格魅力的教师,总能使学生乐意亲近。并视为楷模,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具有暗示性、自我教育性、潜移默化性,它如风行水上,了无痕迹;又似春雨入夜,润物无声,学生在教师人格的唤醒、鼓舞、激励下,能逐步确立基本的道德观念与理想、信念、情操等,能在努力实现求真、向善、爱美的意向的同时,表现出智慧的进发、道德的判断和审美的追求。

教师人格是一种情感意志人格,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绪反映和态度、过人的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坚韧性。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能量。”教师的情感意志人格集合了教学的兴趣、庄重的态度、崇高的理想、待人的热情与坚强的意志等要件,把它们用在教育上,就会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情是教育的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师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师生感情。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怀,教师只有把爱化为涓涓暖流,流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才会产生良好的师生情感,调动其积极性。在一定的场合,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产生巨大的 “现场效应”,有时甚至还可以改变某个学生的人生。

教师人格是一种审美人格.具有对美的事物的敏锐的感悟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最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 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引路人和智慧的开拓者,同时也作为审美对象站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的审美人格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审美人格有时像涓涓的溪水,有时像澎湃的海浪,有时像静穆的山林,有时像火红的朝霞,绚烂多彩,瑰丽多姿。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愉快地胜任繁重而艰辛的教学工作,才能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快乐。美的传授与美的内容相谐,美的情感与美的姿态相呼应,产生美的效果:亲切、感人、清新、舒适。学生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激发,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与升华。

教师人格美的陶养构建

为师者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完美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以人格塑造人格。为此,教育者必须要确立三个意识:

1.修身意识。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播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充满阳光。“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正人者必先正己,一个不能自我化解心理问题,不善于自我保健和调节的教师。又怎能进行自我修养辅导,教学生自我心理训练呢?为教者要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的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宽广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崇高的人格,从而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民主意识。教师不应是教育的主宰,不能再以教育权威自居,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动辄就以命令、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教育的方式,极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教育之大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热爱学生,教育是用爱心赢得爱心,用真诚换得真诚的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是通过教师高尚、积极、健康的情感介入来增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激励、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发展、开发心理潜能的过程。因此,要培养一代人格高尚、素质全面的跨世纪人才,教师必须要有民主意识,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3.学习意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迭周期越来越短,未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更快。所以,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理论,用最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心理医生”的角色,才能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学习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作为教育者,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示范性,本身就是学生身边一部极具说服力的“教科书”。教师强烈的进取意识、良好的学习心态、顽强的学习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朝着更远、更高的目标迈进。

教师人格美的塑造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构建需要内外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能够“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这是理想的教学境界,也是每一位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高校教师在培养人与人才中的作用浅析 下一篇:从后现代教育观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