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转变

时间:2022-04-22 11:03:01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的是要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其人格,开发其潜能。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在新一轮课改浪潮中,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的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一味认真听讲、机械回答问题、认真记好课堂笔记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将改变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二、自身角色的转变――由课堂中的“演员”转变为“导演”。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往往教师充当的是演员的角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一味要求学生适应单一的教师,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由课堂中的“演员”的的角色向“导演”的角色转变。我认为,转变角色最关键是把课堂让出来。一堂课45分钟,教师精讲――只讲15至20分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只能讲重点难点,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学、讨论、辨论、练习等。教师只能帮助学生思考,不能越俎代疱。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难点重点由教师讲,其他可由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教师要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师生互动,这样课堂就会有生机,有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迎接挑战。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彻底改变,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要使学生自己首先知道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成立起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由关注学生的分数转变为多元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把教材教得如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评价学生学得如何,只是简单到看看分数。而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看课堂教学教师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充分发展、长期发展,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这是评价思想政治课成败与优劣的一个总要求。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看课堂教学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上一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下一篇:立足创新,在课改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