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奋力转型 再创产业新机

时间:2022-04-22 09:55:16

接班奋力转型 再创产业新机

国展茗茶位于桃园龙潭高平村牛栏河畔,尹家历代祖先在此种茶超过半世纪,并于15年前逐渐转型有机耕作,2010年成功转型为有机茶园,目前小茶园展现出一级+二级+三级的六级产业经济体,幕后推手就是第二代接班人――尹国士。

坚持生产无毒有机茶产品

尹家从1979年即投入小型制茶业,父亲尹荣藏以及母亲尹罗绸妹是国展茗茶的创始者,至今已拥有耕作茶园一甲子与制茶近40年的丰富经验。家中虽然从事种茶与制茶行业,但尹国土并非一开始就决定承接家业,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年薪百万的科技人,“有一次看着父亲无法发动耕耘机上的马达,让我认识到:‘父亲老了,自己该回家帮忙了。’”尤其每次返乡,尹国土看着许多农民宁愿领取台湾当局的休耕补助也不再继续种茶,龙潭茶产业逐渐落没、凋零,他唏嘘不已,毅然返乡投入茶产业。

“最先遭遇到的难题则是制茶已经被视为夕阳产业,如何在艰困的环境中,找到自家茶园的定位与出路,是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所幸母亲在10多年前就开始投入有机耕作,参加农改场开办的有机产销班课程,生产无毒安心健康无负担的茶叶,思想符合时代趋势潮流,尹国士决定以“有机茶产品”作为从事茶产业的宗旨。

“要做有机事业就得从‘生产履历’开始着手。”因此尹国士开始每天用电脑记录施肥、浇水、喷药的进度,这对传统茶农来说可能是一大挑战,但对他来说,却是稀松平常。由于之前在科技产业的工作要求就是每个步骤部必须详细记录,才能精密掌控质量,尹国土也成功将科技产业的经验转换运用在种茶上。

“转型的过程相当辛苦!”尹国土说,有机生产需要过度期(3年转型期),除了水、土、茶叶需要使用无毒、无化学肥料的种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养”环境生态,而且会有3至5年的低经济效益。举例来说原本三分地应该可以收成1200公斤到1800公斤的茶叶,但开始在进行有机种植的第一年时却只采收了300公斤,“其他的全让虫给吃了!”

经过4年的努力,尹国土终于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履历,并且开始进入有机认证的申请程序,之后生产的茶叶也可以正式称为“有机茶”。从事有机种植到现在,土地也已经开始达到平衡状态,每年有将近1000公斤的产量。

合作推广龙潭茶知名度

“但是,要如何将产品营销出去呢?”在成功转型成为有机茶园之后,尹国士又面临到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在金融不景气低迷的时代,消费者荷包紧缩,再加上有机产品价位较高,让他陷入求售无门的困境。因此,尹国士想到可以从两个渠道来拓展市场,“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容许单打独斗,必须打团体战。”因此他组织县内有机生产农户组成“桃园县有机协会”,提供大众最安全的健康食材,共享资源及技术交流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并跟着协会一起参与大大小小的展售会、市集,一步一脚印拓展国展茗茶的品牌。

另方面,尹国士发现消费者对有机茶的认知与认同,仍须大力推广普及因此在自家茶园里设计了“制茶DIY体验”,依据茶的种类规划了一日与两日体验行程,从采1公斤茶菁开始到包装成品带回家,红茶及绿茶一天可完成,每人950元起;包种与乌龙则要两天一夜,没得睡还要给老板2000元。尹国土说,制茶的过程相当辛苦,从炒菁、揉捻、初干、干燥等过程,都必须花时间,但也就是藉由这样的体验过程,才能让消费者了解种茶及制茶的艰辛。通过合作与创新的营销手法,让国展茗茶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名气。

这几年有机茶的价位逐年上涨,加上“东方美人”的名号传到中国后,终于让国展有机茶闯出自己的定位与价值。虽然市场反应已经相当热烈,但是尹国土仍然秉持踏实稳健的步伐,继续稳定客户群、持续开发通路商,订定合理价格迈向国际化,“我始终相信,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旺盛的企图心及大量行动力,并持之以恒认真学习,一定可以成功。”

上一篇:李嘉成读书求『静 下一篇:论提高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