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法律关系研究

时间:2022-04-22 09:30:09

网上银行法律关系研究

摘要:该文对网上银行交易中所形成的银行、客户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免责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规范网上银行业务,保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上银行;权利与义务;免责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7-2026-02

Study on Law Relation of E-bank

WANG Guo-cun

(Department of Law & politics,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Study on right and duty relation bewteen bank and customer, from legal responsibility, have practical or immediate significance on norming e-bank business, protecting custome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 words: e-bank; right and duty; exempt from legal responsibility

1 引言

网上银行交易关系的主体是银行及其客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有的国家在一些专门立法中是针对特别的客户来规定,如美国于1978年制定的以保护消费者为主要目的的《联邦电子资金移动法》(联邦EFT法)就规定:该法的保护对象――“消费者”是指个人,而法人不包括在保护对象之列。我国的有关立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消费者的范围进行限定。

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都可归结为合同关系。这里的合同关系有其独特之处:其一,合同的形成是无纸化的过程,即当事人之间通常不需要纸化的要约与承诺形式;其二,当事人之间交易契约形成往往以一定的“预先交流”为前提,因为银行通常要求客户履行一定的申请手续或要求客户预先授权;其三,要约与承诺生效的瞬时性,即客户向银行发出的指令及银行接受指令并按指令行事都可能在瞬间完成,客户很难撤回自己的指令;其四,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较强的恒定性和明确性,因为客户在与银行确立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就已经大致明确,具体交易中的权利与义务有许多类似之处;其五,在交易关系中,银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银行掌握交易规则的制订权、控制了交易设施及交易的有关信息等。

2 银行的权利与义务

以电子工具为交易基础的银行业务中,银行的义务主要是根据客户的指令要求完成一定的行为如划拨一定的资金,代为收费等。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较,网上银行业务中银行对客户的义务的特殊之处有:第一,交易义务之外的附随义务,即银行履行客户指令要求时,必须使用了交易上合理的安全手段(例如,采用了合适的密码技术来确认等);第二,义务的时限性,由于网上银行交易的速度极为快捷,为使风险分配合理,银行对接受指令前的风险不承担义务;第三,义务履行不当的责任限制,如果银行延误资金的入账给客户带来损失,赔偿的范围限于资金移动费用、因不恰当处理发生的附加费用以及利息,对于损失产生的结果不负赔偿责任(即结果损害除外);第四,对无权限交易的责任限制,即如果银行对支付指令的确认已经使用了交易上合理的安全手段,则该无权限交易由客户负责;第五,预先声明的义务,银行对于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客户的责任、交易工具丢失的责任、错误的纠正的程序、交易记录的领取方法、交易工具失灵时的对策、电子货币可否兑现、采用的安全技术、交易条件变更的通知等均应作出预先声明。第六、网上银行业务中的电文数据真实性的维护义务。银行有义务谨慎保护好记录交易信息的电文数据,因为银行在电子化交易中对数据电文的占有,起着主导作用;对有关服务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整体负有管理责任。而且它直接占有着有关交易的各种重要电子化信息,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的网上银行业务的服务提供者仅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法律更有必要要求银行维护好有关数据电文的真实性。这不仅对未来发生的纠纷之解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监管机构、税务机关、审计机关的执法也是极为必要的。这一点在《电子签名法》中已得到体现。银行的权利则主要表现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3 客户的权利与义务

对客户而言,其权利主要是要求银行按其指令及事先约定的要求提供服务,并可因银行过错而遭受损失时向银行追偿。客户除有义务向银行交纳一定的服务费用外,还有以下义务:第一,电子资金移动工具遗失或被盗以后的及时通知义务;第二,保护和控制好电子交易所需的密钥,如果密钥已被披露,应及时地通知有关当事人;第三,谨慎地按照交易规则向银行发出交易指令。

网上银行业务中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委托关系基础上的合同关系,当然受合同法、法的规范,尤其是在当前有关电子交易立法缺失的情况下,更应以传统民商法为基础,首先完善传统法意义上的授权,如在客户开户时设计标准条款,将授权银行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作为开户条件,经客户选择签署后,即成立客户对银行的基础授权。通过吸收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篇“安全程序”的概念,解决网银中欺诈风险承担问题。在拟订网上银行合同时,与客户约定认证机构,共同确立一种技术先进、合理的安全程序,约定凡通过认证的支付命令即视同客户的真实授权,除非有相反的证明,客户应对该支付命令的结果承担责任,并具体约定银行在多大的范围内有强制执行该支付命令的权利。

4 免责问题

网上银行业务合同多由银行统一拟制标准文本,因此将涉及到“格式条款”的法律效力问题,特别是银行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合同中最常使用的“免责条款”与“不可抗力条款”。通常称为霸王条款。《电子签名法》出台的初衷就是要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法律问题,但与国外相关立法比较,该法规没有对电子合同的格式作出规定,特别是没有对电子签名的认证程序以及认证机构与受认证方的合同作出明确规定,这可能导致未来相关侵权行为和消费投诉的大量出现,甚至可能又是一种霸王条款。

为了尽量避免大量投诉和纠纷的出现,银行在拟制此类条款时,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是:第一,对不可抗力事件的约定应尽可能明确、具体,避免过于笼统。在传统交易合同中,不可抗力多指自然灾害、战争 、政府禁止行为等事件。但在网上银行业务这样的新型服务模式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供电系统停电、通讯系统故障、全球性网络共同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再如银行计算机系统遭到网络黑客的袭击,致使银行无法完成客户的指令时,是否可以视作不可抗力?一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方面能够证明在自身系统方面采取了应尽的防范义务,仍然被网络黑客袭击,是可以视为发生了不可抗力。因此,在网上银行服务协议里,可以将上述情况以及类似事件明确列入“不可抗力”事件。协议中未明确不可抗力事件范围的弊端在于:一旦某些事件发生,各方当事人可能对“不可抗力”词义的解释产生纠纷,而根据《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在司法或仲裁裁决时将采用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方即银行的解释。第二,免责条款应避免绝对化,如网上银行服务协议中常约定:遇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归因于银行方面的情况,银行如未执行或未成功执行客户的指令,可以免责。这样的条款的瑕疵在于:一方面,按照我国《合同法》,在发生不可抗力时,不能履约的一方并不一定能够全部地免除履约责任,需要根据不可抗力的实际影响 ,在受影响的实际范围内免除责任。另一方面,根据《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这样的条款还可能会因格式条款的制定者减轻了自己的责任、加重了对方责任而在法律上归于无效。

“其他不可归因于银行方面的情况”也是一个经常被网上银行业务合同引用的说法,尽管其含义一直未有定论,但笔者以为,银行方在使用这一说法为执行错误寻求免责时,至少应遵循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银行提供的系统(指银行提供的用于操作网银业务的交易平台)本身不存在程序缺陷;二是已提供检测、纠正或避免错误的合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楚. 电子商务法初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2] 韩良, 景鸿, 吴肖. 网络银行与现行法律的变革[N]. 法制日报.

[3] 王非, 宋学军.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N]. 中国投资, 1999.

上一篇:一种新型数控调光开关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土壤含水量检测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