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教学感悟

时间:2022-04-22 08:22:56

小学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教学感悟

摘 要:音乐欣赏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感悟的自发兴趣,以此来更深入地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这需要教师去引导,使用自主与开放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兴趣;想象;感受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感受、欣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包含在音乐中的美以及其丰富的感情,被它的真、善、美的境界所吸引、陶醉,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对于他们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种培养,也是他们终身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生活的一个良好途径。

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对我或者大部分音乐教师来讲,似乎是最好上又仿佛是最难驾驭好的课,它到底应该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目前的欣赏课形式上,我们多以听老师讲解、随后播放音乐,然后谈谈感受这样的三部曲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再或者以先完整听,然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作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其实我们也知道这显然是与让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差甚远的,与此同时,孩子们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也无法提高。我们需要行动,来改变这些固有的模式。

我觉得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被他们接受?如何才能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或许思考明白这些问题,对于固有的模式我们能豁然开朗!

兴趣是任何学习都需要的基本动力,那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动力。

培养欣赏课的兴趣,需要我们结合音乐,多给孩子们提供表现的机会。例如我们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情境的体会,一定比直接让学生听这首歌更能感受音乐背后所反映的穷苦时代的小幸福,所以我会请一些孩子先来表演一个小品,有人是月亮,有人是谷堆,有人是莲花,有人是妈妈,可以的话为他们准备一些道具,更贴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剩下的孩子想象自己是晚风,表演小品时的背景音乐我就用这首歌曲的伴奏,“晚风”们轻轻地、慢慢地随着音乐飘动,一切都营造得很贴切。如果用PPT添加一些背景,我想那就真是身临其境了。

通过这一场表演,孩子们应该对当时的苦难生活有所了解和感受。这时候,赶紧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会这样问他们,如果你是作曲家,对于刚才我们所表演的这个场景,你会谱一曲怎样的音乐来描绘呢。它的情绪如何?速度如何?往往他们会在这时跃跃欲试,谁不想当一回作曲家呢?同时他们已经通过身临其境,有满腹感受需要表达呢!

培养欣赏的兴趣,课堂上的小技巧需要我们不吝啬各种悉心的准备,但同时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依然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例,我们完全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布置一些课后的作业,例如去搜集一些这首歌的不同演唱形式,或者去搜集一些这首歌曲的舞蹈作品以及不同的表演形式,这样的小作业完全能够起到延伸知识的效果,能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当然,兴趣就自然而来了。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富于想象的年龄段。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们的孩子因为经历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感受自然也有差别。因而我们应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敞开心扉,例如,在欣赏完音乐以后,我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力给乐曲起名字。有些孩子可能说得很到位,当然也有孩子说出了与你内心希望的截然相反、格格不入的答案,这时候,千万不要沮丧地就令他们坐下了,记住,兴趣的培养条件之一是:我们的肯定。既然他们已经展开了想象,这就已是难能可贵的,而我们需要的是引导和靠近,我不排斥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有无数种答案,那些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是兴趣的种子。

还是再强调一次:培养欣赏课的兴趣,课堂上的小技巧需要我们不吝啬各种悉心的准备,我们既已是音乐艺术的传递使者,有心才有得道,让我们共勉。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中心小学)

上一篇:创造性美工课程设置与指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 下一篇:《一分钟》教学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