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2 06:46:19

[摘要]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片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片观察组(80例)与单用美托洛尔片对照组(79例)。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快速型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072-02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 combinated with Metprolol on Rapid Arrhythmia

WU Ya-feng 1,LI Qing-hai1, LI Qing-yu2,SHI Hai-xia3

(1.Henan University of TCM: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8,China;2. Affiliated Anyang Hospital, Anyang 455000, China; 3.The Graduate Student,2005,Henan University of TCM,Zhengzhou 4500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SYC) combinated with Metprolol Tablet on Rapid Arrhythmia. Methods: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Treatment group(80 cases) treated by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 combinated with Metprolol Tablet and control group(79 cases) treated by Metprolol Tablet.Results: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in improving TCM syndromes was markedly higher in SYC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0.0% vs 75.9%(P

[Key words]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 Metprolol; Rapid Arrhythmia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病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病变发病率明显上升,而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也随之增加。我们2005年3月~2007年9月应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与单用美托洛尔片治疗79例比较,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包括以下内容:①参照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有关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1];②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 10 版制定[2];③心悸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及临床症状、体征分析记分方法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发《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

1.2 纳入标准

包括以下内容: ①符合早搏心电图的诊断标准;②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冠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后、心肌炎、心肌病早搏、功能性早搏;③符合中医心悸诊断,辨证为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④年龄在18~75岁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包括以下内容:①年龄在18岁以下,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有室上速、房扑、房颤、室速、室扑、室颤者;②贫血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病因不明导致的室性早搏;③合并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心功能Ⅳ级者;④精神病患者,大量饮酒、吸烟者;⑤服用与治疗心律失常有关的中药2周以内,西药5个半衰期以内者。

1.4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7年9月,选择门诊和住院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9例,其中,男84例、女75例,年龄18~75岁,平均(53.45±12.67)岁。快速心律失常病为器质性心脏病99例(包括冠心病60例,高心病22例,心肌炎13例,心肌病4例),非器质性心脏病60例。心律失常类型为室上性(不包括窦性)96例,室性6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7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及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丹参、赤芍、蛰虫、甘松、龙骨、黄连等组成。每粒0.4 g,含生药1.53 g,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3005),4粒/次,3次/d。美托洛尔片,25 mg/次,2次/d;对照组单用美托洛尔片25 m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对患者临床症状(心悸、胸闷、头昏、乏力、失眠等)、常规12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药物副作用进行监测并记录,治疗结束后对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1.7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有关内容制定。显效: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电图检查按Lown Woff分级,降2级;有效:原有症状减轻,心电图检查按Lown Woff分级,降1级;无效:原有症状无好转,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无变化或增多。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Z=-2.331,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优于单用美托洛尔对照组。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Z=-2.267, 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优于单用美托洛尔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头昏,恶心,心律减慢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肌电生理紊乱的结果,可因遗传因素使细胞膜离子泵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或因缺血低氧等使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导致依赖能量的离子泵功能障碍,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浓度、流动也发生改变,导致心电生理上表现为心肌细胞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改变,从而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心律失常[4]。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是通过药物、消融、电刺激等因素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特性,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正因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影响了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通透性,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隐潜着导致新的心律失常的可能,有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甚至比原有的心律失常更危险[5]。

该病属于中医“心悸”范畴。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瘀阻滞心脉,邪扰心神所致,为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证[6]。《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且“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治疗主张“速亦益气养精”。王清任认为心悸与血瘀有关,大凡用归脾、安神方药治之无效者,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参松养心胶囊选用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益气生津养心,上三药为生脉散以治发病之本;配以桑寄生补肾气助心气,近代名医张锡纯则认为桑寄生“能补胸中大气”、配山茱萸既能补阴又能补阳、酸枣仁养血安神,上药合用补络中气血;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合人参益气活血通络;佐以黄连清心安神、龙骨重镇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调节心肌细胞钠、钾、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显著改善心悸、失眠、乏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所含的人参皂苷能减慢狗、大鼠的心率,提高电致室速阈值,有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氯化钙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作用。麦门冬总皂苷l0 mg/kg静脉注射可有效地预防或对抗由氯仿肾上腺素、氯化钙、乌头碱所诱发的大鼠或兔心律失常,并使结扎犬冠状动脉24 h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注射酸枣仁水煎醇沉液可预防和治疗氯仿、氯化钙、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类似维拉帕米样L-型钙通道阻滞作用,能使豚鼠或家兔离体心脏或麻醉犬的心率减慢。甘松缬草萜酮对异位室性节律的抑制强于奎尼丁,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似。匙叶甘松根挥发油对各种心脏标本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小于奎尼丁。黄连对乌头碱、氯仿、氯化钙、氯化钙-乙酰胆碱、电刺激心脏和结扎冠脉引起的实验性心律失常都有抑制作用[7]。

本临床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性、室性早搏)及其临床症状疗效显著,长时间服用耐受性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M].1993.91-93.

[4]Eric J. Nest1er,Steven E Hyman,Robert Ma1enka.Mo1ecu1ar Neuropharmacology[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55.

[5]Eric J.Topol.Textbook of Cardiovascu1ar Medicine[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3.1479-1492.

[6]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00-108.

[7]宋立人.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2313.

(收稿日期:2007-12-0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下一篇:超声在宫内置环术和诊断环位置异常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