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模式”全解析

时间:2022-04-22 12:59:11

“朝阳模式”全解析

详解朝阳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1. 项目背景

北京市朝阳区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所在地。朝阳区位于北京城区东部,辖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人口400余万,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管理现状与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与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以及与奥运盛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朝阳区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成为时代的要求,势在必行。

2. 建设历程

北京市朝阳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是由北京国研数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国研软件)承建,自2005年8月启动,已经经历5年时间,完成3期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软件产品系列。作为国内数字城管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国研软件已承接多个城市、地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系统平台建设均取得成功并发挥积极成效,获得客户方的一致好评。

作为国家建设部确定的首批10家数字化管理试点城市(区)之一,朝阳区结合区域实际,大力推进了数字化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符合朝阳特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从2005年7月起,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到2005年12月1日,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成了一期建设,并正式开通运行,于2006年3月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验收。2006年11月,朝阳区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在一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朝阳区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不断进行扩展与深化:

2006年,全区范围内(包括农村地区)实行了数字化管理。

2007年,将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单位与物业公司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2007年中,按照朝阳区政府领导指示,立足现有基础,扩大成果,巩固提高城市管理系统,拓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运用领域,将安全、人口、社会保障等城市管理重要内容以及城乡结合部突显的问题纳入数字城市管理系统。

2008年,将物业小区、施工工地、开发建设单位、保洁单位、市容环境维护主体、农贸市场等6类社会单位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2009年初,将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地下空间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随着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深入实践与探索,基于多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成果,朝阳区于2009年率先提出建设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在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域进一步“巩固成果、整合资源、突破创新”。

系统建设内容

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建设任务是:充分利用朝阳区现有资源和基础,实现对现有基础资源和数据的整合,通过整合现有的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构建数字城市综合管理数据支撑层。在此基础上构建朝阳区数字城市综合管理应用。本次项目主要建设9库4平台4应用3门户1体系,即建立九大数字综合城市基础数据库,分别是基础地理数据库、部件库、事件库、单位库、人口库、房产库、知识库、专题应用数据库、三维城市仿真库;建立四个基础平台,分别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数字城市基础应用平台、数据协同更新与管理平台;建立四方面的主题应用,分别是数字城管监督指挥系统、综合数字执法系统、人口综合监督管理系统、单位综合监督管理系统;建立三个门户,分别是对政府部门提供的数字城市综合管理信息门户、对公众提供的数字城市综合服务信息门户及手机门户;建立一个体系,即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1.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 数据库设计

基础地理数据库、城市部件库、事件库:

基础地理数据库、城市部件库、事件库均是数字城管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基于行业、与部颁标准进行建设,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扩展。

单位库:

建设城市单位库,整合相关参建部门所涉及法人单位的基础信息,并通过实地普查建立法人单位数据与空间数据关联,建成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的标准统一、信息规范、查询快捷、动态管理、安全可靠的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

人口库:

建设社区人口数据库。目标是摸清人口底数,加强对人口的监督和管理,体现以房管人的新思路。人口数据库的建设是基于民政、公安已有的人口数据资源,结合实地入户调查,整合并完善人口信息,建设以身份证或护照号码为惟一标识、以实际居住地为动态补充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满足个人信用监督、重点人群管理、城市低保、公共治安等重点应用对人口基础数据的迫切要求,并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主要维护主体的人口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房产库:

建立房产数据库,用于存储朝阳区内房产相关信息,包括房产基础信息、房产空间信息以及房产与人口、区域(街道、社区、物业小区)、单位等要素的关联信息,为精细化城市治理和扩展应用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依据房产库,建立房产与人口,房屋与单元的对应关系数据,为实现以房管人、以房管单位提供数据基础。

知识库:

建立知识库,收集国家、省、市和区政府出台的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建设包括行政政策法规、财政政策法规、经济政策法规、土地政策法规、劳动政策法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它政策法规在内的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为各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政策服务。

专题应用数据库:

专题应用数据库是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和相关业务数据根据具体应用专题而形成专题图层数据,包括城市绿化、产业用地、投资、人口、重点环境问题、重要设施等方面专题数据。

三维城市仿真库:

通过建立在三维技术基础上的数字仿真城市,整合所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资源,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真实的场景信息,实现城市精细化的管理,为城市维护、建设、管理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社区、社会单位、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 基础平台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为实现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建立统一平台,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城市基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共享应用框架数据标准,建立朝阳区数字城市综合管理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并构建平台。该平台包括资源目录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统一的“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基础地理数据、城市部件数据、专题数据等空间资源的共享访问。

数字城市基础应用支撑平台:

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基础应用平台提供数字城市基础应用框架服务,包括协同工作、无线应用框架、系统管理三个部分。为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提供共享访问服务、共享数据服务、共享应用服务、共享业务流程服务,并能实现业务流程的组合管理。为数字城市综合管理提供统一的基于服务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并对上层应用提供规范、标准的应用模式。

数据协同更新与管理平台:

协同数据更新平台,基于工作流技术,提供多部门协同完成数据采集、更新、审批、核查等环节,支持移动数据采集与更新,Web方式在线数据更新等功能。通过该平台为数字城市综合管理数据提供更新机制,保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可应用性。

4. 应用系统设计

本次项目应用系统包括数字城管监督指挥系统、综合数字执法系统、数字城管-人口综合监督管理系统、数字城管-单位综合监督管理系统4个应用系统。通过四个系统应用将城市的基本要素管理单元、管理部件、事件、人口、单位主体进行综合管理应用。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系统:

建立综合监督、指挥系统对城市管理主体:区职能部门、街道、地区办事处、单位、人口进行综合监督和指挥协调,对城市事件统一调度指挥,对事件进行监督和督办,该系统主要包括国家建设部关于的以下系统,包括: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城管通)

协同工作子系统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监督指挥子系统

综合评价子系统

地理编码子系统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数据交换及服务接口管理子系统

在标准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扩展建设如下应用子系统:

领导移动决策分析子系统

GPS人员定位子系统

业务短信子系统

短信彩信互动平台

事件管理部件化子系统

综合数字执法系统:

建立综合执法系统,对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其他设施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综合执法,根据事件处理办法和预案,协调各执法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理。该系统主要包括执法通、执法综合业务等子系统。

单位综合监督管理系统:

建立以单位为核心的综合监督管理系统,以整合质监、工商、民政、编办等部门数据进行整合,将区内形成朝阳区单位基础数据,在将单位基础数据与网格单元、街道、楼宇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对重点单位、重点行业进行分类管理,推进数字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单位的综合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种治安维稳、安全生产、市容环境、交通安全、环保绿化、资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与隐患,推进城市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实现由对现象的监督到源头监督的转变。

人口综合监督管理系统:

建立人口综合监督系统,基于动态人口数据库,将区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以及重点人口信息进行管理,将人口信息与网格单元、街道、楼宇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实现人口的综合管理。通过加强对人口管理状况的监督,实现了对问题源头管理监督。

5. 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将竞争机制和诚信约束机制引入了城市管理,对各方面履行法定责任的情况进行实时、量化评价,在区职能部门、街乡之间、社区(行政村)之间以及各类责任主体之间建立横向竞争机制。同时,通过建立本地区的城市信用指数体系,将考评对象的当期评价结果与历史基期进行对比评价,形成了纵向的竞争机制;同时建立社区宜居指数、物业宜居指数、单位信用指数等综合评价工作,建立综合竞争机制。

6. 系统门户设计

建立数字城市综合管理内、外网门户及手机门户,分别面向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数字城市管理综合信息服务,面向政府各职能部门根据具体职责和业务范围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并集成应用系统为管理者提供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检索、问题举报、问题追踪、评价结果等各种信息服务。

结束语

目前,朝阳区已经具备实施“数字城市”的必要条件。实施“数字城市”,设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关键,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保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基础,开展重点应用工程的试点建设是核心。以上各部分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在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设的实践还存在着脱节,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城市管理的现状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及运作不相适应,究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乃至政策仍跟不上“数字城市”的建设发展,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方面,北京市朝阳区取得了丰富经验与成果,走在了全国数字城管新模式建设的前列。

上一篇:叶裕民: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 下一篇:淘金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