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设计的发展和演变

时间:2022-04-21 10:34:09

建筑立面设计的发展和演变

摘 要:从立面反映结构,到立面部分独立,直到立面高度独立,建筑立面装饰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变化中。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对建筑立面要求是变化的,本文主要探讨建筑立面的发展和演变,对建筑立面和建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建筑立面装饰和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立面;立面设计;建筑表皮

建筑的立面是建筑的外部的可视部分。建筑立面装饰是一种合理使用造型,着色等平面,立体,色彩构成手法用特定颜色,质感的材料装饰建筑立面的活动,建筑立面装饰了建筑的文化,建筑的美,体现了建筑的物质性和文化性。

建筑立面装饰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变化中。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对建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建筑立面设计自然要顺应这种变化。一种装饰技法的成熟,建筑立面设计一定会跟进,顺应变化。总的来说,建筑立面设计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建筑立面再现结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立面依附于建筑的结构实体,可以说建筑立面就是建筑结构的外显,就像古希腊的帕提农神殿,我们看到的是建筑的柱子,柱头,山花,墙面等等。设计师更多地关注建筑总体的均衡和结构的稳定,也会在意建筑的结构给人的视觉效果。这个时期的建筑表面或结构表面即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部分独立的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阿尔贝蒂·利昂纳·巴蒂斯塔(Leon Battista Alberti)提出:建筑表皮可认定为建筑框架结构的的覆盖物。虽然是表皮和结构分离,但建筑表皮不能脱离建筑结构而独立存在,表皮是建筑结构的修饰,要重视建筑表皮的装饰属性。在阿尔贝蒂的表皮与结构的理论中,建筑结构的概念是先于建筑表皮概念的。建筑结构的重要性排在首位。19世纪中期,德国建筑师戈特佛雷德萨姆帕尔(Gottfried Semper)将建筑划分为承重结构(支撑)和围护结构(界面),这对建筑界有着深远影响,建筑表皮在建筑及建造中得以解放。就像德国的包豪斯校舍所表现的一样,建筑立面的功能性被强调,建筑立面被认为可以开发出更多视觉效果和功能而逐渐被重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建筑立面设计进行研究。在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立面初步摆脱了自然逻辑和现实指涉的束缚获得了形式的抽象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而后现代主义理论则更进一步在文化审美层面拓展了这种立面的独立性。依照帕菲罗斯(Demetri Porphyrios)的说法,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张表现精神的装饰皮(decorated sheds)。

建筑立面高度独立的时期。建筑立面的地位已经与建筑结构和建筑空间同等,建筑立面设计的重要性甚至高过了结构的安排和空间布置。因为对于人来说,建筑结构就像埋藏在肉体下的骨骼,不能被轻易的感觉到,空间,如果不是长期身处空间内部,不经过一定时间对空间布置仔细地品味,人们也不会有太显著的感觉。但是建筑立面给人的感觉很直观,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一眼,就可以立即识别出他的长相是否好看。立面是建筑的面貌,是建筑的皮,建筑立面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建筑设计的好坏(此时立面代表建筑),建筑所呈现的意义(建筑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受体直接通过视觉来感受。建筑立面甚至还可以对建筑的结构和空间起一定的修饰作用。而且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法的不断成熟,建筑立面现在在技术上完全可以独立于建筑结构而存在,虽然独立于建筑结构的建筑立面是没有意义的(仅仅是讨论一种可能性)。建筑立面就像一层表皮,虽然也包含了空间,但盒子的外部装饰和盒子内部的空间或者内容没有任何的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牺牲了使用性(指人在建筑内部的活动)。这种表皮和空间的关系有点类似雕塑,雕塑具有纪念性,概念性,文化性等等,但是不具有使用性。建筑立面一旦脱离了结构,即使仍旧可以屹立,也失去了意义。建筑立面的内涵体现了建筑的内涵,建筑立面设计附属于建筑设计。但是建筑立面设计确实是高度独立于建筑设计的,现代建筑立面讲求的文化性,艺术性,地域性等等特质都不是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但却是建筑立面一个重要性日益增加的问题。在这个生产工作高度细分的时代,建筑立面设计具有了高度的独立性。方法方式风格用材用色用量,都有极大的自由度。这让建筑立面设计自由的发展。

建筑立面设计活动随着建筑动态的进化不断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建筑立面设计独立出来并列于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立面装饰的趋艺术化,建筑立面的表皮化和建筑立面的独立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和建筑立面的表皮化有着重要联系。表皮是生物学概念,表示一种生物学的膜状结构。我对建筑表皮的认识是:一种具有具体形象和独立构成的建筑外层构件,在建筑实体空间与环境之间形成界面。很明显建筑表皮的是建筑立面的子集。一座去掉表皮的建筑,仍旧是有形的,也就具有广义上的立面。建筑的立面相比建筑表皮,立面只关注它的构成形式以及这种通过改变形状、色彩和材质等物理性状对人们感官、心理产生作用,但是建筑表皮还它还是建筑的护部分,还包括具有一定建筑功能的建筑构件(遮阳板、幕墙)依附物(照明装置、植物)等。建筑表皮不仅有形式,它还拥有独立的功能与结构。这样建筑表皮就可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或者说厚度。建筑表皮可以不表现建筑内部的情况,甚至可以和建筑结构毫无关系。

建筑表皮部分作为建筑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功能,比如维护、遮蔽、换气、展示等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通信发达,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种类型的信息呈现出过剩的状态。“读图时代”使得人们倾向于依靠视觉捕捉直观的视觉信息来适应如此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建筑作为城市的内容,受到人们关注最多的已然不是建筑的空间更不是建筑的结构,而是符号化的建筑立面。建筑的体量,建筑的结构已经不能再承载建筑的内涵。建筑的立面将作为建筑的内涵的主要承载,获取图像化的建筑信息是大势所趋,建筑立面的视觉化设计倾向也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社会也提倡这种趋势并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平台。在建筑立面表现大部分建筑内涵的时代,立面设计不能仅仅注重形式的表现,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要充分考虑了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不断更新构造技术来满足建筑的需求。诸多设计手法和营造方式,只是为的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建筑,理解城市,理解生活。

参考文献:

[1] 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 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应王君、钟华颖、韩冬青,《建筑表皮的分离与整合》,《新建筑》,2003年5期,

上一篇: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建筑装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