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于心,过渡无痕

时间:2022-04-21 02:05:29

排队是幼儿园生活和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的一种体现。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很多过渡环节都在排队,如入厕、洗手、喝水等,还美其名曰“开火车”,这看似是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着过渡,实则不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这是游戏吗?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吗?这样的过渡方式有没有违背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呢?像这种“开火车”式排队现象是否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建议的精神一致?

《纲要》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和研究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问题。

现状――过渡有痕

过渡1:自由放羊式过渡

部分教师认为过渡环节就是放松期,可以任幼儿自由发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集体教学活动刚刚结束,孩子们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兴奋起来。而教师一边忙着整理教具,一边让孩子去卫生间小便洗手。这时有的孩子追来追去,有的孩子边洗手边玩水,有的来告状……整个教室陷入一片乱糟糟的状况。教师似乎恼怒了:突然一声令下,孩子们愕然静止,然后面面相觑,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分析:教师认为过渡环节就是完全放松期,就任孩子自由发挥。这看似很自主,体现自由,但真正给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呢?教师对于过渡环节到底该如何把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过渡2:高度控制式过渡

集体活动结束了,接着是点心时间。教师请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入厕、洗手然后吃点心。吃好点心后,教师又带领着孩子开着小火车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中。

分析:教师担心孩子把教室搞得一塌糊涂,因此对于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的活动总是高控、不敢放手。美其名曰玩着“开火车”的游戏,实则这种“开火车”与消极的等待是没有区别的,它是一种变相的等待。这不仅浪费了孩子斑斓的成长时间,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压抑了幼儿个性的张扬。

过渡3:生活取代式过渡

每个活动一结束,总能听到“下面请小朋友小便、洗手”以此来结束这项活动,为下一项活动作准备。但往往此时,很多孩子其实并不需要小便,于是在盥洗室里就会发生打打闹闹、推推搡搡等不安全事件。

分析:这里的过渡环节的形式欠丰富,没有采取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每当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过渡时,教师的语言平淡、简单而且指令性的语言多。如:“该吃饭了”“进寝室睡觉了”等,这根本就调动不了孩子们对下一个活动的兴趣。

过渡4:拖沓等待式过渡

小班午睡起床了,从2点30分开始到3点30分,教师和保育员一个一个给孩子们穿衣服起床,穿好的孩子依次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着。全部穿好后,老师再分批请孩子小便、喝水……等到分享点心的时候,发现家长已经准备来接孩子了。

分析:看似上面的过渡活动处于“有序”状态。其实细细看来,不难发现整个过渡环节里消极等待和集中做同一件事情的幼儿多,幼儿常常是无所事事、集中去厕所和喝水解决生理需要等。幼儿在生理上产生不规则的疲劳,排队的时间常常影响下一个活动的按时开展,以至各种活动不能自然和谐地过渡。

过渡5:单一刺激式过渡

早上孩子们来园时,教师一边与刚来的家长打着招呼,一边让孩子去玩已经放在桌子上的玩具。这时有一位孩子不喜欢玩桌子上摆放的玩具,过来指着图书区问老师:“老师,可以去那边看书吗?”老师答:“今天早上就玩桌子上的玩具!”

分析:这里的过渡环节里幼儿接受各种刺激单一,如:视觉刺激看书、听觉刺激听故事等,而且大多还是老师指定的。如果部分孩子对自然角、区域游戏更感兴趣,但都会被教师干涉和控制。教师在这些时间往往因为忙于做其他事情或准备下次活动的材料等事物而淡化了对幼儿的观察、沟通和指导。

策略――从外控到自主

为了改变过渡环节放任自由、整齐划一,消极控制等不良现象,我们重新关注和研究一日生活中的各个过渡环节。将其作为孩子一日生活的重要一环,弱化过渡的痕迹,融合教育与保育的功能,即满足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需求,又满足孩子身心的需求。同时改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合理安排过渡环节,最大程度的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于是我们尝试着对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进行了调整:

1.打破统一

这里的统一即为按教学计划安排中的统一过渡活动,比如以前盥洗时间、喝水时间以及一些吃点心等日常生活中的统一,改成幼儿自主地安排一些小环节。比如我先洗好手,那我就可以先去吃点心了,我先吃好点心了,我就可以先去游戏。减少了中间因为统一环节中的消极等待时间。

2.规定变约定

如像每天进园、起床、餐后等一些常规性的规定变成了一种约定。孩子们通过自己实践后,讨论这些常规中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由孩子发起,孩子制作,孩子共同约定遵守。在以往的集体活动后,孩子统一按解小便――洗手――吃点心这样的流程走。实践中孩子们发现一来洗手间太过拥挤,二来等待时间太长等多个矛盾。于是孩子们约定,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点心,但必须先洗手再吃,就可以选择你想玩的游戏。有的孩子喜欢先洗手,吃完点心再去解小便,最后去玩耍;也有的孩子是先去玩些小游戏放松放松再吃,也有的先小便洗手后,再吃点心。虽然短短的30分钟,让孩子自己来安排却也丰富多彩。

3.小游戏穿插其中

我们发现有些班的孩子都很爱表达,但在表述时语句比较简单、用词贫乏。故我们利用生活转换环节和孩子们一起玩玩“词汇接龙”“量词”“反义词”等游戏,这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而且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这些既增进了师生间的亲密度又增加了同伴间的交流。除此之外也可以将“绷线绷”“跳方格”等民间游戏穿插其中,这些民间小游戏特点是材料少,规则简单,可以随时开展。

4.融合多样化

在这些过渡环节中,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们更多样化的选择,让过渡环节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如:除了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一些小活动外,还可以给孩子每周一定为“分享日”,每次安排一个内容(分享假期趣事、分享自制作品、分享自带玩具、分享我的新本领等),孩子们根据要求准备各自的材料……进行分享交流,以此提高过渡环节的融合性和多样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新未庄幼儿园)

上一篇:最值得期待的几部法律 下一篇:书画艺术的跋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