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外阴宫颈湿疣的疗效观察及心理护理

时间:2022-04-21 01:23:55

干扰素治疗外阴宫颈湿疣的疗效观察及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对干扰素治疗外阴及宫颈湿疣的疗效进行分析,并配合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方法:对24例外阴湿疣,4例宫颈湿疣患者进行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同时采用改善治疗环境、耐心讲解、主动和患者交流等方式为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全过程。结果:经注射干扰素治疗后28例患者效果非常明显,无不良反应无复发。结论:对于HPV感染的患者,医务人员须重视她们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取得有效配合,那么干扰素治疗外阴及宫颈湿疣效果非常明显,治疗不复杂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外阴及宫颈湿疣;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5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02-02

尖锐湿疣(C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多由人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当HPV感染后,皮肤及黏膜组织上皮细胞开始增生,从而产生状瘤病变 [1] ,尖锐湿疣具有传染性强,复发率高的特点,复发的原因主要与患者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将人状瘤病毒感染清除有关,而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2]。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改善CA患者心理状态对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复发有积极意义。笔者近年来在治疗的CA的基础上给予了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临床资料 我科门诊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治疗湿疣患者28人,其中舟状窝尖锐湿疣15人,外阴尖锐湿疣9人,宫颈湿疣患者1人,会大面积扁平湿疣患者1名,尿道口湿疣2人,年龄20岁―56岁,小学文化8人,初中文化13人,高中文化5人,大学文化2人,育龄女性,有性生活史。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自觉外阴瘙痒,烧灼痛,后疼痛不适,起初为粉色或是小状疣,质地稍硬,呈鸡冠状、桑葚状来院就诊行人瘤病毒(HPV)检查,结果(阳性),赘生物病理检查:尖锐湿疣。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是去除疣体,改善症状和体征方法有激光、微波、冷冻、电灼等。我科采用的是干扰素局部注射,用3%碘伏溶液认真消毒患者疣体部,选择2ml注射器抽取重组人立细胞干扰素300u局部多点注射,隔日一次,注射10次为一疗程,选择较成熟、较集中的疣体基底部注射,消毒棉签按压针眼处数分钟,防止药液由针眼漏出,影影响药效。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月经期停止注射,治疗两个疗程后湿疣消失,半年后复查无复发。

2.2心理护理

2.2.1由于尖锐湿疣是传染性性病,多数患者羞于启齿,护理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心里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接受人瘤病毒感染事实,积极配合治疗。

2.2.2由于尖锐湿疣是传染性性病,很多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要保护好患者隐私,引导患者提问,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讲解干扰素治疗的可靠性,激发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愈率。

2.2.3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抓挠使皮肤破溃而增加感染机会,治疗过程中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加强营养,禁止性生活,禁止盆浴、抽烟饮酒,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内裤。

2.2.4让患者参与健康宣教,了解尖锐湿疣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因尖锐湿疣最主要是性接触感染,固定,防止过早是控制尖锐湿疣感染的关键。

3结论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28位患者痊愈,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正视病情,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讨论

尖锐湿疣是困扰女性患者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患尖锐湿疣会与不洁,不道德性关系相联系,患者确诊后既要忍受病痛折磨又要承受来至于社会、家庭的巨大心理压力,因此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再加之免疫力低下时此病容易复发,基本都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现状耐心、热情诚恳的对待患者,向患者强调及时彻底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释干扰素治疗的作用和效果,解除患者就医的思想顾虑,给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加强健康教育,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混乱的性关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并强调配偶和同时治疗,通过心理干预配合治疗效果非常好。对于HPV感染的患者,医务人员须重视她们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取得有效配合,那么干扰素治疗外阴及宫颈湿疣效果非常明显,治疗不复杂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国根,胡发明.心理干预对防治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0,45(7):680-681.

[2] 吴明尚,冯启明.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S1): 351.

上一篇: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