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陵园D区纳骨廊

时间:2022-04-21 11:17:29

樱花陵园D区纳骨廊

平等的居所

生活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充满记忆的房子(建筑),但人生故事之后的居所,却一向缺乏公共论述,常是因循某些特定宗教习俗,很少与时俱进。消极处理墓园这隐晦的议题,或缺乏想象的削价竞争,导致少数私人墓园可以藉由细腻的质量与营销(与公立墓园的差异),用高售价来满足经济能力较好民众的需求,虽较井然有序,但也助长了社会的阶级差异。一向有抵抗力,观念开放的宜兰县政府就勇敢推动一个社会平等的梦想,设立一个有尊严的又价格平实的最后居所,希望能够带动哲学上的反省。

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

顺着蜿蜒的山路爬到基地,这块美丽的山坡曾经被开垦种姜,甚至差一点变成垃圾场,看到远方的龟山岛与开阔的太平洋的水平线,用了超越建筑尺度的冷静,嵌入七条与大地相容,长长的水平板,板下的阴影好像在树阴下,内藏一个个角度不同的纳骨柜群,满足风水不同方位的需求。来探访的亲友,先登高,由上而下,行进间不必经过太多别人家面前,再弯入2~3群所构成的小院落宁静追思,散步过程中一次次从缝隙中远眺变化的风景,半户外的空间让阳光及雾气在时间中自由的流转。

每一个人都可以远眺

居住在平原上的人们,是无法看到兰阳溪,冬山河,宜兰河三条溪流如何流向广阔的太平洋中。海拔750m的烘炉地山高度上,开放的景观公园,以公共投资、公共运输让县民自由前往多了开阔的胸怀。藉由山坡地高差水平发展,让台湾过去一般山上耸立的纳骨塔(严肃封闭又耗能的室内空间),得以水平舒展开来,同时也在一条条长廊的端点留下了些许的小众聚会空间,有树林、花园,完全无障碍,让来这边追念先人的亲友跟长眠在此的长辈,一起用不同的视角望着自己的故乡。(过去在资本社会中“俯瞰”是种有资源才可以独享的特权,而且往往挡住后面的公共分享权),山下村落旁世代杂乱失控的墓区,也在公共樱花陵园低价的政策支持下,有机会迁入,让山脚数世代清明节后光秃的大地得以重新长出大树。

包容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实体的墓园变成追念,我们在旁种下的樱花及大量原生林可以容纳更多想要直接回归大地的人们。园区中没有以宗教分类的特区,也没有不必要的装饰来夸示家族成就,用现在最简单的材料及工法,让生者静下心来看清生命的自然的单纯,随着山下四季颜色更替的兰阳平原、云影,还有,开阔的太平洋。

上一篇:对话与共生:日本近代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下一篇:芬兰维基科技园总部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