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自恋及其边界规范

时间:2022-04-21 02:48:08

浅议网络自恋及其边界规范

摘要:网络自恋形式各异,从群体自恋的网络语言到个体自恋的疯狂自拍以及他恋姿态的网络围观,无不体现着网民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思考。网络自恋的内容和形式挑战着网络自由的极限、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必须从网络技术、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规范方面进行规范。

关键词:网络自恋;群体自恋;他恋围观;网络道德规范;边界规范

中图分类号:D669.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5003204

自恋英文为narcissism,其汉译是指水仙花。该词来源于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纳喀索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后化为水仙花。一个人长得漂亮每天自我欣赏一下可以,可若要是因此而失去生命那就很不值。而有这样“病态”言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展现的并不多,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却比比皆是。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想象、平面等特点,为那些压抑住的潜意识提供了表达与释放的机会。因而一些网民疯狂地消耗他们的自由和权利,从新颖多变的网络语言到自我宣泄的博客空间,再到毫无尺度的疯狂自拍以及形色各异的微博,各种自恋的网言网行无不体现着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思考甚至对抗。随着网络功能的越发广泛,网络自恋的形式也不断翻新,许多方面更是在挑战现实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因而不断为人们议之又论。

一、网络自恋的类型

(一)群体自恋的语言表达

网络自恋已然成为网络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你持什么态度,批评或欣赏,他们都在那里:闪动着自己独特的网名,演绎着个性新奇的签名档,使用着简约风趣的网络语言……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许多自恋式的网名就算不能一“名”惊人,也至少要博得眼球。例如“国学辣妹”、“天仙姐姐”、“美的无与伦比”、“帅的不敢上街”、“帅的惊动中央”等。相对于网名来说,签名档要丰富、详细得多,既可彰显网民的独立自主,但更多的是体现着网名的躁动不安,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中呈现着他们浮华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世界不满和无奈的思想选择。例如,MSN上的签名:“他神出鬼没身世离奇,无数大案要案皆是他勇挑大梁,江湖上不见他的身影,只留下他的传说。他是007还是佐罗?他只有一个名号:中国临时工”;“神仙与妖怪唯一的区别是有没有编制。有编制的,天庭认可的,就是神仙,没有编制的,天庭不认可的,就是妖怪”。在热火的黄岩岛问题上,有网民认为,“当我们用城管的态度对待外交,用对待外交态度对待民众,那我们的祖国真的强大了。可惜,我是看不到了”……还有各种网络交流的语言、数字、谐音、语种混杂等,形式多样、新奇幽默,却也浮躁跳跃。最近常被网民频繁使用的“丝”一词是“苦B青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自嘲和无奈的表达,就像是新时代的“阿Q”,以嘲讽式的自恋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强调面对现实时努力的重要性,不抛弃不放弃,贵在坚持。

任何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群体都会创造并坚守着他们自己的语言,并藉此作为标称他们身份的文化符号,就如上流社会有着上流社会的用语一样,网语就是带着这样的文化符号特征而得以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网络语言的产生不需要所有人都明白,只需要网虫们他们自己知晓就达到目的了,这是他们群体自恋的语言。这些群体都是生活在“E时代”的年轻人,“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将现实生活中的群体特征借用网络演绎出来,并通过网络更广泛且更个性地强化自身群体形象。

(二)个体自恋的疯狂自拍

“自拍”已然成为现代汉语中极为麻辣、性感的代名词。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上输入“自拍”两字,便会有两百多万与之有关的信息,任意浏览一个,都会看到花样百出的自拍照,露骨、超越尺度的不在少数。

首先位列高位的是那些借炒作“艳照”寻求提升名气的明星们。在陈冠希的“艳照门”之后,每年网络上总会出现形色各异的“门”事件。例如,一年前曝光的潘霜霜与林峰的床照,谢霆锋与其“二奶”的合照,陈冠希与16岁“嫩模”的床照等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余波还未过去,今年亚姐罗曼绮的“洗澡门”事件又强染了众多眼球,还有模特段亚兰的“偷拍门”事件,美国众女星的艳照门事件,等等。虽然这些照片甚至有些不堪入目,但的确达到了曝光者原定的目的,许多人从默默无闻的背后而走到娱乐圈的前台,充分体现了“曝光率决定市场”的这一娱乐圈规则。

其次是普通网民为求出名而进行的出位自拍。网络中不乏这样的群体,早自木子美的《遗情书》,就以文字的详尽描述来真实写照其丰富多彩的糜烂生活;之后竹影青瞳、流氓燕等开始在露骨的文字表述中加入自己的,“想看见自己美丽的样子,然后让人也看见”。当恶搞文化盛行其事之时,恶搞自拍随风而至。例如,恶搞孔子的“国学辣妹”: 穿着暴露、打扮妖冶地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并声称自己是白居易53代后人,“最擅长勾引人,孔子也不例外”。 还有Ayawawa之流,比基尼、 只有几根细绳子的背影,或是丝质睡衣,薄如蝉翼,甚至差点“坦诚相见”。更有甚者,近期各地接连出现的“护士门”事件,披着白衣天使的外衣出来炫富炫奶,在刺激着公众对这一行业那根脆弱的神经。还有我行我素的90后广东小情侣QQ空间上传自拍,只为显耀青春美好;佛山网名“月经妹妹”在博客中上传了大量的如厕自拍照片,“排便门”一时间风靡网络……网络中质疑这种“大尺度”自爆“隐私”的声音不少,但围观者更众,自拍者想不出名也难。

再次是迷恋性感自拍却不“露点”的“自我展示”。这类照片在网络中应该还是多数的,一般在许多网民的个性空间中,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卡哇伊和非主流。卡哇伊自拍表现为剪刀手、嘟嘴、后期PS上的脸庞红晕等,非主流自拍标准有昏暗的光线、高反差的画面、模糊的图像以及诡异的化妆等。尽管许多自拍者对这两种模式并不理解也没兴趣深入了解,他们只是单纯为了消遣娱乐,为了吸引众多眼球,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为了得到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从而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互联网时代给了草根网民一夜成名的机会,而现实世界的清规戒律是推动这些力量在网上快速推进的基础,很多人为了抗争和摆脱压抑现状放弃了部分衣衫,抛弃了部分良知,把现实世界中无法表达的审美趣味投进虚拟的网络以得到确认和赞美,甚至是成功。

(三)他恋姿态的网络围观

不管是群体自恋还是个体自恋,都是人类对自我的展示过程,这种展示可能有间歇但从不曾停止过,现代化设备及网络只是让这种展示变得更为便捷而已。网络中,网民通过群体语言或是照片影像展示自己,获得接纳、获得认同;其实直接自我展示的网民不多,更多的是通过某种手段,例如潜水、跟帖、网络围观,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既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类固有的窥视欲望,也在观察自己,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犹如人们从镜中审视自己一般。这实际上是从旁的角度自我欣赏,从旁的角度自我认同。因此网络各类“门事件”中,门后有生存的挣扎,更有窥探的眼睛,诚如科技之声网站站长所言:人人心里都有一个陈冠希。正是这样的心理使得网络上的各种现象,不管正反面、对与错、丑或美,都会得到强化甚至推广。明星、社会名人的博客、微博总有众多粉丝,许多网民出位的言行也能博得强力的推顶,新闻事件无论大小经常为大家议之又议……

二、网络自恋的影响

网络本身的自由性,使得任何网民都有权在其间天马行空,诚如上所言,内容与形式,无论大家接受与否,它们都在那里,不停地呈现,不断地更新。因而网络自恋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既驰骋着张扬的个性,也冲撞着我们的传统道德,挑战着我们的法律规范。毫无疑问,这种权利的享用已然带给他人、带给社会极为不良的影响。

(一)深拓了网络自由的边界

网络自由是对现实社会自由的映射、补充和延伸,在物理层面上它能达到许多现实自由所无法达到的空间,其表现为网络活动的选择、信息的和网际交往享有更充分的自由。简单地说,网络自由即是指网络环境中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种实践意义上的自由[1]。相比于现实的无奈,自由的真实“实践性”确实魅惑着众多的网民,似乎大众狂欢的时代已经来临,而网络自恋就此有了滋长的肥沃土壤。这块土壤不仅催发自恋狂人形色各异的自恋方式,反过来更刺激了网络自恋程度的逐渐升级,其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地延伸着网络自由的边界。网络自恋于网络中自由翱翔,网络自由也不断深拓其边界。

(二)模糊了传统道德的边界

在任何社会中,道德规范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关系着社会风气的好坏,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否。虚拟的网络世界,同样要有道德规范,存在道德价值和道德价值观的问题,也正因如此,网民们纷纷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操守,才有了网络文明与不文明的区别。网络自恋程度不同、形式各异,不能一概认为其文明或不文明。如果只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追求平等的权利享有、释放沉重的现实压力,这样的网络自恋是可以达到适度的心理调适作用,我们也就无可厚非。但倘若是以牺牲他人利益、败坏社会风气甚至触犯法律为代价,那么就很难获得众人的认可。纵观时下的网络自恋我们不难看到,绝大多数还是遵循着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但不可否认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元素存在。群体自恋的语言表达经常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自嘲或针砭时弊,但有时会过于极端,出现“恶搞”道德典范挑战是非荣辱观念的情况。比如,有某网友被疯狂转发的签名档:“她睁开眼,昨夜的醉意已经褪去。床是自己的,家是自己的。陌生男人已经穿好衣服正要开门而去。她突然有些忧伤,即脱口而出: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男人回头,温柔笑道:就叫我雷锋吧!”有些网民个性自恋的疯狂自拍常以露点的底蕴来提高点击率,博取名利,看似个人行为,但浩瀚自由的网络以其高效无限的能力迅捷传播,致使虚拟的世界处处充斥“”的魅惑,对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挑战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教化。网络中“安静的看客”,在作为与不作为中摇摆的时候,已然沉浸在各类偏差自恋的泥塘之中,传统的道德规范似乎离得很远了。网络中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主流,但的确存在并深刻影响着网络文明的走向,对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和自律的能力。

(三)挑战着法律规范的边界

在虚拟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之间产生碰撞和冲突的概率不低于现实社会甚至更高。我们追求网络自由,但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自由也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法律。网络空间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受制于法律的约束,网络自恋亦然。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法律规范体系发展很快,但尚处在起步阶段,很不完善,对于很多网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还显无力,这就极大影响着对网络自恋发展趋势的规避能力。从网络自恋的语言表达上来看,某些网语虽说只是网民情感的宣泄,但那些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启齿的庸俗废话和对他人和社会的仇视或极带攻击性的挑衅谩骂,不仅会对整个网络风气产生不良影响,蔓延到社会和谐风气的建设,更是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和尊严。而这样的网络语言带有很强的群体性、流动性、变异性,很难及时规范或制裁。再看各类性感的网络自拍照,这种行为到底是个性的张扬还是文化的另类,到底在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呢?应该说,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是有打击出版物的相关法律,但对网民上传性感照片这种新现象却很难实际操作,除非是明显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判断是色情还是艺术的标准也在逐渐变化中。可见,网络自恋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挑战着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

三、网络自恋的边界规范

毫无疑问,理性而新颖的网络自恋无可厚非,但其间夹杂着许多违反传统道德规范、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负面方式则须摒除整治。

(一)应加强网络技术的审核能力

虽说网络是自由的,但任何上传其上的言论、图片、视频等都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底线,一旦越过这个底线,系统则自动删除或是屏蔽,这样才能净化网络空气,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因而规范网络自恋的发展,必须提高各类网络技术,特别是提升网络的技术审核能力。各网站管理员不能只重经济利益或片面追求网站人气,对各类网络自恋现象听之任之,应逐渐提升网络管理能力,以道德为基准、以法制为准绳共建和谐的网络世界。

(二)应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进程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投射和延伸,其主体是人,因而网络社会仍需一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网民的各类行为。

第一,借鉴国外网络实践经验确立我国的网络道德规范。目前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球共识,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借鉴国外在网络实践管理中的经验,以确立我国的网络道德规范,推动我国网络环境健康良性发展。美国学者罗伯特・N・巴格建议,应对计算机伦理学设定三条普遍原理,一是诚实、公正和真实等一致同意的原则,二是把这些原则运用到对不道德行为的禁止上面,三是通过惩罚并且通过对遵守规则行为的积极鼓励,来加强对不道德行为的禁止。通过制定共同原则,使确立普遍的道德规范成为可能。美国华盛顿布鲁克林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了“十条戒令”为其规范,如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尊重他人隐私、保守秘密等。基于此,国内的一些学者将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关心公益、有利社会、平等公平、互惠互利、以诚相待、杜绝欺诈以及维护网络安全,反对黑客侵袭”等几个方面。网民的网络行为活动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即自由平等、自持自律、增益无伤、诚实守信、文明友善[2]。网民网络自恋的各种方式均应以此为原则,严格遵守,共建健康纯净的互联世界。

第二,强化网民网络道德的自律意识。“只有自律才能既充分体现个体自尊、自主与自由,又充分培养个体的自我控制力,养成良好的‘慎独’习惯。”[3]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思潮交织冲撞,难辨真假、难分是非、良莠不齐,这就使网民很难仅以传统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体行为,还必须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通过培养网民的道德责任感以自我规范的方式自发自觉地净化网络环境。所以,必须逐渐增强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强化网络道德行为的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提升网民不以任何形式损害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来参与网络活动的网络整体观念和群体意识。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道德层面,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我们的社会中真善美、假丑恶,为我们在当前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明确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的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也应融入我国的网络建设,为网络自恋形成一种主流导向,引导其健康发展。

(三) 应加快网络法律规范的发展步伐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没有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人群,任何一个网名也不能例外。我们是法治社会,网络世界也应是法治网络。显然,网络自恋的发展前提是必须要遵守我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那些无视或侵犯到他人基本权利的自恋方式必须要严惩。当前,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要加快网络法律规范的发展步伐,以应对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规范各类网络新事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璐瑶.论网络自由[J].大连理工大学,2009,(第几期):起止页码.

[2]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97.

[3]徐凌霄,陈国忠.网络生活的道德自律[J].思想战线.2001,(4):起止页码.

上一篇:艺术语言的审美解读与翻译重构 下一篇:博弈视角下的房价调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