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措施分析

时间:2022-04-21 02:37:53

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措施分析

摘要:本文从渠道工程管理养护、渠系建筑物管理养护、渠道防渗、渠道防淤、灌区水量调配等方面介绍了渠系工程的管理养护方法,对渠道工程的管理养护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渠道工程;管理;养护;防渗;防淤;水量调配

[ Abstract ]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canal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rom the channel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canal building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the canal seepage control, channel silt prevention, irrigation water allocation and so 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your reference.

[ Key words ] channel project; management; maintenance; seepage; sediment; water allocation

中图分类号:TV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工程管理是对渠道和建筑物进行管理养护,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工程效益,防止工程事故发生,使渠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用水管理主要是根据作物用水和水源供水情况,合理进行引水、蓄水、配水、灌水,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水源、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

1、渠道建筑物的管理养护

1.1 渠系建筑物的要求

对渠系建筑物的一般要求包括以下5点:a.无裂缝,不漏水,无歪斜、偏移、沉陷或崩塌等变形,过水能力符合设计标准。b.建筑物上下游无冲刷、淤积,各部分接头没有松动、脱离或损坏。c.建筑物挡土墙后的填上密度,无空隙,排水设备畅通,侧墙与底板无危险的渗流。d.闸门及启闭设备的各种机件齐全,操作灵便,各种量水设备符合设计要求。e.防腐、防蚀的保护材料无脱落或损坏。

1.2 渠系建筑物的管理养护措施

1.2.1 渡槽的管理养护。渡槽架于空中,槽中水流应稳定,进出口要有护砌,渠道与渡槽联接处如有沉陷应及时填土夯实,以防淘刷。渡槽下游渠道要及时清理,防止槽中壅水。对于木渡槽,除冬季外,停水期间应使槽内蓄水,秋季用水后涂1次油漆以防干裂。钢筋砼渡槽,停水后及时将水排干。渡槽与渠道联接处或槽身伸缩缝漏水严重时应及时维修。

1.2.2 倒虹吸管的管理养护。倒虹吸管埋于地下,为防止压破管身,震坏管基,上面应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或震动,管道应按设计流量放水,不应随意增加流量,以免胀破管身;倒虹吸进口应设拦圬栅,应有沉沙、排水设备。

1.2.3 跌水与陡坡管理养护。跌水和陡坡要防止下游护坦被冲毁,防止陡坡段冲刷和滑塌,防止跌水跌坎崩倒。发现砌缝松脱、侧墙与底板漏水时应及时维修,要注意入口防渗,及时清除消力池的淤积物。

1.2.4 闸门的管理养护。闸门定期检查,并加以记录。一般1~2 年涂抹1次防腐防锈材料,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和木板,要使启闭机件灵活,闸门应紧密嵌合于闸槽内。渠系建筑物亦应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严禁在建筑物附近爆炸,不准在建筑物上施加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不准在护坡、翼墙上设置重物。木质建筑物裂缝以油灰填塞,附近不准堆放干柴或其他易燃品。

2、渠道的管理养护

2.1 渠道养护的工程措施

渠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难免出现淤积、冲刷、塌坡等不正常现象,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改善渠道的不良状况:a.针对不同的淤积原因,应采用不同的防淤措施,如:控制水源含沙量;及时清除阻碍水流的杂草、砖石、土块等堆积物;加大经常发生淤积渠段的纵坡或缩小其断面;在沿渠道有泥沙流入的部位,设拦洪沟或沉沙池;对已被淤积的渠段,放水前及时清除淤沙等。b.为了防止渠道冲刷,对受冲刷的渠段,或加以砌护,或减小纵坡,或加大断面尺寸。对局部冲刷的渠段,多采用块石或卵石砌护,在急弯渠段,应将转弯半径加大到符合要求的长度,或进行截弯取直。c.为了防止渠决口、溃堤等事故,对由于沉陷、淘刷、脱坡而形成的薄弱渠段,要及时进行加高培厚,渠堤裂缝可用挖槽回填的办法及时处理,滑坡渠段可采用削缓边坡,砌筑挡土墙等措施加以处理。d.为了减少渗漏,除应做好渠首建筑和田间配套工程、提高灌水技术、改革灌水方法外,还应采用适宜的防渗措施。e.为了防止洪水危害,盘山渠道要做好防洪排水工程。在管理运用过程中,逐步对占地多、用水不便、地质条件不良、渗漏量大等不合理的渠道进行修缮和改建。

2.2 渠道的防护和检查

为使渠道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必须在采取必要的养护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做好渠道的防护和检查。渠道的防护和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严禁在渠道上种植、放牧、铲草皮、采石、挖石、挖洞及堆放柴草等杂乱物品。b.不在渠道中打坝堵水或修筑有碍输水的设施;不擅自在渠道上开挖明口或埋设暗管取水。c.为保证正式放水后不发生事故,新建、改建和年度岁修以后的渠道,正式放水前要进行试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保持渠道水流稳定,在进行流量调配时,流量的增减要比较缓慢。d.有计划地在渠道两旁进行造林绿化,填方渠道在外坡脚植树,挖出渠道在边坡最高水位以上一定距离处植树。e.进行渠检查和岁修,除经常性渠检查外,应加强放水前和放水过程中的巡渠检查。每年放水结束后或来年放水之前,对渠道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

3、渠道防渗

3.1 渠道的输水损失

影响渠道渗水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土质、断面形状、水文地质条件等,包括:a.粘性土渠道,渗水损失较小;砂性土渠道,渗水损失大。b.断面比较宽浅,湿周大的渠道,渗水损失大;断面相同时,水深大的渠道,渗水损失大,水深小的渠道,渗水损失小。c.沿渠地下水位较深或附近地下水出流条件较好时,渠道渗水损失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对渠道渗水有顶托,或地下水无排泄出路时,渗水损失较小。d.新修筑的渠道,渗水损失大;年久的渠道,泥沙经多年淤积,渗水损失减少。e.渠道周围有排水沟,会加大渠道的渗水损失。

3.2 渠道的防渗措施

目前,我国采用的渠道防渗措施较多,大体可分为2种类型,较常用的防渗措施有以下几种:

3.2.1 压实法。人工或机械夯压渠底及边坡,使土壤密实,减少透水。此法适用于较黏重的土壤。在夯实前,必须清除渠内杂草,并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试验资料表明,各种土壤压实的最优含水量为:砂壤土12%~15%;黏壤土 15%~25%;黏土 25%~28%。压实后的土壤容重应达到1.5~1.7g/cm3,压实厚度应不小于25~40cm,压实后一般可减少渗水量 70%~90%。该防渗措施可以结合渠道施工进行,投资较小,但防渗效果不能持久。

3.2.2 在渠床表面设不透水防渗层。不透水防渗层一般有三合土、卵石、浆砌块石、混凝土4种:

三合土护面。用白灰、砂、黏土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匀后,在渠床表面铺筑 1 层防渗层。三合土护面的防渗效果好,抗冲能力强,不生杂草。据试验资料,当护面厚度为 15 cm 时,渠道渗水损失可减少 90%。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在转换层施工中的方法 下一篇:加强水利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