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1 14:06:59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灌溉系统 经济效益 分析

(一)投资 保护地灌排工程投资是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达到设计要求所需付出的全部资金,即花费在保护地灌溉工程建设上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保护地灌溉工程投资一般包括:

①永久性工程的投资,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附属工程建筑物,以及配套工程的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②临时性工程的投资。

③其他投资,包括工程占地,处理工程的不利影响费用,勘测、规划、设计和科学实验等前期费用,生产用具的购置费用,管理费用,培训费用,预备费和其他必要的投资等。

对于配套工程投资,在规划阶段,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对灌(排)渠沟一般可参照概算办法进行计算,对灌排渠(沟)以下的固定渠系和田间工程,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其所采用的扩大指标,应根据类似工程或典型工程设计资料分析确定。

(二)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用或称年经营费用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救和赔偿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因为这些费用是年直接花费掉的,所以也称直接年运行费。

对水利工程而言,年运行费除以上所述的年直接开支的运行费外,还要对各类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率每年提取折旧费。它是工程管理单位每年从毛效益中需要提取的一项特殊支出,即工程使用寿命内无形消耗掉的固定资产,所以有人把折旧费称作间接年运行费。

为了便于计算,在经济分析中通常规定,所谓年费用(或称年成本)即包括直接年运行费和间接年运行费两部分。所谓年运行费则仅指直接年运行费用。年运行费计算方法如下:

(1)燃料动力费是指保护地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中所消耗的煤、电、油等费用。它与各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关,其消耗指标可以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或实际管理运用资料,分年统计核算,求其平均值。对缺乏实际资料或规划设计阶段,可参照同地区类似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资料分析确定。

(2)维修费主要指保护地灌溉工程中各类建筑物和设备的维修养护费。一般分为日常维修费、岁修(每年维修一次)费和大修理费等。日常维修养护费可按照相应工程设施投资的一定比例(费率)进行估算,也可参照相同地区同类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大修理不是每年都进行,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大修理费用平均分摊到各年,作为年运行费的一项支出。可按投资一定比例进行结算。

(3)管理费包括工资、附加工资和行政费及其他日常费用等。这项费用的多少与工程规模、性质、机构编制大小等有关。一般可按年管理运行费的一定比例确定,或参照类似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

(4)补救和赔偿费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保护地灌溉工程的这项影响一般较小,可按总值平均分摊到各年。

(三)效益计算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建成投入管理运用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它是指工程建成以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全面的影响,从而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二是间接经济效益,或称经营管理效益。

1.灌溉效益灌溉效益是指修建灌排工程以后,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比较有灌溉措施和无灌溉措施或采用不同灌溉模式时的农业产量(或产值)。其增加的产量(或产值)即为灌溉效益。保护地灌溉效益计算有两种方法,即产量对比法、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等。

(1)产量对比法

①纵向对比法:是指某一保护地(或面积)在修建灌溉工程后作物产量与本建(或未改建)灌溉工程前作物产量相比较,其增加部分即为灌溉效益。由于采用产量对比法时有些条件发生改变,如年份等,所以常常以平均增产效益表示:

②横向对比法:简单地说就是同类地区采用灌溉工程与不采用灌溉工程时比较其效益变化。式中Yo--未采用灌溉工程或未改建灌溉工程时的平均产量。

(2)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保护地增产通常不仅仅是通过灌溉工程增产,通常伴随着其他农业措施,如种植制度、施肥等。因此,效益增加的一部分是由于采用灌溉工程后产生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其计算式为式中C--灌溉分摊系数,可根据历年产量资料分析,或采用同类地区试验资料确定或按规范确定。

2.排水效益保护地往往因暴雨或大雨造成环境积水过深或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涝灾,排水效益通常可以用实物量或价值量来表达,其中实物量的表达方式通常有:绝产面积法、减产量、绝产率、减产率等表示,有时也考虑一些由于积水浸泡而造成建筑物损失等。其实物量表达方式如下:

绝产面积法:通常涝灾(或渍害)有轻重之分,排水工程建成后将会减少受灾面积,但无法准确定出其效益。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减少的绝产面积来表示排水措施的效益。

减产量:以涝灾引起的减产损失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绝产率:是涝灾区绝产面积与涝区总面积的一个比值。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表示排水效益,便于在条件类似区域计算采用。

减产率:是以涝区正常产量的损失程度来表示的一个相对指标。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损失率来表示。

(四)经济效益 分析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就是比较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或对满足同一目标的较多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选择出建设单位既能接受、投资效益又高的工程方案。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静态分析法;另一类是动态分析法。为了便于应用,现就这两种方法叙述如下:

1.静态分析法为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通常称为静态分析法。该方法指标通常有益本比法、年折旧费用最小法等。

(1)回收年限(益本比法)工程建成运行后,逐渐通过效益积累全部回收投资的年限。通常表示为

工程设计中的方案比较,除上述回收年限外,还必须考虑追加投资或方案间投资差额回收问题,通常称为抵偿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我国一般采用的标准抵偿年限为3~5年。对于效益相同的各方案优选时,可以参考年折旧费用最小法。

(2)年折旧费用最小法对于效益相同情况下的多种方案,采用此法较为简便。而根据上述追加的投资抵偿年限法,选择最优方案,都是根据标准值计算的。即

2.考虑时间因素的还本年限法动态分析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愈加得到重视,并且按静态分析法计算已不切实际。因此,必须考虑资金投入时的利息而引起的还本年限的增加,其计算应考虑复利因素,其等额年限为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水灌溉、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为目的,全面规划、统一部署、分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有效灌溉面积,保护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步夯实农业水利灌溉基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要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实际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三农”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

在编制规划时,应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优先安排水源有保障、建设和运行条件较好、效益较优的灌区改造项目,并重视中低产田的治理;对于部分灌溉水源无保障、工程措施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属资源性缺水的,可采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非工程措施解决。

3、坚持节约、保护水土资源的原则

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应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要在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逐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工程建设规划布局要注意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可能少占用耕地。

4、坚持长效管理、良性发展的原则

按照水管体制改革有关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农田灌溉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建立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以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力争至2020年,基本完成我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任务,形成较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工程的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和参数能达到规范标准和国家的有关发展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有力保障我县“三农”发展和粮食安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

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摸清规划范围内的农田灌溉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县内实际情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田灌溉的要求,明确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研究并提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意见,规划包括对全县现有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新灌区建设等。同时,提出实现农田灌溉工程良性运营和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改革方案,提出确保规划执行的保障机制与具体措施,为各级政府研究部署农田灌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五、规划范围与水平年

1、规划范围

全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现有中、小型灌区(含农田、经果林灌溉)及新建灌区。

2、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为*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六、实施步骤

根据规划总体进度的安排,我县规划工作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各阶段工作控制进度为:

1、*年7月10日前,完成灌区现状调查和灌区规模论证,并将灌区现状调查和规模论证成果由县水利局、发改委联合按程序上报至省。

2、*年8月底前,确定规划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及规模,完成规划灌溉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3、*年10月底前,完成我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报告并送审。

4、*年12月底前,完成我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审查工作,并由县人民政府下文批准。

七、组织领导

编制*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确保规划按时、保质完成,成立*农田灌溉工程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万仁和担任,成员从县发改委、水利局、国土局、林业局、农发办、扶贫办、财政局各抽调2人组成。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协助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八、工作要求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3

平面布置维持进出水池中心线不变,将进水部分、主副厂房及出水池整体向左侧平移18.8m,达到正向进水和出水。经过对田市泵站近几年各灌季灌溉抽水运行时间、抽水量、农作物需水特性统计分析后,认为采取分期拆除、分期施工既可确保灌溉期间正常抽水,又不影响施工工期,将工程施工与灌溉生产矛盾降到最小。2.1合理规划、分期施工按照灌溉与施工两不误、两同时分期实施的原则,依据田市泵站新旧布局的实际现况,将本工程分三期施工。第一期进行5#~7#小机组施工。新主厂房中轴线向西移动18.8m,先拆除原7#~8#机组及其流道,即可布置5#~7#机组主厂房、进水部分的施工。此期间正值2010年春灌、夏灌,灌溉抽水由原1#~6#机组承担,可以保证抽水流量23.5m3/s,依据多年用水纪录分析,春灌不受影响,夏灌基本可以保证。第二期进行1#~4#大机组的施工,完成3#~4#机组的安装调试,拆除原1#~6#机组及其进出水部分;完成进水部分及出水部分,该阶段为灌溉空闲,不影响灌溉生产。第三阶段完成1#~2#机组安装、主副厂房±0以上部分及附属设施的施工。该阶段正值2011年冬灌、春灌、夏灌,冬灌灌溉生产由新安装的3#~7#五台机组承担,15m3/s可满足冬灌需求,春灌、夏灌时,新建7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可满足灌溉需求。

2科学分析、挖掘潜力,确保节点工期

历时3个多月100天,时间紧、施工量大、面广,施工作业面多且多工种交叉进行,施工难度大。能否按时完工将决定2011年冬灌是否顺利进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采取流水施工方法,合理增加施工工作面,成立相应钢筋、模板、机组安装、混凝土浇筑专业队,从工序上使各工作面施工按计划工期安排有序进行。参建单位密切配合,在吃透施工图纸及设计意图的同时,在技术方面全力配合施工企业,简化办事程序,解决问题不过夜。避免雨季影响,在施工面上空搭设大面积防雨棚,确保雨天正常施工。推行项目半月考评制度,检查项目进度、质量、文明施工等,保证项目进度。采取动态跟踪监控方法控制工程进度,通过及时统计、收集、分析信息,分析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偏差的原因,为资源配置的调整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为工程按期完工提供保证。合理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减少工程对灌溉的影响针对基本满足灌溉要求的灌溉季节,制定灌溉用水计划,采取农作物提前用水,预防性灌溉用水,增加土壤含水率监测的次数,一旦作物土壤含水率初现旱象,即刻开机灌溉。通过增加灌水时间、延长机组运行时间,减少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以降低工程改造对灌溉用水的影响。将田市泵站优化方案的方案时间及对农作物用水可能造成的影响,通告灌区各级政府,在灌区各个用水村组张贴通告,向群众讲明情况,取得灌区政府及群众对工程改造、用水计划的支持理解。

3结论

田市泵站优化方案在参建各方协作配合和努力下,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5月先后投入灌溉试运行,2010年度田市站累计运行165天,全年累计抽水1.37亿m3;2011年累计运行195天,全年累计抽水1.67亿m3,抽水量均高于历年平均1.38亿m3。实践证明,泵站改造施工期间,实现了项目建设与灌溉生产两兼顾、两不误的目标。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4

传统的农业灌区以农作物系统、灌溉系统为主,灌区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人工的流域改造可能导致大量淤泥堆积,长期不进行处理可能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流域改造。同时,这种粗犷式灌区内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1、当前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案中“重点轻面”

生态型灌区是指利用灌区内部自然环境的条件,通关少量的人工改造与流域治理,对灌区内进行生态化、低污染化建设。完整的生态型灌区具有灌溉系统、自然河流系统、低污染的排水系统、自动净水系统和作物系统以及土壤水文系统、人工的路网系统等。进行生态型灌区改造建设的重点是灌溉系统、排水系统、作物系统与净水系统的建设与改造,这几个系统直接关系到整个灌区的作物生产、水资源管理、作物管理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失败。生态型灌区改造建设是一个大范围的综合流域治理工程,灌区改造建设要遵循“整体改造、整体建设”的要求,不可“重点轻面”。然而一些灌区改造工程中,因设计、决策失误,其改造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整个灌区的整体建设,仅重视部分“关键环节”的建设,重视“点”而轻视“面”,导致灌区改造出现问题。以一灌区改造设计为例:某灌区在进行生态化改造设计时,对现有的水利条件进行升级,通过在上游进行“清污排瘀”、“顺流疏通”等环节疏通现有河流路线,建立了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同时利用流域湿地周边环境建设了作物灌溉系统,并沿流域建设了网路系统,但没有在灌溉系统下流域设计净水清污系统,水体流经灌区后被化肥、农药等污染,再加之下游淤泥堆积,河流流速减缓。长期如此,导致该灌区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整个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工程宣布失败。从上面的案例可知,生态型灌区的各个系统之间有直接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整个生态型灌区的崩溃。

1.2设计方案中存在“面子工程”

生态型灌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水土环境、净化水体,还可以改善流域环境,提高灌区作物产量。通过对灌区的生态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调节地区气候,对于灌区的长期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一些灌区在进行改造时,只注重“面子工程”,进行浮夸的改造设计,却对灌区的长期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一些灌区的设计方案里将灌区规划的井井有条,设立了很多优化措施,然而实际上这些方案却不可行,这些方案或是没有考虑灌区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湿地生产。这些面子工程直接影响了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将灌区变成了风景区,甚至导致灌区作物产量连年下降。

1.3忽视灌区整生态协调发展

生态化灌区的发展不只是灌溉业与种植业的发展,它还与水土保持、水体净化、生物保护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一些生态型灌区在改造设计方案中,只对灌区内灌溉系统、作物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改造设计,却忽视了水土保持与河流净化的改进设计,把导致灌区生态化建设变成“增产化建设”。

2、推进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的措施

2.1开展生态灌区分域式建设

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包含众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灌区出现问题。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重点轻面”的问题,设计人员可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将灌区分割为多个区域,通过渠道分级系统,将灌区内的灌溉片区作物组成、灌溉制度、土壤性质、渠道地质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片化、分域化设计,根据生态化区域的复核水量平衡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灌区的生态化建设进行分化型处理,不能仅凭某一区域作物情况来对整个灌区进行规划,绝不能不问情况就统一作物、统一用水定额、统一衬砌方式,白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同的灌区土壤和农作物结构具有不同的需水量,在满足设计灌溉保证率和水量平衡的条件下,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方案进行节水改造,从而开展生态灌区分域式建设。

2.2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灌区的实际情况

生态化灌区的改造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环境,优化流域条件,而生态化灌区的本质还是灌区,灌区的建设不可脱离实际情况。灌区建设的第一目的是方便群众、方便灌溉、方便用水、安全灌溉。因此,生态化灌区的建设要以人为本,重视灌区的实际情况,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深入灌区中,进行实地调查,在设计方案出炉之后,不要直接实施,要先将改造方案在灌区内公布,积极参考灌区内工作人员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只为“面子工程”,而忽视了灌区的实际清况,造成资源浪费。

2.3重视多方面的协调

建设生态化灌区是,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当地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生态化灌区建设要重视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不要将视野局限于灌区作物收益,要将视野放远,从长远考虑灌区生物多样化的建设。为此,在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灌区周边有污水产生的地方,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截污净化,不可任由污水流向下游,造成污染,或者建设专门的污水渠道,确保污水不流进灌区灌溉系统,不污染灌区农作物。同时注重灌区面源污染的防治,建立生态沟渠,给灌区生物留下生存空间,适当时建立防护网,对各个区域进行生态栏截,减少灌区设施对灌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灌区改造过程中,一切工程措施的采用均围绕生态优先的理念,改造过程设计时不要将改造重点放在灌区农作物上,改造过程中要时刻考虑改造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改造要以不损坏灌区生态系统为原则,注重水系、作物、土壤和生物之间的联系,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改造之后要进行为期3-6个月的观察期,由专门的观察员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改造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为了解决传统灌区中在的问题,近年来政府部门推行生态化灌区改造建设,即通过流域改造、生物保护、水体净化等措施来还原该地区的原有生态环境,又不减少农业收益,这对于当地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生态化灌区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入手,研究生态化灌区建设的改进措施,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生态化灌区改造工程是一个长期工程,从业人员要将眼光放长远,要从生态化的角度入手,将生态化改造落实到实处。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节水灌溉是指在水田、旱田、菜田(含大棚)、草地和林地等灌溉过程中,采取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行政、经济手段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的活动。供水管理单位是指为用水户供水的灌区管理单位、提水站等。用水户是指利用水利工程供水设施(渠道)直接用水或者直接从河道、湖泊及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指以水文单元(支渠、分支渠、中小水库)为控制区域或以行政村为单位,用水户自愿联合,参与管理,自我维持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凡在我区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农业灌溉用水及其相关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把建设节水型农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水土资源条件,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讲求效益的原则,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统一编制节水型农业规划,合理确定不同水源和不同供水保证率的灌溉区、调整区和抗旱区。实行统一规划,多元化投入,加快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支持和鼓励、推广和利用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降低水的消耗,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对在农业节水灌溉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农业灌溉用水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的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

第六条区水务局负责全区农业灌溉用水的统一管理,各镇(街道)水利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灌溉用水的统一管理。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或工程经营者、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的灌溉管理工作。

第七条供水管理单位应加强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供水体制和经营机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水效益,增强自我维持和发展能力,实现良性运行,促进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八条灌溉用水单位和农户应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服从供水管理单位的统一调度,有维护灌溉设施的责任和义务。

第九条各镇(街道)应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参与用水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用水者自我约束、自行监督、对灌溉用水实行自律式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灌溉用水管理

第十条农业灌溉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各镇(街道)水利站应根据本地用水状况、年度可供水量预测、工程设施供水能力、灌溉用水定额、农业节水灌溉计划及区水务局下达的供水总量,制定本地年度农业灌溉供用水计划,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量控制,科学调度,统一管理。地表水灌溉区,由区水务局对灌区供水管理单位下达年度供水计划,实行水量统一调度。灌区供水管理单位依据区水务局下达的供水计划和灌溉区用水需求,逐级配水到农户。地下水灌溉区由区水务局对各镇(街道)核定下达地下水允许开采水量与井灌面积指标,实行水量控制与定额管理。

第十一条灌溉供水管理单位每年初应根据区水务局下达的供水计划,结合灌溉需水要求,编制年度具体配用水计划,报请区水务局审核同意后,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实行按合同供水。未经区水务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更改供用水计划。

第十二条灌区内的灌溉用水由供水管理单位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调度,根据实际需水要求和供水条件按渠系统一配水到支渠口。支渠口以下由农民用水户进行自律式管理。

用水户向供水管理单位申请供水,应具备以下条件:田间作物确实需水,实际需水面积超过按支渠供水灌溉面积50%的;需水地块集中连片,渠系和田面工程比较完善,具备供水条件的;符合浅晒浅湿、轮灌等节水技术要求的;已及时足额交纳水费的;满足其它高效用水要求的。供水管理单位应加强灌溉工程和灌溉配水的监督检查和调度管理,用水户应给予支持配合。

第十三条使用供水工程供水的用水户应按照批准的配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用水,并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交纳水费。对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用水,按规定实行累进加价收取水费。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用水资源从事农业生产的,对超过省规定的农业生产用水限额部分的水资源,由取水单位或个人按规定交纳水资源费。符合规定的农业生产用水限额的取水,不缴纳水资源费。用水户通过采取节水措施节余的水量,可以按规定实行有偿转让。

第十四条农业灌溉用水应安装供水计量设施,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灌区支渠口以上(含支渠口)由供水管理单位安装计量设施,支渠口以下由用水户安装。供水和用水双方应现场核定水量,按照用水量和实际受益面积向供水工程管理单位或工程经营者缴纳水费。供水管理单位应加强计量设施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供用水管理信息化。

第十五条供水工程管理单位或工程经营者应健全水费计收制度,完善计收办法,逐步推行到农户的终端水价。应定期向用水户公开用水量、水价、灌溉面积和水费,增强水费计收管理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水费计收按前三年平均用水量核定的水费作为本年度水费预交的基数,在供水前一次性预收。供水结束后按实际用水量结合受益灌溉面积,进一步核定本年度实交水费,多退少补或结转下年。

第十六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综合考虑供水成本、供水单位经营状况、农民承受能力和粮食安全,适时调整农业供水各环节的水价,保障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良性运转,促进农业灌溉可持续发展。

第十七条用水户应如实向供水管理单位呈报灌溉范围、灌溉面积和灌溉用水量。供水灌溉面积应每年核定一次,由供水管理单位会同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用水户代表组成核查组,深入实地进行量测的方式,并将核查结果在当地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期间用水户有疑义的应及时提出,未提出疑义的其核查结果由核查组共同签字认定,并作为核定实际用水量和计收水费的主要依据。

第十八条开采地下水用于灌溉,必须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按照取水许可制度有关规定报区水务局批准。除农业抗旱应急外,禁止在地下水超采区内打井灌溉水田。已有的地下水灌溉工程应由区水务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调整开采布局,核减地下水开采量。在地表水灌区供水范围内严格限制打井灌溉,确需打井灌溉的取水人须经供水管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报区水务局批准。

第十九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充分考虑水资源日趋短缺的实际,科学配置水资源,合理安排灌溉规模,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第二十条区水务局应会同农业、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和布局,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面积。因地制宜地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积极培育和推广耐旱优质高效作物。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灌、微灌、滴灌等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工程管理

第二十一条保护和管理灌溉工程,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是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或工程经营者、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受益群众的共同责任。区水务局应会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组织建立灌溉工程保护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管理任务,落实管理责任,加强保护管理。

第二十二条灌溉工程实行按权属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灌溉工程由水利管理单位管理,集体或个人投资为主兴建的灌溉工程由投资人管理。小型灌区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受益群众管理。管理人应对工程实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及时做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

第二十三条灌区工程的维修、养护实行分级负责制。在水价未达到供水成本时,支渠以上渠道、涵闸等建筑物由国家适当补助,受益单位或农户承担土方工程;渠道整修、清淤、支渠以下建筑物由受益单位或农户承担。渠系和田面工程未达到供水条件时,供水管理单位有权停止供水。地下水井灌工程(含抗旱水源井)及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工程设施,由受益单位或农户负责维修、养护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每年春季供水灌溉前,灌区管理委员会应会同用水户,对渠道、各类建筑物、机电设备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受益群众进行维修;停水后应组织受益群众对渠道进行清淤和工程维护,保证灌溉工程完好率和下一年度正常供水。

第二十五条供水管理单位应依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划定各类工程(建筑物、渠道)保护管理范围,设置界标,明示水工程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对灌区工程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在灌溉工程保护管理范围内,未经区水务局批准,严禁从事下列活动:挖塘、打井、爆破、采石、挖砂、取土;弃置废渣、垃圾等废弃物及排放污水;垦殖、挖掘、采伐、集市贸易;建房或修建其他工程和建筑物;对灌溉工程可能造成影响的其他活动。

第二十七条在灌溉工程保护管理范围内,修建穿越渠堤的管线,铺设通讯光缆电缆,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灌溉工程管理单位审核同意,报区水务局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八条灌溉工程保护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及附着物,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使用、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已经占用的由工程管理单位限期退回并恢复原貌。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和工程受益范围内土地影响工程效益的,必须事前报请区水务局批准。经批准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和工程受益范围内土地影响工程效益的,占用方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三十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完善政府、农户、社会多元化节水灌溉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强灌溉工程和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采取“公助民办”、“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等形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集体、个人投资投劳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灌溉事业。

第三十一条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把农业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灌区节水改造,解决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输水漏损严重等问题,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做好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优先安排立项审批和投入,加强工程建设。

第三十二条鼓励农民、集体、个人投资投劳兴建小型农业灌溉工程,抗旱水源工程,田间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推进小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对节水灌溉示范区、典型节水示范项目,实行优先安排,重点扶持。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三十三条灌区应成立灌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实行民主管理。灌区管理委员会由用水户代表、镇(街道)、村干部和供水管理单位有关人员组成,主任委员由上级行政领导担任。灌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议灌溉管理工作计划、研究部署灌溉用水计划、工程维修、养护、灌区建设、水费计收等重大事项。

第三十四条供水管理单位应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增强经营、服务功能,组织人员开展节水灌溉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健全资料档案,切实强化灌溉用水管理,并定期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第三十五条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作用,建立健全用水协会章程,规范运作机制,引导用水者通过用水合作组织对用水、交费、工程维护进行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监督,逐步建立健全用水户自律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五章执法监督

第三十六条区水务局及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对农业灌溉用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或个人应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修建水利灌溉工程设施或未经工程竣工验收擅自启用的,由区水务局依照《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用水户未按规定标准、时限交纳水费,或隐瞒受益面积或用水量的,由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或工程经营者责令按规定限期交纳。不按期交纳的,每日按千分之三收取滞纳金。经催缴无效的,供水管理单位有权限制供水、直至停止供水。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区水务局批准,擅自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和工程受益范围内土地、不具备供水条件强行用水、无故弃水造成浪费,或对周边农作物、灌溉设施等造成淹没损失的,由区水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罚。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依法赔偿。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规定,未经区水务局批准,擅自在水利灌溉工程保护管理范围内从事危害工程安全活动或侵占、毁坏水工程设施的,由区水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引水、截(蓄)水、排水,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农民用水户之间、单位与农户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因用水、截(蓄)水、排水发生水事纠纷,应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章标识码:A

1.引言

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计划,为了应对土地资源的匮乏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农业损失,我们非常需要利用科学知识进行水利开发,设计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正确的规划灌溉区域与标准,做好灌溉渠道的布局决定,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灌区的经济开发,让农民们能够真正走向富裕,这少不了科学的农田种植与合理的规划安排。重视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科学改革,做到真正的利惠利民,同时满足了国民需求,增长了国民经济,可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占据我国国策的极度重要性。

2.正确的设计规划

2.1根据河流的走向与水势的大小

随着四季变化的不同,河流的径流量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同样的,由于河流水势的变化影响到了对农田的灌溉程度,有时甚至会影响到降雨情况,与此同时农田的种植面积和种何种农作物也随之有着不同改变,所以灌溉用水的量是不可确定的。而根据年份的交叠更替,每一年的用水量也都不尽相同。因而对河流进行定期的观测与记录其流向走势对今后的灌溉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调研项目。通过河流的调查结果来拟定初步的用水取水方案,详细摘录河床涨幅,河流走向及河流水势强弱用以今后对如何用水的研究。

2.2水利灌溉的设计标准

为了确保水利灌溉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需要一个灌溉设计的标准,以灌溉区的水源、地域等自然条件情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灌溉设计的标准:一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二为抗旱效果,为了更好的发展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要根据旱期当地农业产量及农产品种类的量产目标加以确定,同时要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农田水利设施如何规划的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同时融合对河流的调查与对当地实际地理位置及气候变化等进行水利方案的制定,务必要做到“不浪费一滴水资源”,并将水利工程很好的利于农民,实现水利工程高效利用水资源灌溉农田的最终目的,确保水利项目的对用水灌溉良田的保证程度。

2.3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设计

水资源对于像我国这种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大但是实际上能适宜人类居住,且能利用的土地资源却稀少的情况下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种特别的地理因素,我国也在世界缺水国家中占了一席之名,因而我国有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且为之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发设计,以期通过水利工程侧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使农民能够提供出高产量,优品种的农业产品做出帮助与保障。随着社会科技化的迅速发展,如今水利工程也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利用水资源,更重要的是要转向发展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可持续循环的绿色环保型水利,抛却或改进固有的传统经济型。

3.灌溉设计的调查项目

3.1抵抗旱期的天数

之前说到要对当地的河流走势及地理情况进行研究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要据此推测出可以抵抗可能会出现的旱灾情况的损失。天有不测风云,气候情况变化多端,我们无法准确的预测出何时何地会发生干旱灾害,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先未雨绸缪,在无法肯定旱灾何时到来的情况下先做好预防及准备工作才能有备无患,利用水利工程的灌溉系统,建造相应的小水库、水坝等灌溉设施,将洪涝灾害和平日降雨等水资源保存起来供旱灾缺水的时候使用,且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针对灌溉设施的解决有两种方法。其一,根据地形位置进行灌溉设施的建造及设计,要在有效取水的同时也能方便“放水”,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一石二鸟。在设计初始就要将各个环节都考虑在内,比如农田、森林、公路甚至人畜用水和发电公司等多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要进行全方面,多方面的安排以及人力、物力的统筹协调进行处理。既要做到科学合理,又要考虑到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规划,从而能够最小限度的避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所可能产生的摩擦与矛盾。其二,要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方法,提高灌溉用水率,鼓励当地农民参与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最大限度的解决用水问题。

3.2地形条件的合理利用

为了最大限度的进行水土利用,需要将灌溉设施进行系统化的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优势是解决水土浪费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灌溉渠道放置在高处及在地处布置排水沟道,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物理情况分布灌溉设施既科学合理又便于实际使用。另外要安排两套独立的灌排系统,不要灌排混合,才能方便操作、清洁和管理。要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来设置灌溉线路,减少交叉渠道,避免与河流、小溪等过于靠近,防止洪涝发生时被水流冲毁,要在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周围布置渠道前路,尽量不要风化岩层等透水性强,地质松散的地方附近设置干渠。为了以防万一,预防灾害,应当沿着渠道设置好相应的泄洪设施。

3.3如何设计取水的方式

作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取水方式的设计,需要在设计时根据地区的不同进行规划,从而决定灌溉水源的分类。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提水进行灌溉,另一种则是自流取水进行灌溉。正常情况下就是针对这两种灌溉方式而进行的水利工程的取水。先说说自流取水的灌溉方式,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利用河流作为水源的取水方式,它又可以细致的划分为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两种。为了确保在自流时灌溉的水位高度,一般要选择河流的上方作为开渠建闸的引水地点,引水地点重要到它决定了取水方案的根本设计和规划,甚至关系到建造工程的经济成本。提水取水灌溉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一般在有水源的情况下不大会用提水取水的方式,因为设计起来相对复杂,水利设备建造起来也有一定困难程度,并且不符合水利工程高效利用资源的本来目的。

4.总结

显而易见,水利工程对农业、农民等各方面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源消耗过快或资源浪费等问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之所以能得到相关部门相当大的重视并予以积极实施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环保性,可循环持续利用性以及对生态资源的绿色保护等特性,在如今这个人口攀升速度与资源消耗程度成正比,并且还在以令人咋舌增长情况来看,节能环保以及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大处事前提,所以我们在面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问题上一定要持着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知识进行农田管理,坚决杜绝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损毁,能够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将水资源点点滴滴的节约下来,保管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自然给所有生灵的馈赠,更加努力的设计出集环保节约为一体的高效且科学的水利工程,平衡当今需求强大的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加大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严格管理并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将惠农利民,发展新农村,新农业的指导方针贯彻落实,让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进一步的发展,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让农业产品能够高产、多产、优产,多方面的满足群众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筱侠. 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1966)[D].南京大学,2012.

[2]俞婧. 农地整理中路沟渠生态化精细型设计[D].浙江大学,2010.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7

一 受堵范围与变形程度

用直径20厘米园球接长棒进行查勘,当园球穿进下游涵管9米处时被卡住,说明变形范围从下游9米处开始,PE管的变形量在100mm以上。目前水库水位高,上游无法进行测勘,上游方向的受堵范围及变形量无法探测。

二 受堵危害

放水PE管道,四周受超压灌浆压力作用,导致断面挤压不规则变形,PE管水流断面积减少,造成放水涵管放水流量不足,经估算出流量约减少30%左右,下游灌溉农田灌溉面积约1400亩,当遇水库低水位用水高峰时,影响到农作物灌溉供水量不足。

三 处理方案提出与比较

增加安装灌溉虹吸管方案

在溢洪道右侧或原放水涵管位置,增设灌溉放水虹吸管一条,管径¢200-300mm,工作压力1.25Mpa,材料聚苯乙烯(PE)管,并装放水闸阀与灌水排气附件,虹吸舵顶安装在水库设计正常水位99.0m左右(设计放水管进口高程90.75m,出口高程90.0m)。本方案优点不受山塘水位影响,施工设计面较少,施工时间较短,缺点是新涵管报废,追加投资8万。

大坝放水涵管处全断面开挖方案

本山塘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9米,放水涵管布置位置坝高12.6米,放水涵管长度62米,采用开挖重新安装方案,主要有以下困难;

(1)、目前水库水位高,土方开挖工程量大,开挖高度达12.6米,高水位开挖不安全。刚处理过的好大坝护坡、启闭机房需拆除从新建造,经济损失惨重。开挖部位旁边无堆土空间,开挖土方只有运堆至下游坝脚空地,回填二次搬运费用增加。

(2)、大坝开挖后,原防渗墙破坏,需外运粘土回填压实,当地粘土供应困难,外运距20公里以上,采集粘土料成本高。

(3)、为确保施工安全,开挖方案施工需排水降低水库水位,再增加虹吸管吸水降低水位,或安装抽水机排水,费用增加多。

本方案优点彻底解决发生的问题,但涉及面大,施工时间长,费用12万元以上。

3、顶管钻孔方案

在变形的涵管内进行顶管施工,介质是1:1水泥砂浆,硬度较高,顶管设备适宜土质顶进施工,在固结水泥砂浆上顶进施工,对原涵洞周围介质震动较大,影响大坝稳定。采用该方案必须制作专用钻头,降低顶进速度,严格控制顶进轴线精度。顶进施工放水涵管总长74米,采用¢110-280钻头顶进施工,总费用10万元,费用高。

四 最终方案采用与结果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8

关键词:水利;灌溉工程;设计

Abstract: The irrigation project i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village and farmer. Under the backgroud of the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th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 strictly manage the project design, and design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safe irrigation project according the basic guideline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 constructing farm, benefiting the farmers. Irrigation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ccording to which selects the appropriate irrigation design standards, accurately decides the irrigation project layout for the design,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fully ultilize the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rrigation area.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projects;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93]文献标识码:A

一、水田节水灌溉的现状

1、水田节水灌溉经济及环境影响

节水灌溉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输配水系统节水、田间灌溉系统节水、管理节水以及农艺节水等方面。节水灌溉的目的是在不危及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作物的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的灌水延续时间,减少总的灌溉用水量。即使减少20%~ 70%的灌溉用水,也可能不会引起水稻产量的下降。在节水灌溉对环境影响方面,采用间歇式灌溉,由于田间无水层的时间较长,对稻田环境有较大的改变,须注意并防治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深水条件相比,土壤干湿条件下养份挥发损失加大,宜用多次追肥来降低这种影响。

2、喷微灌对水稻节水灌溉影响

喷微灌有的地方称之为雾灌,与滴灌相似,只是为了克服滴头太易于堵塞的缺点,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所以不象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在每棵作物或树下装1— 2个微喷头一般即可满足灌溉的需要。微喷头仍有堵塞问题,因此也要对过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亩造价与固定式滴灌相仿。在国外有逐渐以微喷灌取代滴灌的趋势。但是在温室(或大棚)内使用微喷灌会大大提高室内之空气湿度。而不利于对湿度敏感作物(如黄瓜)的生产,这时只好用滴灌近年来我国微喷灌设备生产逐渐完善。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特别适用于灌溉果园。

从传统的灌溉模式变为节水灌溉, 虽然节水量不多(7%),但是可以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将滴灌与传统的灌溉方式加以比较,得出: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滴灌可以节约65%的灌溉用水;另外,滴灌与合理施肥结合可以加大水田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对水稻采用喷灌用水率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相对于传统的浇灌水稻喷灌可以增加18%产量,节约35%的用水量。

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

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2)洁净环保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这种技术主要是依据了国外的成功经验,能够保持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的湿地面积为其承接排水农田面积的5% ~ 7%,而且水已经过排灌沟渠和小型湿地综合系统的净化后会更加洁净环保,其水质符合灌溉标准。这种水循环的科学技术是探索节水的新路,是对农田灌溉的一次有效创新。

三、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取水方式

1、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一般来说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要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设计。

(1)自流取水灌溉。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坝取水;二是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开渠建闸引水的地点要选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口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包括建设成本的投入。因为引水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长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以及沿程水头损失和水量损失以及各类建筑物数量也各有不同。

上一篇:企业经济实力范文 下一篇:绩效考核评估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