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中取玉,精雕细琢

时间:2022-04-21 02:32:40

玉从璞中得,经雕琢而成器。一件好的新闻作品,就如同一块美玉,不仅需要发现的眼睛,更需要精雕细琢。2007年12月31日,农村大众报刊登的《青石山东第一镇,八年未卖一块石》(以下称《青石》),就是一块从璞中得来的美玉,一件精雕细琢的新闻精品。

说《青石》为一块从璞中得来的美玉,因为它是笔者从众多“石头”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型。

2007年12月29日去青州采访,推荐到笔者面前的全是节能减排方面的信息,诸如污水管道铺设了20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等。应该说,这些都是当地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和极大努力取得的成就,具有一定的新闻性,但是放在2007年铺天盖地的节能减排宣传浪潮中,又只不过是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节能减排的题材一一被否定,笔者和青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吃过晚饭后就聚在办公室“凑情况”,研究采访线索,最后决定第二天去乡镇看看。

王坟镇是青州南部的一个纯山区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原来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乡镇,新一轮乡镇合并后,依然是山区面积最大的乡镇。接受采访时,王坟镇党委书记陈同洲大谈生态保护,向笔者介绍了王坟镇保护环境的6条措施:禁止开采山石、禁止到山上放牧、严禁出售大型树木、严禁烟火、严禁上污染项目、严禁在风景区和干线道路两侧乱搭乱建。笔者对王坟镇为了保护生态禁止开山采石产生了兴趣。据陈同洲介绍,当年王坟镇几乎村村都有采石场,生态破坏严重,1999年关闭全部采石场,至今已经8年了。在这8年中,王坟镇的财政收入一度受到较大影响,但是禁采山石后崛起一批森林公园,带动了相关经济发展,2007年前11个月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8.7%,增幅为青州市第一名,成功完成从吃“资源饭”到吃“生态饭”的转变。听到这里,笔者为之一振,感觉这是一个不错的新闻坯子。

但笔者也有疑虑,王坟镇对这项措施的落实力度有多大?效果如何?于是决定到村里去看一看。随机来到离镇驻地不远的腰庄村,笔者发现村里正在施工,维修一条穿村而过的山路。据村党支部书记刘志禄介绍,这条山路部分垮塌以后,村里曾经向镇上提出申请,要求从村里原来的旧石坑开采200立方米石头维修,却被镇党委书记陈同洲拒绝。陈同洲认为,采石头的理由很多,如果口子一开,就再也扎不住了。考虑到腰庄村的实际情况,镇上补贴了村里10000元。笔者又随机转了几个村,虽然是冬天,但旧石坑内长出的植被还是很明显,没有开采迹象。笔者还是不放心,又找来了几个当年开采石场的老板了解情况,镇头村张世山说,原来他在村里开了个采石场,虽然挣钱很多,但是破坏生态严重。镇上下发禁采令后,也不是一禁了之,而是引导他们种树治山,现在他就带着一帮人在山上搞流域治理。

在镇上进行了大半天采访,《青石》这块璞玉已经逐渐褪去粗糙的外衣,开始露出鲜亮的本色。但是王坟镇只是一个点,如何看到这块美玉的全貌?在青州市国土资源局,笔者了解到近两年全市范围内已经累计关停采石场509家,关停幅度达到86%,王坟镇是青州市禁采最早、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乡镇。更重要的是,王坟镇初步探明的青石储量在8亿立方米以上,是省内名副其实的青石储量第一镇!作为青石储量第一镇,8年没有开采出售一块石头的意义在哪里?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说,青州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关停采石场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缩影。他说,青州一直教育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王坟镇的例子就是基层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

至此,《青石》这块美玉被完全剥去外衣,展现在笔者面前。

说《青石》是一件精雕细琢的新闻精品,是因为不仅在写作过程中再三推敲,更在于领导、编辑、校对的精益求精。消息当晚写成以后就传给农村大众报总编辑崔永刚审阅,崔总当即提出修改意见,比如导语应该更有现场感;关停采石场受到财政损失和获得生态效益之间,应该有一句过渡;结尾不够有力等。第二天,稿子已经上版,几位老总又感觉笔者原来的八字句标题不够响亮,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后改为现在的七字句:青石山东第一镇,八年未卖一块石。把“青石”置于“山东”之前,意在于突出“青石”,也就是稿子的内容主体。崔永刚总编辑连夜撰写的评论《靠山吃山的“另一种吃法”》,更是《青石》的点睛之笔,对这一新闻的宣传效果增色不少。

(作者为农村大众报记者)

上一篇:舆论监督不该看官员的脸色 下一篇:爱心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