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物价调控面临的困境

时间:2022-04-21 12:57:32

通货膨胀与物价调控面临的困境

今年年初极高的CPI备受经济市场瞩目,物价油价电价齐飞,社会舆论对中国通胀的态度五花八门,却没有足够的办法来解决高企的CPI。国务院总理在3月份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中国2011年的CPI要控制在4%左右,而CP前几个月持续上涨态势表明,中国政府要完成这既定目标面缶的难度实在不小。

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和物价上涨,央行从去年至今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几连调。据相关机构部门统计测算后发现,200 9年广义货币M2平均增长28%,超过9.2%的经济增长水平以及0.7%的通缩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19.5个百分点,2010年M2平均增长19.2%,超出10.3%的经济增长与3.3%的通胀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5.6个百分点。

政府已在有意识地收紧信贷。2月份M2增速15.74%,是历史上连续27个月以来的最低值。然而3月,M2增速恢复到16.63%,环比增加了2.99%。

物价的上涨已经直接给民生造成了太大的影响。分析师指出,如今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增长已经成为市场价格新的推手,可是即使如此,工资的上涨也远远没有赶上CPI的增长。同时物价的高走增加了企业成本,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的上调也已经使民企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然而打击不仅在这里,物价的走高引起社会情绪的不满,政府也在想尽办法去抑制物价的上涨,国家发改委在进入4月份以来,先后约谈日化,方便面、白酒等行业厂商与协会,希望以此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稳定物价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工商联24家直属商会于4月中旬物价维稳倡议书,提倡非公企业不要人为抬价与共谋涨价。

可是结果是市场价格的反应表明行政调控正在面临尴尬。发改委“约谈”多家企业、行业协会数日过后,部分消费品厂商开始变相涨价。以本轮通货膨胀中价格涨幅最为明显的食品为例,部分牛奶瓶装饮料品牌通过缩减净含量而维持原价的方式,舒缓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行政约谈企业的做法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在于企业,从这里进行调控很难说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上中国民企的投资需求仍然十分强劲,企业并没有偷懒。

在国内打压房价的同时,国内投资并没有得到好转的迹象。股市仍旧没有起色,高通胀使民间资本缩水严重。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的市场投资似乎增大了民间资本运营的难度,政府主导的投资无外乎是投向国营企业,扩张的货币只是压缩了民营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家电网、高铁、信息产业,甚至保障房的建设,都将是未来投资需求的主力军。而2011年为开局之年,地方投资冲动的惯性一时还难以遏制。尽管,都知道抑制货币迅猛的供应是唯一有效的选择,除此之外的一切手段都不可能产生实质性效果,但庞大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已经全面铺开,货币供应很难受到抑制。

尤其是在国内融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借道外国,加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一路高歌,国外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猛增。

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一季度,中国铁矿砂进口量增长14.4%,价格上涨59,5%;原油进口量增长11.9%,价格上涨24.3%;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7.7%,价格上涨18.8%。这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比去年同期增加275亿美元,其中因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1.77亿美元,占比近2/3。

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上的资源,能源类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其中石油、铁矿石和铜三种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分别达到了55%、60%和70%。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l有直接的传导作用,并会间接影响CPI。

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也不会给劳动者带来普遍好处。对企业的限制只会减少企业的生产热情,促使企业减少收购成本,而没有增加产物的调控最终也会带来很大的价格反弹。山东菜农因菜价太低而自杀的原因除了市场因素外,也一定程度反映了调控面临的尴尬,实际上对于政府的调控,生产和消费两个终端都没有得到切实的好处。

分析师表示,流动性泛滥导致的物价快速上涨,往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短期调控,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减少行政干预,加强货币紧缩,这是“有形之手”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时最为有效的迎战策略。

这一经验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已被历史多次验证。面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往往成为政府“有形之手”的集中体现。由于继承了历史上德国央行的传统,欧洲央行几乎将严控通胀视为其实施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因为如此,欧洲央行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很低,CPI一旦超过2%,就很可能启动加息,而进一步加息必将引起人们对银行股的再重视。

上一篇:剖析 第6期 下一篇:股权激励:市值管理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