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存准金,各方面临新压力

时间:2022-04-21 12:42:58

央行调整存准金,各方面临新压力

为了进一步限制银行放贷能力,进而回收市场流动性。央行要求从9月5日起调整存准基数,将银行承兑汇票、信任证、保函等业务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根据规定,大型银行自9月5日起分三个月按照应缴款的20%、40%、40%的比例缴存,小银行自9月15日起分六个月按照15%、15%、15%、15%、20%、20%缴存。所谓保证金存款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资金融通以及承担第三方担保责任等任务时,按照约定要求客户存入的用作资金保证的存款。

央行此举新政有如巨石击水,激起阵阵波澜;又如千斤鼎下,给市场各方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银行“拳脚”更难伸展

有人说,央行要调让它调吧,关银行什么事?此言差矣。银行是干什么的?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两大项:存款、贷款。以前人们常说银行是吃利息的虫子,利息从哪里来,从贷款来呀!近三年来,由于各家银行贷款放得太多,造成市场流动性巨增,通胀严重,于是央行接二连三上调存款准备金。但上调准备金只堵住了一方,商业银行在贷存比考核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势下,为了便于吸储放贷,他们往往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承兑汇票的方式获得保证金存款;有了这笔存款作“家底”,他们便可以在贷款上依然伸展拳脚。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保函、承兑汇票、信任证这些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由于不纳入存贷比的计算范围内,所以成了银行放贷的另一口子。

据有关资料披露,今年上半年,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额为7.2万亿元,同比多增1.9万亿元。承兑汇票上半年累计新增1.33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新增部分的17.14%。你看看,承兑汇票的威力有多大,如果不将这只“老虎”一并关进“笼子”,即便存款准备金调得最频繁,那也是东边关住西边出,按下葫芦浮起瓢,同样达不到控制银行放贷的目的。基于此,央行只得拿出最有力的杀手锏:调整存准金基数。正如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副研究员周景彤说的,这项政策是“应运而生”。

央行调整存准金,对银行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更大。不少银行不但放贷的“拳脚”被更加锁紧,而且像股份制银行保证金存款占比高达15%,因此补缴准备金将造成资产端收益下降、负债成本上行、流动性压力增加。

这次调整也使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面临压缩。今年以来,银行表外业务规模扩张迅速,潜伏着较大风险,对此,银监会较早就叫停贴现票据理财的业务。央行调整准备金缴存范围正和银监会的思路合拍,它通过压缩表外承兑汇票、信任证和保函的规模,从而缩减理财产品投资渠道,进而达到了压缩理财产品规模之目的。

企业“差钱”雪上加霜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情有其利必有其弊,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界上的事有利必有弊;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是没有的。央行调整存准金也一样,它有助于限制银行放贷,回收市场流动性,抑制高物价,可以让资金使用效率低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尽快显现,但它也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让各类企业面临的“差钱”境况又雪上加霜,更加严重。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吧:央行此次调整准备金缴存范围后,社会上的资金将会收缩多少呢?我们且以7月末的保证基数计算。7月末的保证基数是4.4万亿,以此推算,未来6个月将冻结银行体系可贷资金9000亿元,相当于上调2.4次(约1.2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

本来中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吃紧。如今央行又调整存准基金,银行资金越发收紧,这不但使得传统“差钱”的中小企业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也使传统意义上“不差钱”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感到囊中羞涩。这种状况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上海市9月5日推出一系列举措,将安排“三个10亿元”来推进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形成投、保、贷、引(政府引导)联动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服务体系。其他各地也在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渡过“差钱”难关。

企业“差钱”还会带来联动,影响到各类实体经济利益。据相关资料披露,央行调整存准基金,在促使银行贷款减少的同时,也迫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说穿了,就是企业从银行很难贷到钱,便转向其他渠道融资。温州即突出一例。有消息报道,温州因企业纷纷转向民间借贷融资,民间借贷纠纷激增,平均每天有近30起借贷纠纷发生,日均金额达千万元。除此之外,企业融资成本也急剧增加。温州的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高达180%;据来自福建南平市的消息披露,此地惊现的高利贷窝案中,最高利率达到了每10天1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高利率导致了高成本,实体经济的投资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股市“熊相”越发突出

企业“差钱”,银行紧贷,与之密切相关的股市自然也成了“难兄难弟”。本来今年的股市就板着一副“熊相”,一直在低谷徘徊。可进入8月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更是将股市打入“内忧外患”之中。先是8月初,美国发生信用降级,导致欧美股市如同遭受灭顶之灾,纷纷暴跌,中国股市望秋先零,也跟着跌;随后,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对华尔街17家金融机构提讼,引发美国银行股市大跌,本来此事与中国股市关系不大,然而中国股市却如丧考妣,也跟着跌;不久又有不利消息传来,说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亚洲,全球制造业齐齐降至两年来最低谷,中国股市听到风便是雨,又几欲先逃再次往下跌。8月29日,央行下发通知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中国股市闻之,更加不得了,忙不迭地跌。到9月5日,上证综指跳空低走,跌破2500点,创出一年来的收盘新低,收于2478.74点。

中国股市本来属于“弱质”,受不起惊吓,这是一个事实;这次央行的存准新政实施,对股市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也是一个事实。有人说,这次央行实施存准新政,主要是锁住银行放贷,控制房地产。殊不知在股市的构成中,金融、地产的比重很重,达到了60%,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你能说,股市不受影响吗?同时,央行实施存准新政,许多企业因而“无米下锅”,有的甚至倒闭,企业“牛”不起,股市能“牛”得起吗?其三,经济增长和市场流动性是股市的核心,一旦流动性再度收紧,市场也就没有了炒作资金,资金如水,股市如鱼,缺少了水,鱼还能游得动吗?其四,股市坚挺,支撑它的是股民的信心。长江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刘清宇说得中肯:在政策面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央行提高存准基数短期会对市场资金面形成一定冲击,但更多的是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担心更多的货币紧缩政策出台。

总之,中国股市由于内外相逼,今年来很不理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9月2日,剔除今年以来首发上市新股后,可比的2038只股票的A股总市值下降至23.74万亿元,较去年末缩水了2.44万亿元。如果剔除今年以来约0.36万亿元的再融资,可比的2038只股票的A股总市值累计减少额将达2.8万亿元。中国股市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战场,是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稳定经济的同时稳定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4万亿”历史还会重演吗 下一篇:高档滋补品燕窝造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