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20 11:49:29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8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提高率75.0%;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1例,视力不变8例,视力下降5例,视力提高率45.83%。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2.6258,P0.0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患者视力、眼压恢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在青光眼手术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5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40-01

青光眼在临床上被称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1],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明显提高,临床一般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疗法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大多以传统小梁切除术为主,但传统治疗法存在不少问题 [2]。研究表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恢复速度快等临床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青光眼手术治疗。本研究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与传统一般疗法进行比较,术后患者视力、眼压等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男16例(16眼),女8例(8眼),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33±1.21)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对照组男16例(16眼),女8例(8眼),年龄31~63岁,平均(46.18±1.31)岁,原发性开角型8例,原发性闭角型16例。两组患者数量、病情、年龄等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患者角膜上缘1mm处透明角膜板层处缝入悬吊线,并向下牵引眼球,采用灼烧止血法治疗巩膜内出血,术后取走结膜间与巩膜瓣间的C棉片,然后进行虹膜周切术,待缝线结合后,恢复前房,手术后在使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包扎手术部位。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恢复等情况。我院采用OCULUS Centerfeild视野分析仪,应用程序为 30°-2,视野改变评价标准为:视野改善(视野各检测点光敏感度平均分贝值减少≥4),视野稳定(视野各检测点光敏感度平均分贝值减少或增加在正负 4 以内),视野恶化(视野各检测点光敏感度平均分贝值增加≥4)。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8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提高率75.0%;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1例,视力不变8例,视力下降5例,视力提高率45.83%。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术后眼压比较 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t=2.6258,P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X±S,mmHg)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手术后出现浅前房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6%;对照组浅前房3例,脉络膜脱落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性(P

3 讨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是以传统小梁切除术为基础,结合巩膜瓣缝线拆线与丝裂霉素C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丝裂霉素是一种抗代谢药物 [3],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球结膜瓣下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4]。临床上,青光眼患者典型体征为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患者发生继发性视神经损伤。临床应用中,可对患者实施过滤性手术。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外引流量,有效控制眼压水平,明显改善了手术中因房水滤过过度紧密缝合引起的术后滤过不足。而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形成易导致滤过口阻塞或狭窄,引起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使继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增加 [5]。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8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提高率75.0%;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1例,视力不变8例,视力下降5例,视力提高率45.83%。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2.6258,P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恢复及其他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继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蕊,高美丽.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6 例[J].中国中医药,2010,8(4):133~134

[2] 张秋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582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学・医学专业,2011,13(34):138~139

[3] 陈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4):118~119

上一篇: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三种微创方法治疗的比较 下一篇:临床康复治疗在个体识别过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