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差及水分差调整

时间:2022-04-20 08:36:33

【摘 要】在燃煤管理中所说的水分差中的水分就是煤的全水分。因为煤炭的全水分是变化的,也就产生了水分差,有水分差的存在就会影响煤炭计量和煤的低位发热量的上差别,为了消除水分差,而达到消除因水分而影响的煤炭数量差和质量差,也就引出了水分差调整问题。

【关键词】水分差;水分差调整;计价验收方式

全水分有规定值水分、矿发水分、到厂验收水分、入炉煤水分、煤场存煤水分及入厂煤月、年平均水分等等。因为全水分份的变化而产生水分差,从而影响煤炭计量和煤的低位发热量的上差别,为了消除因水分影响的煤炭数量差和质量差,也就引出了水分差调整问题。

在燃煤管理中水分差主要反映在三个环节中:一是在入厂煤验收中矿发水分与电厂验收水分的入厂煤验收水分差;二是在入炉煤计量中入炉煤水分与入厂煤验收水分的入炉煤验收水分差;三是在库存煤盘点时煤场存煤水分与入厂煤验收水分的煤场存煤密度水分差。

一、入厂煤验收的水分差调整

煤中的全水分在计算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时,是一个质量指标;在计算入厂煤量时又是一个数量指标。随着验收方式的不同,水分差调整工作的内容也同。

在入厂煤验收中,应该进行水分差调整的几种情况:

1、以灰分计价的验收方式

灰分计价是以干基灰分含量的大小对煤炭进行等级计价,此时,煤的全水分对煤的灰分含量已没有影响。但在数量的检斤计量中又有水分的存在和影响,所以,供需双方在洽谈煤炭购销合同时,就必须对计量水分进行约定,协商约定的水分即是计量水分也是计价水分,又是双方规定的全水分上限。在煤炭验收中,验收水分与规定水分存在差值时,实际入厂煤量的换算公式如下:

实际入厂煤=检斤煤量×(100-入厂煤实际水分)/(100-规定水分) (1)

2、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价的验收方式

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价的验收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供方煤质检验报告为结算依据和以需方煤质检验报告为结算依据的两种形式。

以需方煤质检验报告为结计算依据的验收方式发生时,收到基水分已影响到了低位发热量的计算,水分的高低,影响到低位发热量的高低,在数量验收上就应以实际检斤数量为准,不存在数量调整问题。

以供方煤质检验报告为结算依据时,需方验收的全水分与供方提供的全水分值一但发生差别,不仅会影响入厂煤检斤数量,也会影响到入厂煤低位发热量。以煤的低位发热量进行计价时,买卖双方关心的主要是两个指标,一是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另一个是检斤数量,如果两者都一致,很少有人再去关心煤的水分指标。当发生热值和检斤数量都相等,而水分值超允许差时,应该认为有一方的水分值是错的,可以检查煤质报告上是否有不符合规律的数值。当发生双方化验的水分不等,热值也不等,而检斤数量相等时,也要追查化验报告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双方共同对同批煤进行采样、制样、化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如果双方热值差在允许范围内,而检斤数量不等,仅做增、减煤量即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执行GB/T18666-2002《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中的规定,即以干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结算依据,此时,不必考虑水分对热值的影响,仅计算水分对数量的影响,水分对数量的影响,在谈合同时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彻底执行GB/18666-2002标准,煤炭的质量是在无水状态下的反映,数量也应是无水状态的数量,只扣除水分对数量的影响即可,另一种是要对水分有个约定值,约定值的多少,建议在以灰分计价时的水分比价为100%时的水分约定值为限,对应的计价水分为4.01―5%时最高值5%为限。入厂煤数量的确认调整方式如式(1)。

3、以干基高位发热量计价的验收方式

在上面已提到,在2002年颁布的GB/T18666-2002《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中是以干基高位发热量作为双方结算依据,这样处理虽然水分对煤炭结算质量没有影响,但对数量的影响仍要有个水分的约定问题,如果煤炭都在无水状态下验收,则计算公式为:

实际入厂煤量=检斤数量×(100-入厂验收水分)/100 (2)

二、入炉煤计量的水分差调整

对入炉煤量进行水分差调整的重要意义在于准确计算锅炉用煤量,也就是为准确计算发、供电煤耗打基础。正平衡计算煤耗时,我们是利用衡器对入炉煤进行计量,准确合理的计量方法应是使用配有料斗秤的皮带秤进行计量,当利用轨道衡和汽车衡对全日耗煤进行计量时,不但要考虑输煤系统沿途挂带煤量的误差,还要考虑因来煤不均而造成取用煤场存煤量或将多余煤量存入煤场等情况。因此,利用轨道衡和汽车衡对入炉煤量进行计量是很难准确的。以轨道衡、汽车衡加库存煤盘点的方式为正平衡法计算煤耗时,很难跳出人为调整的圈子。我们知道,全月进入锅炉的煤量一部分是入厂煤直上,另一部分是库存的煤量。所以,入炉煤的全水分与入厂煤的全水分就很难一致,产生差值时,就需进行调整。它的基础值必须是入厂煤的全水分,这个水分是入厂煤验收付款结算煤量的平均水分值。实际入炉煤量的计算公式:

实际入炉煤量=入炉煤检斤量×(100-入炉煤平均水分)/(100-入厂煤结算水分) (3)

经过调整使入炉煤与入厂煤统一到一个相同的全水分值上去计算。

反平衡计算煤耗有人认为不需要做水分差的调整,理由是反平衡计算煤耗是直接用入炉煤低位发热量进行计算的,全水分已经反映在低位发热量中了。正因为耗煤量是利用入炉煤低位发热量计算,而入炉煤与入厂煤之间也会有一个水分差问题,有水分差就应该有水分差调整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入厂煤多是水采煤,水洗煤,则入厂煤的全水分就应该比入炉煤的全水分偏大,其它情况下,入厂煤与入炉煤水分差会随着季节雨量和雪量及储存条件而变化。

反平衡计算煤耗有一种情况是不需要做水分差调整的,即入炉煤低位发热量不真实,或煤耗不真实,是经过调整的,则入炉煤全水分没有人为调整也没有真实意义,此时,入炉煤水分差调整便没有任何意义。

三、煤场存煤密度的水分差调整

对储煤场的存煤量进行盘点,都要有煤场存煤密度指标。用这个密度值去乘以测量出的体积,而得储煤库存量。煤场存煤密度是一个很难得到真值的一个指标。因为整个煤场存煤密度会因存煤高度不同、煤种质量不同、煤堆被碾压程度不同、水分的不同、粒度的不同等条件有关。在硕大的煤场上,很难找到能代表整个煤场平均密度的采样点。所以,采集到的样品只能是一个近似值,为了保证密度样品接近真值,也要考虑库存煤水分与入厂煤结算水分之间的差别。如煤场储煤是一个品种,应根据煤堆长度分成3等段或2等段,在每段对角斜线上布点采样,每点为一份煤样,分别测净重、全水分和灰分,其它项目可根据需要进行检测。最后将煤堆的堆积密度和实际水分算出。若煤场分段存放不同的煤种,应分别测出每堆煤的密度和相关指标,测量煤场密度的每个点的压实程度根据点位的压实程度而定。煤的堆积密度考虑到水分差的计算公式为:

D=G/V ×(100-MSJ)/(100-MYC) (4)

式中:D――煤的堆积密度 t/m3

G――煤的实际质量t

V――容器的容积m3

MSJ――煤场实际水分%

MYC――入厂煤平均水分%

四、结语

燃煤管理三个环节中的水分差调整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入厂煤全水分是这三个环节中的一条基础值。实测水分与入厂煤结算平均水分之比,求出的是水分差调整系数。入厂煤量、入炉煤量、煤场盘点煤量都是以入厂煤结算水分为基准点,使煤量的计算统一到以入厂煤结算水分为基准的条件上,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水分差调整工作。

上一篇:ACCA课程双语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宝石矿物变色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