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

时间:2022-04-20 08:24:51

【前言】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企业多项目管理的模式及方法。 企业要实行多项目管理,就必须通过理论设计来实现多项目管理的目的。这就受着许多条件的制约:是否具有管理结构优化的需求、是否具有明确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是否有稳定严格的管理组织层级、是否具有高级管理人才和生产管理流程...

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化和全球化是企业经营的主流趋势。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的创造性管理模式,也应当适应经济时代,成为最具生命力的管理工具。战略管理则是企业项目选择的基础,关系到项目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分析。因此,掌握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实施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企业资源 多项管理 战略管理

一、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合管理模式与方法

(一)企业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通俗的说,就是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使用系统的观点以及方法理论,克服资源的限制,对目标涉及的项目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目前,多项目管理学是从项目管理学相关领域衍生的一个新课题,是以项目管理学为基础的。最早研究并应用多项目管理的是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及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二)企业多项目管理的模式及方法。

企业要实行多项目管理,就必须通过理论设计来实现多项目管理的目的。这就受着许多条件的制约:是否具有管理结构优化的需求、是否具有明确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是否有稳定严格的管理组织层级、是否具有高级管理人才和生产管理流程。企业发展需要从长远考虑,必须要关注自身的建设实施规划以及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因此,多项目管理更加适用于有一定实力基础的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在选择时还需慎重考虑,对自身的实力要有符合实际的评估。

在实施上,多项目管理大概有这样几个步骤:用户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实施管理、经验总结管理。在项目的开始阶段,企业要建立整个管理系统,根据相关的业务特点,创建用户和组织,确定优化设置和项目组织结构,建立完整的内部上传下达体系。其次,要跟随建立的体系,分配项目所需的资源,区分资源类别,管理资源使用情况,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在项目的计划管理以及实施方面,需要负责人和实施人共同进行准备和管理,做好校对核查工作,确立项目的优先级,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开展并按照计划完成实际项目。最后,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做好项目的经验总结,并做好相关的备案和管理,形成资料库,在以后的工作中善加利用,做好扎实的理论保障工作。

二、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思路对策探讨

通常来说,我们对企业战略管理定义是,集合企业日常推行的业务决策与长期以来企业的计划策略所形成的管理业务。并且,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看,企业战略管理是指运用统领性的、全局性的谋略和方案对企业的各种事务进行经营和管理。从狭义上来看,是指根据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必要条件确定企业的目标,并对企业战略方案的制定、实施、掌握和修正等过程进行管理,以确保正确的实现未来的战略目标,进而优质地完成企业使命与目标。

我们可以将目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即: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和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一)第一阶段:早期的战略思想阶段。

这一时期,企业战略思想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架构,但是却已经有了许多精彩的思想。在当时的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中,大致可概括出以下3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在二十世纪初期,经济学家法约尔在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活动重新进行了整合,将企业日常活动分成了一共六大类,并且也提出了管理工作的五项功能。

第二种观点,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第一次将组织理论分离出来,并提出管理的重点应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总体来说,即主张组织与自然环境相“匹配”,为现代战略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种观点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著名经济学家安德鲁斯提出来的,对于企业战略部署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成部分。

(二)第二阶段:传统的战略理论阶段。

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是1965年安索夫出版的著作《企业战略》。在此之后,诸多学者都开始积极对企业战略理论进行研究,因此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多种企业理论学派。

1.设计学派。其代表为安德鲁斯及其同事。该学派认为,战略形成应由企业高层负责,且应当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过程,需要简洁、明了,且容易被理解。

2.计划学派。以安索夫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战略形成过程是被控制的,且具有规范化的。

3.定位学派。以迈克尔・波特等人为杰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必须要对在其行业中的构成与地位深入分析。

4.创意学派。该学派认为企业形成战略的过程是一种直觉思维与寻找灵感的过程。

5.认知学派。这种认知学派将企业战略的形成看作是基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和建立概念的认知过程。并且后者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条件。

6.学习学派。该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自然的选择而形成。这也是它与以往学派不一样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认为战略的制定还要需要考虑利益团体及权利共享等政治因素的权力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是汲取了企业文化及文化形成所需的价值观的文化学派;强调企业如何在其所在大环境中生存并发展的环境学派;将企业看成是一种由多重元素与行为所构成的架构,并且将企业战略制定看做由各学派观点整合而成体系的结构学派。

(三)第三阶段:竞争的战略理论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战略理论进入了以竞争为重点的新阶段,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多将企业竞争的战略理论作为现代企业学术研究的前沿,这一举动大大推进了以竞争为重点的战略理论的发展。

行业结构学派由迈克尔・波特创立。波特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的竞争战略理论实施了兼容。并构建了五种具有企业竞争力量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三种最为基础的企业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一点战略。

核心能力学派源于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其后吸引了许多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核心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根本的能力,可以作用于其他的能力并影响它们的发挥及效果。该学派认为,现代的市场竞争是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的经营成功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行为反应能力。企业应当着重于开发其他企业所没有的产品设计,并建立起领导地位。

而战略资源学派则认为对于企业战略而言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怎样培育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如何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四)第四阶段:动态竞争的战略理论阶段。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生存环境,因此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随之更难以预测。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情况,部分管理学家提出了全新的战略理论:动态能力论与竞争动力学方法。

动态能力论在于强调了在原有的战略理论中长期被忽略的两个方面:动态和能力。动态指的是现代企业要使其竞争力与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环境保持一致,而能力则强调战略管理为满足动态环境需要而去适当的实施、整合和再创造。

竞争动力学方法则主要回答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现代企业应如何制定、实施战略管理战略,进而确保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和保持竞争的优势。

三、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但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企业领导者素质较低,他们更多的重视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于战略管理的理念淡薄,且缺乏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刻板,没有创新性,我国虽已加入WTO,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不能够与国际管理理念接轨;企业战略管理侧重部分,忽视整体,且各部分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企业战略是全局性的,是对企业总体活动的管理,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率;企业战略管理缺乏特色,一味的模仿就意味着自杀,只有形成独特的、适合于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模式,才能让企业长青,在市场中屹立不倒。

对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培训。

针对各企业的自身情况,对企业领导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成长培训。可以从各个高等学校聘请教授、专家来进行专业培训,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其他企业家进行实践经验的教授。尽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培训让企业的领导者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接受不断更新的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同时,对于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学习,也应加强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的重视,让这些未来的企业领导者更早的去接触这一观念,才能更好的去应用于将来的企业。

(二) 建立高效的、准确的、灵活的、敏感的信息系统。

企业的成功,战略的制定及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信息――如市场需求、技术开发、科研成果等的准确性程度和信息获得的及时性。企业若想获得第一手信息,应站在行业的高度,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关于整个行业的信息平台,搜集信息、积累资源,在平台上吸引更多的合作者,由市场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这样,企业呆板的战略管理情况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实际的管理情况建立合适的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以及促进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的建设等,都将为企业战略管理带来新的生机。战略管理则是企业项目选择的基础,关系到项目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分析。因此,掌握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实施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陈洪进.战略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的新阶段[J].价值工程,2011.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训练中的应用 下一篇: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