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实现

时间:2022-04-20 06:42:03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实现

【摘 要】在如今课改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成为所有教学开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更是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强调,语文教育更是被推到了前锋的位置。对于初中阶段来说,学生刚刚开始深入接触诗词当中所呈现的传统文化,也刚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当中,由于师生的性格、班级的氛围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并没有达到理想当中的效果。在本文当中我将分别论述现今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开展有效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师生互动;有效

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根本,可以说语文教学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可以直接影响人们思维能力发展的。况且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如今正走入世界的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来说更是如此。语文教育承担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古圣先贤的敬仰之情,更是对于其中所展现的民族气节以及精神文化的传承。而且在语文课堂当中进行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因而这种在课堂交流的过程当中实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的。然而在如今的课堂当中,在学生与老师的有效交流和互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和调节者,他们对于课堂当中师生的定位和课堂进度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如今的课堂当中,许多教师不能紧跟课改的大步伐,还是将自己放置于教学中心的地位。尤其对于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来说,比如李煜的《相见欢》,教师会认为学生还没有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就盲目的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变成了课堂当中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之下,课堂就会变成教师自己的独白,氛围会变得沉闷,更不用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了。

(二)学生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外界充满着好奇,且由于此时他们正处于性格的形成时期,因而大多都是好动的。况且如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当中已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在学习当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没有向前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即使有些学生在最初有着积极参与的行为,但如果在班级当中不能够形成这种共同讨论的氛围,这些学生也会产生自己不合群的想法。况且在实际当中,有些教师不能够和学生发展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一个老师的爱憎直接影响着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这些都是影响和阻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因素。

二、语文教学中师生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改的大背景当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着老师们尽快转变课堂角色,以促进教学效果。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他们不愿意与老师进行过多的交谈,这成为了师生关系发展的阻碍。也正因为如此,老师应当在课堂当中利用教学内容来消除学生对于老师的恐惧并且主动拉近双方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在讲解课堂内容的时候利用课文当中师生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于学生的热爱。这样能够使学生们了解到老师是乐于亲近他们的,从而也就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并且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够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

(二)利用科学的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是如今语文课堂当中师生交流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老师可以实时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由于这种方式的普适性,如果老师不能够合理的安排问题,而是将一些超过学生认知和过大的问题抛给学生,不仅不能够达到互动的效果,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准确的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发问时机。比如在学习《木兰诗》时,老师可以先大致介绍其背景和人物知识。而后让学生们讨论如果自己是木兰,会不会替父从军以及自己选择的原因。这虽然不是课标要求的,但是却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当中渗入中华美德的教育。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同时也是符合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因而在课堂当中,老师应当抓住合适的时机抛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达到师生之间高效互动的效果。

三、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在本文当中我首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简单的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而后又立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利用科学的提问方式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师生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我并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广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8期

[2]李锋.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浅析[J].才智,2014年36期

[3]徐佳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培养[J].科学教育,2016年2月

上一篇:基于Web 的考试报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探析高中语文写作中哲学思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