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绿色小道上

时间:2022-04-20 06:33:16

走在绿色小道上

绿道不仅可以提高保护地的保护效力,还能有效连接各旅游区点,促进生态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增加游道的美感与游憩机会

绿色通道又称“绿道”,它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游憩机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资源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如今美国已经建设了80多条风景小道和泛美风景道,并引领了全球绿道建设的热潮。

作为保护地修建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保护地呈“斑块”状分布,随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保护地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地沦为自然保护的孤岛,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而修建绿道正是一种将斑块保护地、开放空间等用线性空间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包含生态保护、游憩教育等的网络保护或规划策略。

因此,从宏观方面来说,绿道作为一种规划手段,将保护地用多功能线形景观联系起来,形成保护地网络,能减少保护地景观破碎化,提高保护地保护效力。从微观方面来说,绿道理念可以应用于保护地游道、观光道的规划设计上,并对保护地的保护和游憩均有重要的意义,绿道的规划设计也变得尤为重要。

根据保护地游憩规划设计需要,绿道规划在设计方法上首先要对一个一个吸引物的背景进行分析,主要就是了解当地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背景和它的资源背景条件,从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矛盾,明确绿道的建设可行性。其次,还要对景区休闲绿道的功能做定位,以确定绿道的主要功能及类型,明确绿道规划设计目标,选择潜在绿道线路。

再次,在规划设计上,针对以上步骤提出的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在按照目标的不同遵从不同的规划设计原则。

设计用途各异的绿道

根据绿道规划设计的方法,保护地的绿道可分为三种类型:干道型绿道、生态小道型绿道和满足特殊要求的特殊类型绿道。

干道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旅游集散地与景区之间的道路,这种绿道既要满足游客的通勤需要,又要通过绿道建设为游客提供优美的自然文化背景,变交通成本为交通效益,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

因此,干道型绿道规划设计应着重如何平衡通勤与游憩的关系,以及处理绿道景观美化等问题。在基础设施方面,醒目的解说标识系统、观景台、休息点、生态厕所和环卫设施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对于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吸引物来说,应当在游客到达目标吸引物之前为他们提供一个有趣且有特色的景观背景。因此,对这些通道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指示牌、地图以及其他指路信息的提供。

联结道路是联系吸引物综合体与社区之间的通道,所以在一些较长的联结通道中应该设置必要的中途站,在充分考虑周围土地资源开发的情况下,为游客提供休息、就餐的场所和资讯信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生态小道是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并且以非机动车为主的景区内游览体验型小径。它的设计原则是能够尽量减小道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要求采用非硬质材料铺装,小径的建设也要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生态小道的建设一般在原有林间或林中小路的基础上,进行碎石平整处理,不做其他专门的道路设施建设,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它的规划主要侧重线路设计,尽量通过现有道路连接多个吸引物。同时,每条线路需要有相应的线路游览主题。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以中低山地地貌为主,区内沟谷纵横,溪流密布,是高品质徒步、探险区,并且公园内存在大量社区,十分适合生态小道的建设。

因此,国家公园在修建生态小道时,根据国家公园内资源和社区分布情况,将生态小道设计为三个主题:野象谷雨林徒步体验之旅、热带农业、民俗风情徒步体验之旅和徒步探秘之旅。在建设时,根据不同主题,依托现有乡村道路,指定生态小道线路,并在沿途增加解说标识系统和设置旅游服务点。

特殊游道型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需要而规划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绿道类型。如西双版纳野象谷的高空游道,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人象矛盾,避免旅游活动对大象等野生动植物的干扰,因此该特殊游道的规划设计原则是确保游客安全,尽量保持人象距离,又不影响游客对大象的观察。

(作者系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项目经理)

上一篇:德彪西:印象的抽象表述观念及其新变奏方式和意... 下一篇:英国麦田圈之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