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控制机器的“进化”

时间:2022-04-20 06:05:09

人如何控制机器的“进化”

在《人与机器共同进化》中报道了许多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等,更提到了互联网与高科技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冲击,甚至取代人类社会的可能。

《人与机器共同进化》中提到的一个NGO组织给我印象最深:“恒今基金会”,他们正在研究可能影响“人类未来一万年的文化责任”。这看起来虚无缥缈,然而人类技术(知识)的进化是加速度的,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如果从今天讨论未来的文化,只能用一种价值无涉的态度:比如“开放”。从哲学看,“开放”是一种新的哲学本体论,无论这个“本体”是个人、组织、还是网络。

开放的目的是什么?是从开放的系统中,自发地产生出秩序。不少互联网精英,都有着强烈的“造物主”情结。比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微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等等。

另一方面,人类脆弱的思想和情感还是在渴求“秩序”,逃避“混沌”。提出了“互联网进化图”的Nova Spivack希望在2010~2020年能够实现机器智能的Web3.0;2020~2030年能够实现人机互通的Web4.0。《失控》的作者Kevin Kelly在提出大量的人类问题后,还是写了一本《技术想要什么》来安慰自己。他们都深知,人类在技术层面的进展还非常有限,只能努力地在“前科学”的哲学层面穷究思考,从而把握秩序。

将互联网再向前推演,就探及到了《人与机器共同进化》谈到的“人工生命”课题。任何生命都不能单体独存,一定需要某种环境。进化到智能阶段的互联网,就是这种环境的准备,而互联网本身也是一种生命体。

要理解什么是生命,可以从什么是“人工生命”入手。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朗顿对人工生命的定义是:“从不同的材料形式中,提取生命逻辑的尝试”。他说:“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不受特殊材料或表现形式限制的行为。对生命而言,重要的不是组成材料是什么,而是它做了什么。“生命是个动词,不是名词。”

互联网其实早已经具备生命的某种形式,而且只能前行,不可能停滞下来。波普尔就有过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分别是物质、意识、人类知识。“人类知识”的“世界三”就是由世界一和世界二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同时跟随着自身的自由意志和节奏,不断进化。

在Kevin Kelly《失控》的英文原版中,最后一章的标题是“The Nine Law of God”(《上帝的九律》);而中文版的翻译,去掉了“上帝的”,只译成《九律》。许多互联网思想者最终都把话题引向了一个超越性的问题,“上帝的九律”包括:分布式;自下而上的控制;培育递增式收益;模块化生长;边界最大化;以错误为荣;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追求持久的不均衡;变化产生变化……那么,互联网又会在哪里停下?

或许《人与机器共同进化》书中的观点会对你有所启发。尼克・博斯特罗姆是牛津大学哲学家,基于计算机技术、生物基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发展,提出了“后人类”的设想:“后人类能力,指的是无需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而远超当今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的一般核心能力。” 而只有36岁帕拉格・卡纳在书中提出了“混合现实” 的概念。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到技术进化:“我们的资本主义模式,将可能从一个强加价值的体系,转化为一个最终由你来决定的模式。”

上一篇:虚拟信用卡会重新启动吗? 下一篇:自动驾驶的谨慎魅力